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陰符經(jīng)》筆記

     新用戶38922816 2023-09-22

    1、天地之間的人,父母給予獨一無二的形體,天地陰陽之氣使生命運轉(zhuǎn),萬事萬物通過感知而承載于心。

    夫人生天地之間,稟形者父母,受炁者陰陽,載萬物者身也。

    2、存在被感知,用心分析總結為普遍的規(guī)律,這種心領神會正好暗合天道。陰符,暗暗相符,巧合天機。

    然身與道應於物,幽契乎人心者,唯《陰符》而已。 

    3、觀察天道,掌握其運行規(guī)律,于心中盡可得。夫圣人仰以觀天文,俯以察地理,皆觀也;觀天者,觀天象也;察地者,察地理也。得之者,天文地理也。道者,變也,易也。圣人知天地幽明之理,做《易》以擬其形容,成八卦之象,彌綸其道。天地位設,以定尊卑而使民效之,故與天地相似而不違。此其不神而神者也。天之道,即天地之道、陰陽變化而互賊之道也。

    觀天之道,執(zhí)天之行,盡矣。 

    4、觀者,釋氏以五眼之明而見五蘊之空,是為悟道;道者,自然而然,以無心之道,行無為之行,則心無其心,行無其行。儒者,則以格物致知為觀,專心致志為執(zhí),則道在我矣。

     

    5、天,氣也。《列子》“杞人憂天”云:“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我們終日行走在地面之上,地面之上為天,所以天才是我們居住之所。據(jù)說,人無食可以活三周,無水可以活三天,而無空氣活不過三分鐘。足見古人以“天”名道之奧義。

    6、執(zhí)天之行,即執(zhí)自然而行,既然執(zhí)自然而行,也就無所“執(zhí)”。自然是隨時變化的,不“執(zhí)”而隨“機”,即與天道合。觀天以心,心微能照,是謂陰;契之以機,是謂符;故曰陰符。

    執(zhí)

    7、執(zhí)天之行,即行天道。要行天道,必先得其道,才能默默順應。天道自在吾身,心觀之則存;執(zhí)天之行,而須臾不可離。盡矣,則云:“我命在我不在天”。非不在天,天我一也。

    知天之所為,默而應化,是執(zhí)天之行爾

    8、天有“五賊”者何?眾說紛紜。然可否定者,即天所不存者。后有“五賊在心”之說,故為天地人“三才”所共有。姜太公之說為命物時功神,賊命以殺,饗味佳肴;賊物以盜,貨利為用;時之四時,周行以信,萬物盜之以春華秋實;功者恩也,如風雷激蕩,龍蛇在陸,春回驚蟄也,不恩之恩,而天下以為殺而怨之。神者,陰陽不測也,天下以為鬼神者,實為“變”也,故圣人做《易》而驗之。以上五者,天地有象,而人皆應之以反,故曰五賊。又云五賊為金木水火土五行,此五者亦三才共有,故也可通。賊者,相殺、互盜也,互賊之象有如八卦圖中運動的陰陽小魚,陰陽相推,相蕩相浸,生生而為易。何者為昌?非以目視,以心反性而擒賊,使心役物,毋使物役心耳。

    天有五賊,見之者昌

    9、無論是五行,還是命物時功神,其實都是自然而然的天道自然。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有何功何物何命何時何神之私?萬物皆無意,人生有何意?又有什么值得貪功、嗜物、惜命、逆時或懼神(“五賊“于人而言,也可以理解為五種欲望)?原本出自天地與萬物互生的人,不過是其他萬物互生的意義,那么,以人心感應天地的施與,以人道效之天道,自是天人合一。天道無心,天行無為,以無心而行無為,豈不就是天道?什么是自由?“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掌握真理,順著真理的道走,心中無賊,人心就無羈絆。精神自由之人,還有什么身外貪欲?還留戀什么樂天之外的他愿?

