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考古博物館 ![]() 這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9.16 中國考古博物館面對公眾開放,我也幸運的作為首批觀眾,體驗了這座考古、文博愛好者的殿堂,果然不負眾望,把如此龐大的考古成果,梳理的井然有序,無論是展陳設計,還是觀展體驗,都值得稱贊。我已經完成了二刷,今天把自己稍擅長的青銅器做個詳盡整理,算是資料的儲備,也給沒看展的伙伴做個云預習。 以下圖片均為作者本人拍攝,禁止盜用! ![]() ![]() ![]() 河南偃師二里頭 青銅文明曙光初現 二里頭文化承上啟下,奠定了中國青銅文明的基礎。二里頭發現了多件青銅爵,大多為素面,偶爾有乳釘紋、弦紋,造型古樸俊美,尤其中國考古博物館和二里頭博物館收藏的這兩件最為出色,考古館這件挺拔俊秀,二里頭博物館的纖細優美,各有千秋,代表了二里頭青銅文化的高超技藝與獨特藝術審美。 青銅爵 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 ![]() ![]() ![]() 地區: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 時期:二里頭文化 這件青銅器爵整體器壁很薄,流和尾修長且平,流尾間的爵柱很短,腹部較深,平底,鋬上有孔,有很高、很尖的三棱錐足,由內而外散發著迷人的俊朗。 綠松石龍形器 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 ![]() ![]() ![]() ![]() 地區: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 時期:二里頭文化 綠松石龍形器由2000余片各種形狀的綠松石片組合而成,每片綠松石的大小僅有0.2-0.9厘米,厚度僅0.1厘米左右。龍身略呈波狀曲伏,中部出脊。由綠松石片組成的菱形象征鱗紋,連續分布于全身。可清晰看到眼睛的輪廓。我更關注這件銅鈴,從陶寺遺址出土最早的銅鈴,商代的刀、劍、弓形器的鈴首,再到西周觚、簋、鼎禮器的銅鈴。鑄法更為復雜,是巫的體現,還是禮制的載體,和北方草原文化有怎樣千絲萬縷的關系,耐人尋味。 綠松石青銅牌飾 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 ![]() ![]() ![]() ![]() ![]() ![]() ![]() 地區: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 時期:二里頭文化 綠松石似乎深受二里頭和殷墟的喜愛,銅牌飾的正面均近圓角長方形,有的呈亞腰狀。略微拱起的弧形銅胎上鑄出獸面紋,再以數百枚細小的綠松石片鑲嵌其上。綠松石片被琢磨成各種形狀,勾畫出神獸奇異的眼、鼻、角和其他部位;神獸雖形態各異,但均以渾圓的綠松石珠為睛。做工精巧,令人嘆為觀止。銅牌飾作為隨葬品,一般放置在墓主人的胸前或腕部附近,兩條長邊外側各有兩個穿孔的紐,或許是縫綴在衣物或其他介質上的。關于其功用,學界推測有護臂說、馬具說、權杖說、法器說等,眾說紛紜。 河南殷墟婦好墓 燦爛的青銅巔峰 這個展區主要來自殷墟婦好墓,婦好墓是唯一一座沒有被盜掘過的商代王室墓葬,婦好墓出土銅器468件,墓主是商晚期武丁王配偶—“婦好”,大名鼎鼎的女將軍,婦好能力出眾,不但幫助武丁王處理朝政,而且還有領兵打仗的軍事才能。她指揮的戰爭幾乎每戰必勝,為殷商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武丁王不僅賜予她封地,而且還多次讓她主持大型的祭祀活動。“婦好是集王后、女將軍、封地首領和祭司于一身的傳奇女性”。 ![]() 司母辛鼎 河南安陽市殷墟婦好墓 ![]() ![]() ![]() 地區: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 時期:商 婦好墓出土兩件司母辛鼎,鼎口沿下一周龍紋,以扉棱為中線組成獸面紋。銘文“司母辛”這里博物館還是沿用的“司”字,婦好的子女為祭祀亡母而鑄此鼎,“辛”是婦好去世后在宗廟被供奉的廟號。 