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物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條件。一般高等植物體含有60%~80%的水分,有的甚至達90%以上。但另一方面,水分過多對植物反而不利,水多時土壤通氣不良,含氣量減少,影響植物根部的呼吸。 動物體也含大量水分。魚類含水約70%,腔腸動物含水量可高達99%。初生的嬰兒含水量約為72%,成人含水量則減少到65%動物失水的結果常比饑餓更為嚴重。 動物的失水,可由減少體內水分的消耗和從體外取得水分來補償,有些水生動物可通過體表吸收水分。兩棲動物甚至可從空氣中吸取水分,但主要的水來源仍是飲水及食物中的水分。另外還有一個來源為代謝水,即糖與脂肪氧化時產生的水。有些動物攝取的食物含水很少,它們主要依靠代謝水作為水源。 水分及濕度對于生物的生長發育及生殖力也有一定影響。低濕可以抑制新陳代謝,高濕可以在一定限度內加速發育。倉庫害蟲必須在糧食含水量達13%以上才能大量繁殖。但許多其他害蟲在低濕情況下反而發育快、產卵多。嚙齒類動物(鼠類)在食物中含水量減少時生長即受阻礙。 降雨是影響濕度及水分的一個特殊因素,同時使氣溫降低,因而對動物的生活有間接的影響。但暴雨可有直接作用可以使蚜蟲大量死亡,因此雨季來臨后,蚜蟲不會大量發生。長期的雨水,甚至會引起小型鳥類和各種無脊椎動物的死亡。相反的,降雨造成的臨時積水,卻提供了某些動物的生活場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