    五賊在乎心,施行於天。

    10、我先讀了《陰符經(jīng)》,有很多概念費解,原因就是定義不明確,所以五花八門的解釋都有。這里有個方法論,就是你理解的證據(jù)盡量要與本書的時代接近或更早,否則引經(jīng)據(jù)典就如天馬行空,莫是可衷。所以,孔孟、老莊、列子等著作里出現(xiàn)過的詞義是可以借鑒的,而與《陰符經(jīng)》最為相關的哲學著作《周易》更不能放過。翻了下周易《系辭》,每有“陰符”暗合,則必擊案叫絕。我甚至有個理解,《系辭》是儒家的周易概述,而《陰符經(jīng)》則是道家對周易的緒論,二者孰早孰晚雖不可考,但互相影響、相得益彰則是顯而易見。宇宙在乎手,即宇宙之象的《易經(jīng)》握在手上;萬化生乎身,《系辭》云:設卦以觀象,天下之理得之于胸,剛?cè)嵬疲陨f化,六爻動,而三極(三才)之道盡見矣。

    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11、天性者何?天地之性也,自然而然而已。天直動而靜專,地辟動而靜翕,無止無休,如恒如信,何有“五賊”、“五德”之念?圣人窺天之賾,而知賊,如秋肅冬寒,萬物凋零,乃天之殺;于此時,秋收冬藏,自可頤養(yǎng),以進天年,乃天之德。三才合一,以人心感天道而則天性,反性復本,故天性與人無二也。心者,感而應之動也,感天地之道而動于心神者,心機也。有以為天性德者,感之為良知,曰“致良知”;有以為無賊無德者,感之為無心無為,曰“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

    12、天道自然,何須人立?圣人象天作《易》,設立陰陽以順性命之理,故謂: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何以定人?儒家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也。道家講,道法自然,天道虛靜而人道常寂。無論儒道,三才都是對應的,天性和人性是一致的,脫離人的天性毫無意義,所以人性的本體,也叫“人的天性”。其實很好理解,無論是靜還是善,從天道到人道,要實現(xiàn)一致性,就要有理論有教化,這個理論叫立道,這個教化叫定人。《周易》本身非儒非道,只不過是對三才時變關系的模擬,因此,對于儒道皆有發(fā)揮空間,甚至有釋家也可據(jù)此闡釋佛理。此段八字皆與《周易》說卦內(nèi)容陰符而巧合。

    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13、這句話從字面也容易理解。不過,作者的用筆還是不愧“陰符”二字,幾乎字字有意,句句有典。所謂殺,仍然是五賊之說,而龍蛇起陸和天地反覆則是兩個卦象。龍蛇起陸為春分驚蟄之象,卦為震,萬物皆出乎震,春雷動而驚百蟄;天地即乾坤,順位為乾上坤下,天地反覆而為坤上乾下,此卦為泰,人類經(jīng)歷閉蟄伏藏,積蓄能量,要迎接三陽開泰的春天。天殺為風雷之殺,約在二月,人殺則為盜取伏藏之殺,約在正月。天人合發(fā)即天人合一,如易卦之變,順于天道時宜而已,所謂“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這句話總體的感覺是,圣人根據(jù)天象制定歷法、節(jié)氣,而使耕種、狩獵、收藏因時而做,不違天時。

    天發(fā)殺機,龍蛇起陸。人發(fā)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fā),萬變定機

    14、人與人之間性一而質(zhì)殊,性無不善,而氣有清濁。既使同一個人,在某一方面巧,在另方面或許就拙,比如巧言令色的,品德會差點;比如訥于言的,行動力會強點。發(fā)還是藏,啟還是閉,取決于時位,符合于道德。道家言,大巧若拙;道隱,則人順道而隱;天道無私,無神無功,絕圣棄智,何用巧拙?以天為范,皆可伏藏,無出于心,何有巧拙?藏者非棄,可有可存,毋顯也。儒家言,謙受益,滿招損,謙亦藏也。罔談彼短,靡恃己長,罔談靡恃亦伏也。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15、九竅者頭之七竅及前后陰也。三要者,目耳口也。目為神門,耳為精門,口為氣門。邪者,三門開,外物侵而精氣神為之泄,心失守而邪物役之,則人失其性。欲存本性,必守三關,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心正以避邪。心不妄動,邪念不生,則動靜皆合乎道。子亦云“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fā),榮辱之主也。”豈可不慎?

    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16、火生而木毀,奸生而國亡,其理顯淺。最后說到圣人修煉,可見這又不是字面的奸火。火與奸皆動于外而生于心,故心火盛則體焦,奸念旺則體衰。木與國皆身也。心無動則靜,此反性之靜,常清靜則澄湛。禍發(fā),邪火也,溫火灸而祛寒,邪火炙而不治,位不當也;奸念動而敗身,不得時也,適其時,則國亦可盜。奸火亦或人性之異端,道者以常清靜而修正,閉門窒欲,使無奸火可發(fā);而儒者以存良知而守正,發(fā)則必正,失時則行伏藏之道。

