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附往期病例) 甲狀腺癌患者大多有10~30年生存期,因而多數研究涉及的甲狀腺癌預后因素是指影響甲狀腺癌復發的因素,而非影響生存的因素。 (一)性別與年齡因素 女性甲狀腺癌發病率約為男性的3倍,但男性患者甲狀腺外組織侵犯率、遠端轉移率、復發率及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甲狀腺癌患者確診時的年齡影響預后,確診時年齡大于40歲復發的風險會增加,確診時年齡<20歲的患者,一般分期較晚且容易發生局部及遠處轉移,但是該年齡組的死亡率并不高,40年的隨訪結果顯示甲狀腺歸因死亡率僅為2%,但發病年齡在10歲及以下的甲狀腺癌患者一般惡性程度較高,預后較差,死亡率高。 (二)病理類型 惡性腫瘤的病理組織學類型是患者預后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分化好的甲狀腺癌預后通常很好,髓樣癌預后較好,未分化癌通常預后很差。對于甲狀腺乳頭狀癌,根據其組織學結構特征的不同又可分為很多亞型。高細胞型(長是寬的2倍)通常與疾病高分期相關,與典型的乳頭狀甲狀腺癌相比,此類型甲狀腺癌通常會在高齡人群中發病,通常發生局部或遠處復發的風險較高,最后總體生存率較差。 盡管分化型甲狀腺癌預后很好,但在隨訪近30年的過程中,約30%的甲狀腺癌患者會復發,最終一小部分患者會死于甲狀腺癌。應該在病理學層面通過風險因素的評估建立起復發風險評估模型,以便臨床醫生選出存在高復發風險的患者,對其進行更徹底的手術或者輔助治療,同時對于那些低復發風險的患者盡量避免傷害較大的手術。 (三)腫瘤大小 腫瘤大小與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的預后相關。腫瘤越大越容易發生局部或遠端轉移。小于1cm的甲狀腺癌通常不會致死,有研究表明小于1cm甲狀腺微小癌患者的死亡率在0~2.2%之間。然而,甲狀腺癌的復發風險以及歸因死亡率與腫瘤大小卻呈線性相關。 有研究表明,與>4.5cm的甲狀腺癌患者相比,直徑小于1.5cm的甲狀腺癌患者30年歸因死亡率僅0.4%,而前者高達22%。但也有研究表明原發灶直徑是否大于5cm只會影響甲狀腺癌的復發率,而對生存沒有影響,腫瘤大小與甲狀腺癌患者生存結局的關系需要進一步研究。 (四)淋巴結轉移 臨床就診時即發生淋巴結轉移的構成比在不同研究中的結果不一致,主要原因是采用不同的檢查方式或手段對于確定淋巴結是否轉移有很大影響。在超聲廣泛應用之前,大約15%~30%的患者局部淋巴結轉移,隨著超聲發現小結節能力的逐漸增強,使當前淋巴結轉移發現率有輕微上升。 淋巴結轉移對于患者預后的影響,目前并未獲得一致性結論。有研究表明,出現淋巴結轉移對于45歲以下甲狀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沒有影響,只會增加局部復發風險,對于45歲以上的患者,淋巴結轉移會增加患者的死亡風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