婦好銅鉞 河南安陽市殷墟婦好墓 ![]() ![]() ![]() 地區: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 時期:商 編號:M5:799 夏商周時期的銅鉞象征軍事征伐、刑殺之權。婦好墓共出土四件銅鉞,是目前所見商代貴族墓隨葬銅鉞第二多者(最多者隨葬七件銅鉞),印證了婦好執掌帥權、戎馬一生的傳奇經歷。這件銅鉞裝飾的虎食人紋在商代青銅紋飾中多次出現,如虎卣,后母戊大方鼎的鼎耳,推測紋飾母題背后的內涵可能具有巫師通靈的涵義。虎食人紋下鑄銘文“婦好”二字。 ![]() ![]() ![]() 地區: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 時期:商 編號:M5:800 新石器時代從石斧衍生出的玉石鉞,由兵器和工具演變為權力的象征,這一功能被夏商周時期的銅鉞所繼承。銅鉞大小不同,持有者的權力與地位也存在高下之別。婦好墓出土的兩件大鉞均有銘文“婦好”二字,兩件小鉞銘文為“亞啟”。這件銅鉞裝飾一首雙身龍紋,鼻部鑄有銘文“婦好”,龍紋下的三角紋帶猶如猙獰的獸齒。 婦好銅斗 河南安陽市殷墟婦好墓 ![]() ![]() 地區: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 時期:商 挹酒器,相當于酒勺,用來舀酒。“北斗七星”名稱就緣于此“七星形如酒斗”。斗上飾有獸面紋,斗柄背面近末端鑄有銘文“婦好”二字。婦好墓隨葬銅斗共9件,其中方孔斗5件。 銅爵 河南安陽市殷墟婦好墓 ![]() ![]() ![]() 地區: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 時期:商 進入商晚期的殷墟,銅爵整體更加厚重,流和尾比例更為平均,雙柱和柱帽更為發達,這件爵腹部刻畫精致的瓶形角龍。 婦好圈足銅觥 河南安陽市殷墟婦好墓 ![]() ![]() ![]() 地區: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 時期:商 觥是一種盛酒器,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這件銅觥扁長體,短流,扁圓形短圈足,牛頭形鋬。蓋的頭部為虎形,張口露齒,兩耳豎立。后端為一鸮頭,尖喙圓眼,豎耳,蓋面中部有一條較長的扉棱,扉棱兩側飾以夔龍紋。整個器物設計巧妙,器蓋相合后,前端似一蹲坐的老虎,后端為一站立的鸮,鸮的雙翅并攏,爪著地,把很多動物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婦好平底銅盉 河南安陽市殷墟婦好墓 ![]() ![]() ![]() 地區: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 時期:商 盉用來調和酒水的濃淡,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這種形制的銅盉十分少見。頂面的鈕非常矮小,更像是起托扶的輔助作用,鈕前有短流,流下肩部鑄“婦好”二字銘文。 婦好銅箕形器 河南安陽市殷墟婦好墓 ![]() ![]() 地區: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 時期:商 所謂XX形器,就是未知其功用,和我們現在物件形似,這件銅器類似我們現在的簸箕,也就是印有婦好logo的簸箕高定。 綠松石銅虎.銅首玉身虎 河南安陽市殷墟婦好墓 ![]() ![]() ![]() ![]() 地區: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 時期:商 商人對于綠松石熱情不減,嘗試把更多的銅、綠松石、玉、金元素結合,對于權利和審美的更高追求,器身鑲嵌綠松石,虎口內有朽木 虎眼似以金葉鑲貼,頭及足部鑲嵌綠松石,頭后以玉柱為獸身,玉柱末端有圓孔,內有朽木,或是其他器物的裝飾配件。 銅鏟 河南安陽市殷墟婦好墓 ![]() ![]() 地區: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 時期:商 ![]() ![]() 陜西張家坡西周墓地 時代變遷的青銅禮制 灃西張家坡一帶累計發掘上千座之多。