    火生於木,禍發(fā)必剋。姦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鍊,謂之聖人。

    17、天生,自然生成;天殺,自然消亡。天道自然,自然而然。天地之間,萬物皆因環(huán)境互賊而生,互為環(huán)境,是為共生。五谷之死者,動物之生資也;動物之分解者,亦五谷之食糧;人生而盡食萬物,亦常如風雨,似鳥禽撒播種子于大地,死而為土滋養(yǎng)萬物。生生死死既是萬物生命勃勃不懈之動,亦是萬物生命永恒不滅之靜。生生如夏花之絢爛,死死如秋葉之靜美,如四季之輪回,如日夜之反覆。此生而彼亡,此消而彼長,故而生生者不息。道家曰,天道靜而生萬物,處靜則安;儒家言,天之大德為生,生生為仁。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

    18、三才者,天地人也。三盜者,天地、萬物與人互盜也。何謂盜?非其有而取之曰盜。萬物盜天地之氣而生,人盜萬物之實以食,不言盜者,自然而然而以為必然矣。自古祭天,謝天恩也,亦祈天運順遂,盼不誤農(nóng)時。所謂宜者,盜亦有道也,取之因時,用之以度,食其不時害己,采用過度傷天,各得其宜,天地人合諧相處。現(xiàn)代人以為有了科學就否定三盜之說,科學其實也是盜天之學,盜天之理以致人用耳。盜天之文以為天文,盜萬物之理以為物理,盜萬物之變以為化學;經(jīng)濟盜萬物之利以經(jīng)世濟民,文學盜人文以怡情,音樂盜天籟之音以悅性;何可倏忽而離盜也?

    本文所言“盜”者,與《列子》“國氏善盜”典同,讀之,相得益彰。齊有國氏大富,宋有向氏大貧。于是向氏到齊國請教致富之道。國氏告訴他:“我擅長盜。始為盜,一年而自給,二年而自足,三年就大豐收了。自此以往,我的財富就可以施及鄉(xiāng)里”。向氏大喜,回去后,遂翻垣鑿室,手眼所及,無不盜也。未幾,因贓獲罪,自己積攢的財物亦被收沒。向氏覺得國氏騙他,就去埋冤國氏。國氏笑著說:“嘻!你沒有領會盜之道啊!我聽說“天有時,地有利”。我盜的是天時地利,云雨之潤,山澤之產(chǎn),用來生養(yǎng)我的禾苗,栽植我的稼穡,修筑我的垣墻,建造我的房舍。陸上盜禽獸,水中盜魚鱉,無一非盜也。夫禾稼、土木、禽獸、魚鱉,皆天之所生,豈我之所有?但我盜天卻不會有災殃。你盜的那些金玉珍寶,谷帛財貨,是別人所積聚的,并不是上天所贈與,你盜而獲罪,怨誰呢?”向氏以為國氏還在騙他,就去問東郭先生,東郭先生說:“你這個人就是盜來的啊!盜陰陽二氣以成你的命,氣就藏在你的肉形里,更何況那些外物難道非盜哉?連接以誠,天地萬物不可分離也;天地萬物至公,你卻想據(jù)為己有,就太糊涂了。國氏之盜,公道也,故無殃;你之盜,私心也,故獲罪。其實,區(qū)分公私者,是盜;不區(qū)分公私者,也是盜。說公為公,說私為私,只是表達領受天地恩德的心意。明白了天地恩德的說法,那什么是盜?什么又不是盜?不是很清楚了嗎?

    說實話,三才互盜之理,總體而言,基本是人盜天地萬物,而反哺則微乎其微。人甚至不能參與生物鏈的一環(huán),那么人在整個生物圈起的作用就十分費解。宇宙的意義我們無法猜測,但人確實無法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如果有意義,恐怕就是宇宙秩序和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者吧。依照萬物存亡之理,宇宙對于破壞者給予反破壞,也就終結了人類生存的條件,世界重新洗牌,萬物重新開始,這也許符合宇宙規(guī)律。所以,人在宇宙中真正的角色是什么,才是人類值得關注的頂端問題。

    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19、萬物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地之正,四時之極,不易之道。萬物生長成熟皆有其理,故人盜萬物以食,必食其當食之時。此時既有成熟之意,亦有個體物性隨時差異之意。既應人之寒熱,又遂物性之繁育。故古人食獵亦有春蒐、夏苗、秋狝、冬狩四時之差。百骸者,人骨而喻人體也。食其時,于萬物則順天理而永世可盜,于人則依“小宇宙”之天理而安天命。食為動,機為時,各適時機而不違,萬物各得其安而無害。《系辭》云: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這個序就是天地萬物與人的秩序。

