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八、典型的乳腺病變,如纖維腺瘤,可否在BI-RADS基礎上給予病理診斷? 專家意見:典型的乳腺病變,可根據自身經驗,在BI-RADS基礎上注明可能的病理診斷。如典型的纖維腺瘤,超聲提示為BI-RADS 3類,考慮纖維腺瘤可能性大。 超聲提示:左乳外上腺體層實性結節(BI-RADS 3類,纖維腺瘤?) 問題九、乳腺低回聲病灶,呈分葉狀,但邊緣光整,怎么分類? 專家意見:在BI-RADS的應用詞典中,橢圓形的概念是允許病變外形包含2~3個平緩的局部隆起或大分葉,當病變滿足 “橢圓形、與皮膚平行、邊緣光整” 三個條件,排除其他惡性征象時,代表良性可能性大,可分至2類(囊性結節)或3類(實性結節),病變呈細分葉是指腫物邊緣形成齒輪狀的起伏,屬于邊緣不光整范疇,代表具有一定的惡性風險,可分至4類及以上。病理:乳腺纖維腺瘤 專家意見:建議盡量不做BI-RADS 0類的診斷,若出現以下情況可酌情考慮:1、患者情況特殊導致超聲不能掃查完全,如乳腺區域皮膚表面有較大破損、或巨大乳腺致深面結構顯示不清等,可以提示BI-RADS 0類。2、局 部回聲明顯不均勻但沒有發現明確占位、 有客觀臨床體征但超聲沒有明確占位、腺體內大量點狀強回聲但沒有發現明確占位、患者乳頭溢血但擴張 導管內沒有發現明確占位等情況,均可以提示BI-RADS 0類。超聲提示:雙乳腺體層回聲雜亂不均,多發散在點狀強回聲(BI-RADS 0類,建議結合鉬靶) 病理:乳腺小葉原位癌 問題十一、有關微創旋切術后:病理證實為乳腺癌,再次超聲檢查時如何分類?若病理為良性,超聲復查如何分類? 專家意見:1、微創旋切術后,病理結果提示為乳腺癌,再次超聲檢查雖然病灶已切除,超聲分類為BI-RADS 6類。 2、病理結果為良性,近期復查超聲若術區僅發現結構扭曲改變,可提示BI-RADS2類;若乳腺未見明確病灶,可提示 BI-RADS1類。左乳腫物切檢術后,切口深面回聲不均,可見范圍約3.9×2.3×1.0cm液性暗區。超聲提示:左乳腫物切檢術后,切口深面局限性積液 問題十二:外院腫物手術切除術后病理證實為乳腺癌,再次超聲檢查時如何分類? 專家意見:若患者需進一步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擴大切除術或尚未明確下一步診療方案前提下,術前超聲檢查可詳細描述和記錄切口深面腺體回聲改變、術后積液及腫瘤殘留情況,超聲結論均提示6類,之前的腫物切除只能當成病理活檢;若患者或臨床醫師明確不再進行外科處理,此時的超聲檢查僅發現結構扭曲且考慮為術后改變所致,可提示為BI-RADS 3類。 專家意見:1、新輔助化療的患者,在沒有外科治療之前復查超聲,若超聲仍能探及病灶或病灶基本消失僅表現為周圍組織結構扭曲或異常回聲改變,超聲提示為BI-RADS 6類,并與前次超聲檢查做對比。若療效顯著,超聲無法顯示原病灶,可不進行分類,直接與前次超聲檢查做對比。2、若新輔助化療期間超聲探及新發病灶,應描述新發病灶圖像特征并進行BI-RADS 分類,同時對原病灶進行療效評價,分類方法同上。 左乳內下腺體層低回聲結節,2.6×2.1×1.4cm。超聲提示:左乳內下腺體層實性低回聲結節(BI-RADS 4B類)原左乳內下腺體層低回聲結節現大小1.9×1.7×0.9cm(較上次檢查縮小)。左腋下腫大淋巴結大者2.1×1.5cm(較上次檢查縮小)。超聲提示:左乳實性占位化療后(BI-RADS 6類)左腋下腫大淋巴結大者1.8×1.2cm。(較上次檢查縮小)。 左腋下多發淋巴結腫大化療后 問題十四、腋窩淋巴結結構正常需要提示嗎?如何提示?是否要對乳腺引流淋巴結進行分區描述? 專家意見:1、腋窩較大的淋巴結,只要符合所有正常淋巴結的超聲診斷標準,結論中可以不提示。2、進行乳腺超聲檢查時,需要同時對乳腺引流淋巴結進行分區掃查。引流淋巴結主要包括區域淋巴結(腋窩淋巴結及內乳淋巴結)及遠處鎖骨上區淋巴結。腋窩淋巴結分為第一水平(腋下組/level1)、第二水平(腋中組/level2)及第三水平(腋上組/level3)淋巴結,必須掃查并描述。尤其懷疑乳腺病變為惡性時,應同時對鎖骨上區淋巴結進行掃查及描述;如果可疑惡性病變位于內象限,內乳淋巴結也應掃查并描述(掃查第1~6肋間隙)。 內乳區淋巴結 蔣天安,陳文,羅葆明等.乳腺超聲若干臨床常見問題專家共識(2018版)[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8,34(10):865-8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