其中,井叔墓地幾座帶墓道的墓,規模大,隨葬品多(墓已被盜),還殘存若干精品。對確定墓主及分期,均具重要意義。其中規模最大的157號墓,由墓室和南、北墓道組成。平面呈“中”字形。墓主骨骸經鑒定為40多歲的男性。墓道內放置車輪、車輿、轅、軸等。在157號墓的東西兩側,又有163號和161號兩墓與之并列。161號墓,墓主骨骸經鑒定為四五十歲女性。三墓均被嚴重盜掘。僅163號墓殘存井叔鐘等青銅禮器。推測這組大墓應屬一代井叔及其妻室的異穴合葬墓地。出土井叔銅器的還有170號、152號等墓。這兩座墓的規格低于157號墓,都只有一條墓道,分別出土井叔方彝和井叔鼎,應是年代稍晚另二代井叔之墓。 鄧仲犧尊 陜西長安張家坡西周墓地 ![]() ![]() ![]() 地區:陜西長安張家坡西周墓地 時期:西周 編號:M163:33 鄧仲犧尊形體似馬駒,卻又頭生雙角,腹有雙翼,大概應是古人所言的“天馬神駒”。同時駒頸上立一虎,駒尾上有一條龍,駒前胸有一獸,似龍又似虎,駒尊蓋上立有鳳鳥。鄧仲犧尊造型奇特,鑄作精工,紋飾華麗,富麗堂皇,集各種神獸于一身的藝術珍品。 井叔銅鐘 陜西長安張家坡西周墓地 ![]() ![]() ![]() ![]() 地區:陜西長安張家坡西周墓地 時期:西周 編號:M163:34 井叔鐘,現存2件,一件通高37.5厘米,另一件略小。甬上、篆間飾波曲紋,鼓部云雷紋,右鼓有鳳鳥標音。鐘上鑄“井叔采作朕文祖穆公大鐘”等銘文,共七行39字,記載井叔鑄鐘,用以祭祀祖先,祈求子孫后代福壽昌寧。 銅軏 陜西長安張家坡西周墓地 ![]() ![]() ![]() 編號:M170:36:1 ![]() ![]() 地區:陜西長安張家坡西周墓地 時期:西周 編號:M163:44 出土在墓室南端二層臺的填土中,同出的有轅頸飾、軸飾、軛等,應該是同一車的配飾,拆卸后一起隨葬,此軏下部是一段圓形銎管,上面是獸首,銎下有對稱的圓穿,應該是立式安裝。 銅軸飾 陜西長安張家坡西周墓地 ![]() ![]() 編號:M170:36:9 ![]() 地區:陜西長安張家坡西周墓地 時期:西周 編號:M170:24 青銅鉞 陜西長安張家坡西周墓地 ![]() ![]() 地區:陜西長安張家坡西周墓地 時期:西周 編號:M170:246 這件青銅鉞器身為寬扁的半環形,內側為曲體龍形,用八條彎曲的凹槽表示龍身,龍身外側有三個渦紋,渦紋鑲嵌綠松石。這種器型是西周時期新出現的,存世僅十余件,如梁帶村銅鉞,葉家山銅鉞等,多出于侯、伯高等級墓中。 青銅鉞 陜西長安張家坡西周墓地 ![]() ![]() 地區:陜西長安張家坡西周墓地 時期:西周 編號:M199:10 寬刃,刃的末端上翹,直內,有一較小圓孔,中部有蛇形軀體圍成的大圓孔,兩側各攀爬一條夔龍。 青銅鼎 陜西長安張家坡西周墓地 ![]() ![]() 編號:M152:15 ![]() ![]() 地區:陜西長安張家坡西周墓地 時期:西周 編號:M152:51 青銅簋 陜西長安張家坡西周墓地 ![]() ![]() 地區:陜西長安張家坡西周墓地 時期:西周 編號:M315:1 西周早期流行的方座簋,簋腹部和方坐飾有大獸面紋,兩個獸形耳下帶勾形珥。 青銅簋 陜西長安張家坡西周墓地 ![]() ![]() 地區:陜西長安張家坡西周墓地 時期:西周 簋腹上部獸形變體竊曲紋,下部瓦楞紋,雙獸耳,下有垂珥,圈足附三個獸面形足。 ![]() ![]() ![]() 商周墓地 青銅文化交融匯聚 商晚期以安陽殷墟為中心的青銅文化,對周邊和后世影響巨大,如山東滕州前掌大商周貴族墓地,北京的琉璃河燕國墓地,對于商代青銅器既有風格的延續,又有新時期地方特色的體現,物質文明的演進離不開交融與創新。 銅鸮卣 河南安陽大司空遺址 ![]() ![]() ![]() 地區:河南安陽大司空遺址 時期:商 蓋、身兩部分組成,器型兩個鸮相背而立,繩索形提梁,蓋鈕像四阿屋頂形,飾有云雷紋,鸮身胸兩側有翅,飾有鄰紋,兩耳各有對立的小鳥,四蹄形足。 亞址卣 河南安陽郭家莊遺址 ![]() ![]() ![]() ![]() ![]() ![]() ![]() 地區:河南安陽郭家莊遺址 時期:商 編號:M160:172 由于展牌沒有詳細說明,我認為是安陽郭家莊M160的亞址卣。整個器體呈橢圓形,腹上部兩側有圓環,環套獸首提梁,提梁內、外兩面有4條夔龍,扉棱將器體4等分。