    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

    20、《系辭》云:“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這里利用的乾坤開闔之理就是天道規(guī)律。我們經(jīng)常以事物變化莫測而稱神奇,以作物工器巧妙而嘆神工,此皆以表象為神,知其神而不知所以神。仰觀蒼穹以天文為神,俯察大地以地理為奇;知天地之文理,明五行之理化,知其所以神者,自然科學也。不神者,不測而可測也,易知易從也。圣人效天道而作《易》,哲學也。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知不神而神者,其不惟哲人乎?道家言虛靜,虛靜至道也,何神之有?然無為而無不為,不神而生陰陽,此不神又何其神!道學亦哲學,因其以無而始,故比儒學更加頂端。哲學為科學之頂端,如前所述,從現(xiàn)象的認知上升到科學,再由科學抽象成哲學。哲學思維也會給科學帶來沖勁,甚至改變認知的方式和維度。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而所以神。

    21、日月,陰陽也。數(shù)者,象數(shù)也。故《系辭》曰:“極其數(shù),遂定天下之象。”大小者,位之序也。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少而任重,鮮不及矣。”薄與尊,少與重,皆位不相當也。《系辭》曰:“是故卦有大小,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雖卦有大小之數(shù),然亦有變化之勢,因勢利導正是卦辭之意。大小有定者,適其位而可定也,此定亦行進途中的暫定,是永恒變化中片刻的靜止。《系辭》曰:“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八卦引申而成六十四卦,即可觸類旁通、包羅萬象,顯現(xiàn)出規(guī)律應驗的神奇和天地運行的恩德。所以運用《易》,既可以對天地作出回應,又可以對命運進行輔助。是故“《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于此。”贊其圣功神明也。

    日月有數(shù),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

    22、機者,合宜之時也,亦或樞。盜機,暗得隱藏之時宜或掣得萬物機變之中樞。淺言之即天道規(guī)律也,圣人象之而為《易》者。道隱不可見,故百姓日用而不知,君子之道鮮矣。儒者,盜機而致天性,故君子得之養(yǎng)善而強身;小人以盜天物為得機,為不仁之盜而亡身。何謂小人?子曰:“小人不恥(于)不仁,不畏(于)不義,不見利不勸(自己行動),不威(得)不(到)懲。”道者,盜機以靜為養(yǎng),隱而無私,恩而無求;小人欲壑難飽,盜無可盜以填身欲,不擇機宜,故輕命。命理與身欲,所求各異,過度貪物愛身而求長命,無異緣木求魚,厚生而道喪。故老子曰:“人有三死,非命亡焉:飲食不節(jié),簡賤其身,病共殺之;樂得無己,好求不止,刑共殺之;以寡犯眾,以弱凌強,兵共殺之。”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23、瞎子耳聰,聾子眼明。可見并不是同時獲取和處理更多信息才有利于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關鍵還需要頂層邏輯正確。有名言說:一個心中愿望如泉涌的人往往很難達到目標,因為一個目標抵消了另一個目標。耳聰目明得到的信息如果不走心,等于沒有,應于物而動于心的才是有用信息。什么是有用?有利即有用。心乃“君主之官”而帥“百師”,應于物欲即為逐利之君。源者,外物也,絕利一源,在外物和感官之間樹立防火墻。如此,對于心靈抵御誘惑可以起到十倍的功效。三返晝夜,“返性而明晝夜之道”,晝夜之道,陰陽之道也,亦猶善惡之道,此長而彼消。返性者,修心也,常修心則心自明而牖不啟。于儒而言,牖內(nèi)仁義禮智為君矣;道者,君虛靜而無為也。牖不啟,非禮莫入,紛擾不生。十倍萬倍,虛數(shù)。不過亦可計算,十的四次方,萬倍也。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返晝夜,用師萬倍。

    24、心為人之機,目為心之機。心為物所動,動與不動,雖然內(nèi)心修煉起決定作用,但是對于根基淺的人來說,不要隨便開啟那兩扇心牖則更簡單粗暴。不管心的本性是良知、是空無還是虛靜,物欲都會使之蒙塵、陷泥、戴枷而失去光明、透亮、純凈和自由。佛儒道雖然修心的目標不同,對于“目接”的重視卻是一致的。道曰:不可見欲,使心不亂。儒言:夫善惡之積乎心,而昏明之著乎目;善則從而行之,否則達而止之。佛氏則有離五蘊、出三界“慧目”之說。

