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末作為釉色稱,始見于《陶雅》一書,該書初名《瓷學》,后又名《古瓷匯考》,是一部記述清末古董商人心得體會筆記性質的雜錄。該書所稱茶葉末,是指清代官窯那種釉面呈濕透狀,釉色黃、綠參雜的瓷器,因其極類似茶葉細末,故名之曰“茶葉末”。 茶葉末釉瓷器鑒定特征,其中主要為雍正、乾隆二朝為主: 1、茶葉末釉瓷器年代特征:從宮中傳世品來看,清代茶葉末基本都是江西景德鎮御窯廠所稍早,數量多、品種全,制作精美,主要集中在雍正、乾隆二朝,嘉慶、道光、咸豐、光緒朝也有燒造,但數量不是很多。其中雍、乾二朝特色比較鮮明。 2、雍正茶葉末釉瓷器特征:雍正茶葉末從釉色上看最具魅力,釉面細膩,色澤幽靜勻潤,顏色多變,釉色多偏黃,有茶無末,稱“鱔魚皮”。造型也有明顯的時代特征,主題突出的是“秀麗”,端莊典雅,講究線條的變化流暢,質樸簡潔,剛中卻帶柔,注重上下比例之前的協調。圓器小件少,琢器多,尤以瓶的數量最多,基本是陳獵瓷,也有部分文房用具。款識均是在器物底足內陰刻四字“雍正年制”或者六字“大清雍正年制”篆書款。字體工整規矩。 3、乾隆茶葉末釉瓷器特征:乾隆茶葉末首先是胎體細膩,瓷質緊密,胎壁比雍正時略厚,釉面勻凈,有的帶棕眼和絲文,光澤瑩潤,釉面色調有深淺之分,深者略顯黑褐,淺者因黃色釉面上小黑點密集較多而顯黃色,釉色偏綠者居多,俗稱“蟹甲青”。一般器足為黑褐色,仔細觀察會發現足部釉與露胎釉相接處有刮削時無意留下的一圈小鋸齒狀邊緣。乾隆茶葉末釉瓷器造型繼承了雍正樣式,也有仿古銅器式,還有創新樣式。款識上,多在器物底足內篆書“達清乾隆年制”六字款,少數是四字篆書“乾隆年制”,個別寫于器物口邊六字篆書款。 4、清代晚期茶葉末釉瓷器特征:嘉慶初期茶葉末釉瓷器仍然延續乾隆的風格,有著較高的水準,嘉慶后期,瓷器質量開始下降。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仍有燒制,但是已經逐漸衰落。 古玩行是一個充滿傳奇的行業。一面銅鏡,照一段顛沛歲月;一塊美玉,鎖一段啼笑姻緣:一張書法,抒一場人生感慨:卜堆瓷片,寄一則奮進箴言;一張條案,訴幾多人生無奈;兩枚大錢,講一樁撿漏奇談。得一只犀角杯,三生有幸;丟一只黃釉盤,錯失百萬。拍案叫絕,是一段笑談,揮手抹去,是一曲辛酸。總是有那么多那么多的驚喜與失落,總是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歡呼與嗟嘆。 清代茶葉末釉瓷器維新鑒定交易(ciqi1968 阮老師) 收藏是心靈的滿足因為擁有,所以滿足;因為滿足,所以快樂和幸福。當我們得到并擁有千百年傳承下來的珍貴藝術品時,我們是很滿足的,我想沒有幾個人是不滿足的。擁有帶來滿足,這是人類獲得幸福的最直接方式。 收藏比權力更容易讓人得到真正滿足。權力帶來恭維式的尊重,很顯然,權力者并未得到對方真正的心服和尊重,對方只是為利益迫不得已,甚至對方在心里壓根看不起權力者,雙方只是一種短暫的交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