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 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敘老底子事 憶老底子人 訴老底子情 ![]() 上海市檔案館儲存保管有525余萬卷(件)檔案,其中外文檔案資料占一定比例,主要有英語、法語、日語、德語、拉丁語等語種,數量眾多、內容豐富。多年來,上海市檔案館在中外文檔案的聯動開發方面持續努力,形成了一支經驗豐富的人才隊伍,在整理翻譯上海租界檔案基礎上編纂出版《上海租界志》,編譯出版《工部局董事會會議錄》(二十八冊)、《顏惠慶日記》(全三冊)、《日本在華中經濟掠奪史料》等史料匯編,以及與相關單位合作翻譯《永遠和黨在一起——中國福利會英文歷史檔案選編》,這些翻譯成果為我們從不同側面研究上海以及中國的近現代歷史,提供了系統、可靠、全面的史料依據。 在上海市檔案館藏外文檔案資料中,有一套出版于1920年代的英文版《上海史》(二卷本),全面敘述了開埠至1900年前后上海區域的政治、商業、社會和外僑的發展,被視為了解近代上海開埠以來發展歷史的百科全書。上海市檔案館的研究人員對該書開展整理翻譯工作,通過查閱相關檔案,對書中的典故和專名進行考證與說明,歷經多年努力,于近期正式出版《上海史》(全二卷)中文翻譯本。該書的問世,也為各界人士進一步開展上海史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史料,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學術價值和鑒往知來的現實意義。 上海史(全二卷) (英) 蘭寧 (George Lanning) / (英) 庫齡 (Samuel Couling) 著 張新 /李燕 / 徐新華等譯 / 石磊 / 馬長林 審校 出版社: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ISBN: 9787552032406 ![]() ![]() 在有關上海的歷史著作中,于1920年代出版的英文版《上海史》(二卷本)可稱得上是頗為權威的百科全書。該書由當時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委托蘭寧(George Lanning)負責撰寫,后由庫齡(Samuel Couling)接手完成。兩人前后經歷十幾年,搜集、整理英國駐滬領事館、工部局的檔案和《字林西報》等資料,全面地敘述了上海開埠至1900年前后上海區域的政治、商業、社會和外僑的發展。現今許多重要的有關上海史研究著作,所引用的史料有不少都來源于此書。 此次翻譯出版的中文版《上海史》(全二卷),略去了上海開埠前的內容和書后附錄等,更加集中地反映了上海開埠至20世紀20年代期間上海的歷史。英文版在敘述相關事件時引用了不少世界歷史和人文的典故,此外書中行文也難免存在一些語焉不詳和明顯錯誤處,為方便讀者閱讀,中文版譯者在翻譯時適當作了注釋。同時,此書中涉及大量人名、機構名等,因翻譯時查照的參考工具不全等原因,對個別人名、機構名的翻譯可能同常規翻譯有異,為方便讀者查檢,譯者另外編輯了人名、機構名、路名、地名等譯名對照,對一些相同的人名,對其身份作了標注。 ![]() ![]() ![]() 英文版《上海史》由兩位作者先后參與撰寫,從1906 年開始,到1923 年第二卷印成,前后經歷了17 年時間。第一卷由當時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委托蘭寧負責撰寫,因蘭寧在完成第一卷后去世,第二卷由庫齡完成。 蘭寧是較早來到上海的英國僑民,1875年起擔任上海華美書館總教習(校長),1889年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所屬上海西童書院院長,直至1907年退休。此后被工部局聘請撰寫《上海史》。 庫齡的經歷更為豐富,他曾是一名傳教士,但更突出的貢獻在于其漢學成就。他曾創辦主編《新中國評論》,他的代表作《中國百科全書》獲得漢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儒蓮獎”。 ![]() ![]() 正如該書中文譯本的審校者在前言中所言:這部蘭寧花了近14年時間撰寫,由庫齡續完的著作,內容豐富,涉及面廣,同其他幾本屈指可數的外國人所寫的上海史著作相比,具有許多特點。 第一大特點是對近代上海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一些重要歷史事件,作了比較全面深入的敘述,史料翔實,比較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此書對上海租界形成、《土地章程》產生以及公共租界管理機構等,均作了敘述。由于當時中方參加商定《土地章程》洽談的官員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記載,蘭寧的這段敘述,便成為《土地章程》產生概況的權威敘述。
此書的第二大特點,是書中翔實記錄了上海的發展歷史,且許多細節都很可靠,這同作者撰稿時查閱了不少報刊資料,特別是原始檔案密切相關。作者在書中提到:“通過閱讀大量關于如何取得英國領事館現址的卷宗,我們可以對士地制度的程序有所了解。”正是因為蘭寧在撰寫過程中查閱了現在我們無法看到的許多原始檔案,才使此書有關上海歷史細節敘述的史料價值極高。 蘭寧所參考的英國駐華公使館與領事館相關檔案 1855年上海地圖(洋涇浜以北) 此書的第三大特點,是作者知識淵博,特別是有關世界歷史方面,根底深厚,大概正是這個原因,作者在寫作時喜歡引經據典,并就相關事情的歷史背景展開議論,如在敘述世界紡織品生產時,對近代以來歐洲的科技發展作了詳細敘述。 本書內頁畫《外灘》 這些豐富的檔案不僅是歷史研究的寶貴資料,對于今天存史、資政、育人的意義而言,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 |
|
來自: 常熟老李jlr5mr > 《★上海老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