    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

    25、同首句之五賊“賊功”之說。天道自然而然,故無功,萬物賊四時之氣而大恩生。故有云:天無心而恩于萬物,萬物有心而歸恩于天。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

    26、迅雷烈風,時之變也,陰陽互推,寒來暑往,天道自然,然人無知而以為天殺之兇象。風雷震而驚蟄出,蟲蛇蠢蠢欲動,萬物復蘇之兆也。揚雄《法言》云:“鼓舞萬物者,其為風雷乎?”《周易說卦》亦云:“萬物出乎震”。故迅雷烈風,豈曰無功?豈可無恩?

    迅雷烈風,莫不蠢焉。

    27、樂知天命而無憂,至靜心澄而寡欲。亦如四時之自然,春物盛而欣然有余,冬物廉而藏之以靜。人亦當如四季之替,來之即受,失之不憂。故至樂者,無心于樂,身自樂;至靜者,無心于廉,而性自廉。

    至樂性餘,至靜則廉。

    28、天之至私,以其私道恒行,道幾微而不可知,私之至也。而觀天之道,天下人皆可執(zhí)天之行,則又公之至矣。“五賊在心,施行于天”,此不為用之大公?天地之施,萬物莫不隨量而受之,唯人不以其需而足,有甚者,不止于物盜,而貪天之功,曰:“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此其實乎?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29、禽之制即禽制,捉拿之意。非捉拿禽,捕捉氣耳。此氣,既是天地間生養(yǎng)萬物的氣,也是氣之動和氣之變,同時也是萬物得天地之氣而儲之于中的精氣。氣為天道和人道的核心,得之存養(yǎng)則萬化生,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此氣亦天之私,萬物皆可公用。出入人體,亦需以天道之心制氣,故可樂而舒,靜而廉。

    禽之制在炁

    30、生死一呼吸耳。入氣而生,氣散而亡,不惟人而己,萬物同理。氣之出入如門牖之啟閉,出此門者而入于彼門,豈可據(jù)之為己?生死之根一也,故何曰生死?不死不生而已。人生的智慧是什么?知死而后生。知死如野草逢冬之當去,悟生如夏花絢爛之毋戀。生無可戀,物又何求?物既無求,夫復有不仁不義無禮之邪念?又或直面不仁不義,夫復有貪生怕死之畏懼?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31、亦陰陽互變之理。《素問》云:“陽化氣,陰成形。寒極生熱,熱極生寒。”世謂:樂極生悲、否極泰來、福禍相依皆同此理。萬事萬物于內(nèi)二分為陰陽矛盾體,陰陽二體變量隨動而此消彼長,表現(xiàn)在《易》里就是六十四卦的循環(huán)往復。恩者,身之惠也。惠者,欲也。欲者,害也。故道家言,欲去而天性全,恩莫大焉。

    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32、天地文理者,天文地理也。世人以通曉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學之人為圣賢。六爻相雜唯其時物,時物者,時時之物也,六爻相雜以趣時變。時物亦生生之物也,生生者,生而又生,陰陽生互也,故生生之謂易,言其變化多端而生生不息也。文者,物相雜之紋理,猶道理也。哲者,智也。天地文理:觀天之道,格物也;時物文理:執(zhí)天之行,致知以用也,是為哲學。故以自然科學以基礎而抽象出社會人文之道的才是智慧之學。這里贊哲人作《易》之德功。

    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高清特级毛片A片| 免费无码一区无码东京热| 亚洲欧美人成网站在线观看看| 奇米777四色成人影视|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6尤物 | 久久五月丁香合缴情网| 久久99国内精品自在现线|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机版|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 一本一道色欲综合网中文字幕| 福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欧美黑人大战白嫩在线| 日韩有码av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天下第二社区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人综合亚洲欧美丁香花|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看|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午夜福利AV一区二区无码 | 公喝错春药让我高潮| 粗壮挺进邻居人妻|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动漫|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男同 | 高清无码爆乳潮喷在线观看| 宝贝扒开下面自慰给我看| 国产超碰无码最新上传| 国产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 国产乱了伦视频大全亚琴影院 | 国产精品久久无码不卡黑寡妇| 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 免费a级毛片无码av|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三人同眠|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网站| 成人久久免费网站| 国产香蕉尹人在线视频你懂的| 亚洲人成网网址在线看| 起碰免费公开97在线视频|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网站| av中文字幕在线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