卣蓋飾直棱紋、鳥紋,器頸、下腹和圈足也飾鳥紋,上腹直棱紋,鳥紋均以云雷紋為地紋。器內銘文“亞址”。 銅方尊 河南安陽郭家莊遺址 ![]() ![]() ![]() 地區:河南安陽郭家莊遺址 時期:商 編號:M160:152 這件方尊最有趣的是這些零散的8個獸首都是單獨的套件,可以自由取下和套上,四角為象首,中部為似鹿狀的首頭。 鳳鳥紋銅卣 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國墓地 ![]() ![]() ![]() ![]() ![]() 地區: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國墓地 時期:西周 整個器體呈橢圓形,提梁低矮,兩端為獸首。卣蓋兩端犄角狀突起,頂有橢圓圈形捉手。器身垂腹,圈足外撇有寬邊。提梁蓋面、腹部裝飾鳳鳥紋,華麗的帶翎垂冠,并襯托以云雷紋為地。 銅當盧 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國墓地 ![]() ![]() ![]() 地區: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國墓地 時期:西周 當盧是古代馬頭部的飾件。整體獸形,上面是獸頭,圓圓的大眼睛,看起來最初像是有鑲嵌,身軀部分也由兩個獸面組成。 銅人面飾 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國墓地 ![]() ![]() 地區: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國墓地 時期:西周 銅觶 山東滕州前掌大墓地 ![]() ![]() 地區:山東滕州前掌大墓地 時期:西周 這件卣設計精致萌寵,蓋和器身都是夸張的獸面紋,獸耳、獸角都突出于器表,更加立體靈動,頸部有夔龍紋,器身兩側有扉棱。器蓋和底均有銘文“史”字,不是應該叫史觶么? 銅胄 山東滕州前掌大墓地 ![]() ![]() 地區:山東滕州前掌大墓地 時期:商末周初 古代戰士戴的頭盔。秦漢以前稱胄,后稱為兜鍪。 銅方斝 河南安陽郭家莊遺址 ![]() ![]() ![]() ![]() 地區:河南安陽郭家莊遺址 時期:商 編號:M160:111 160號墓出土兩件,口部近方形,立柱成方塔的形狀,腹部直且深,平底,四錐形足外撇。腹部四角的扉棱一直延伸到足部,腹部中間亦有扉棱,鋬成獸首狀。以獸面紋和夔龍紋為主,云雷紋為地紋,整個器型渾厚威嚴,紋飾精致繁縟。內底銘文“亞址” 銅爵 河南安陽殷墟西區1713號墓 ![]() ![]() ![]() 地區:河南安陽殷墟西區1713號墓 時期:商 編號:M1713:50 爵身帶蓋,蓋的前部是鹿的形狀,背部有橋形鈕,腹部條帶紋飾,是由夔紋組合成的獸面紋。獸首鋬。錐形足,足上有三組人字形細紋。蓋內有銘文“亞魚”,尾部有銘文“辛卯,王賜寢魚貝用作父丁彝”。寢、亞是官職、族徽,未有定論。 青銅劍 湖南長沙戰國墓葬 ![]() ![]() 地區:湖南長沙戰國墓葬 時期:戰國 ![]() 其他文物掠影 ![]() 名稱:商嵌綠松石象牙杯 地區:河南殷墟婦好墓 時期:商 ![]() 名稱:朱書文字陶扁壺 地區:山西襄汾陶寺遺址 時期:新石器時代陶寺文化 ![]() 名稱:陶人面像 地區:陜西寶雞北首嶺遺址 時期: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 ![]() 名稱:玉冠飾 地區: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 時期:山東省臨朐縣西朱封遺址M202出土 ![]() 名稱:彩繪龍紋陶盤 地區:山西襄汾陶寺遺址 時期: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 ![]() ![]() / END / 參考文獻 《琉璃河西周燕國墓地》1995 《殷墟新出土青銅器》2008 《婦好墓出土文物特展》2017 《張家坡西周墓地》1999 《偃師二里頭》1999 《殷虛青銅器》1985 《殷周金文集成》2007 《滕州前掌大墓地》20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