對聯是傳統文化的瑰寶,好對聯讓人津津樂道。 我是真游泳的貓,一個對聯達人。喜歡對聯的朋友一定要關注我哦。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3副極品對聯,文采飛揚,妙絕天下,千年后讓人刮目相看!喜歡對聯的朋友,趕緊收藏哦。 第1副對聯:泛鏡水千塍,歸來餐菰飯莼羹,地真仙境;聽棹歌一曲,隨處有荻花楓葉,我亦漁人。 這個對聯平波臺玄真子祠的對聯。平波臺在蘇州平望鎮鶯脰湖中。 鶯脰湖又名鶯湖,以其形似鶯脰,故名。鶯脰湖為范蠡泛游的五湖之一,既具有自然之美,又富有人文之韻。 平波臺為明代人所建,嘉慶十年人們于平波臺重建玄真子祠。文人學士在此吟風弄月,欣賞美景,成為一時勝跡。 此聯寫玄真子祠,突出一個仙與凡的結合,一方面是由景色中得到的“地真仙境”,感悟著此地與紅塵不同的清凈,而另一方面則又有“棹歌一曲”的繁華熱鬧,享受著“我亦漁人”的隱居之樂。 第2副對聯:短后記裁衣,雪窖冰天,萬里追隨班定遠;長安仍索米,鳶肩火色,九衢慟哭馬賓王。 清代將領玉麟死后,他的記室(即秘書、文書)想要寫一副挽聯,卻寫不出合適的挽聯,于是請求張金鏞代筆,以記室的口吻送出了這副挽聯。 (注:網上說這副對聯是挽玉保的,實乃張冠李戴,胡說八道。) 玉麟(1766年-1833年),乾隆六十年進士,嘉慶時任駐藏大臣、鑲白旗漢軍副都統等職。道光九年任伊犁將軍。時張格爾叛亂初平,為加強邊防力量,玉麟調整駐軍,舉辦屯田,籌劃軍餉。道光十三年(1833年),玉麟奉調回京,卒于途中。 代人寫對聯,最難的是符合委托人的身份,最難的是寫出委托人的口吻。 所以古代那些落第書生,在街頭上給老百姓寫書信,想要寫得讓人滿意,其實也不是什么簡單的活兒。 而此聯就寫得情真意切,既富有文采,又具有感情,可謂代筆之佳構。 上聯以定遠侯班超評定西域比喻玉麟之武功,班超經營西域名垂青史,而玉麟擔任伊犁將軍,同樣在“雪窖冰天”中捍衛邊疆,為國立功。 而一個“萬里追隨”則巧妙將記室與玉麟聯系起來,寫兩人共同之辛苦,寫兩人一路之情誼,既顯示出記室對玉麟去世的悲痛之情,也暗搓搓表了功勞,顯示著記室之悲痛并非蹭熱度。 下聯所謂“長安仍索米”,用的是東方朔典故。東方朔為了引起漢武帝注意,故弄玄虛,說“朱儒飽欲死,臣朔饑欲死。臣言可用,幸異其禮;不可用,罷之,無令但索長安米。” 后人用“長安索米”代表窮困潦倒。 “鳶肩火色”用的是唐代名臣馬周的典故,比喻飛黃騰達,擢升迅快:“然鳶肩火色,騰上必速,恐不能久耳。”“馬賓王”即馬周,字賓王。 馬周當年懷才不遇,在長安窮困潦倒,后來代替常何代擬文章而被唐太宗看中,成為唐代著名賢臣。 嘉慶十八年(1813年),玉麟因抵御天理教不力而遭罷官,即所謂“長安仍索米”。但很快玉麟不但被重新啟用,而且青云直上,屢受重用,故曰“鳶肩火色”。 故而下聯用馬周比喻玉麟,是相當貼切的。 下聯說天下人都為玉麟的死而悲傷,那么身為玉麟的記室,其悲痛又在普通人之上。如此寫悲痛之情,便有余味。 此聯不但巧妙用古人來比擬玉麟,更貼合記室身份,貼合情境,堪稱妙聯。 第3副對聯:我去太匆匆,騎鶴仙人還送客;茲游殊戀戀,落梅時節且登樓。 這是清代文人錢楷題寫黃鶴樓的對聯。當時錢楷擔任湖北巡撫,僅三個月即被召回京城,所以上聯稱“我去太匆匆”。 此聯之妙,在于化用古典而無斧鑿痕跡。 很多人寫詩或者寫對聯,很忌諱用常見的典故,因為他們覺得典故太熟悉了沒有意境。他們往往要用些冷門的典故來見出詩意,然而卻顯得板滯生澀,毫無生氣。 其實用典的高明與否,不在于典故的熟悉與冷僻,而在于撮合古今,化前人為己用,于情境中求得一份圓融。 我們來看這副對聯,上聯所謂“騎鶴仙人”乃是黃鶴樓的常用典故,經由崔顥《黃鶴樓》而大名鼎鼎。 但上聯用得極為自然,騎鶴仙人本是自去,卻變成了送別作者,如此異想天開而又合情合理,令人拍案叫絕。 連騎鶴仙人都覺得作者太過匆匆,則作者之戀戀不舍自然而現。 下聯自然而帶出“茲游殊戀戀”,而又用李白“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之典,以情寓景,恰到好處。 《楹聯叢話》稱贊此聯“不脫不粘,卻一時情景俱到,他作所不能及也”,又稱贊“黃鶴樓聯匾極多,自以錢裴山所撰為最”,真是法眼如炬呀。 由于流傳過程中產生的差異,此聯還有不同的版本:“我去太匆匆,騎鶴仙人還送客;茲游良眷眷,落梅時節且登樓。” 大家有沒有自己創作對聯呢?歡迎留言分享哦。 失業在家,寫文糊口,喜歡我文章的朋友,請贊賞、收藏和轉發!1塊錢是情,2塊錢是愛,再次感謝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