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六年(1649年),清軍已入關近6年,皇帝龍椅上坐的是福臨,但實際統治者是攝政王多爾袞。 這一年二月,多爾袞率兵親征,由張家口出塞,直趨喀爾喀蒙古,又派人調察哈爾等蒙古兵丁助陣。 出張家口后行軍三天,多爾袞來到察哈爾境內,因沒有確切的情報且缺少水源,掉頭轉奔大同。
十月,多爾袞自大同班師后,再次率宗室親征喀爾喀首領二楚虎兒,順治也親自送行。
![]() 十一月,多爾袞兵到巴爾臺,蒙古吳喇忒、土默特等部落的王公、固山額真的率兵前來會合。 二十多天后,多爾袞率軍來到喀吞布喇克,派出蒙古斥候偵察,沒有發現敵人蹤跡。于是召開軍事會議,會上有人提出,要對提供不實情報的蒙古固山額真布內知罪,將他革職鞭打。由于布內屢立軍功,多爾袞赦免了他,沒有治罪。 一年里,多爾袞兩次親征,沒有取得戰績卻勞師廢餉,這是極其不尋常的事。 因為這時,多爾袞并不僅僅是個攝政王而已,他就是清朝實際上的統治者。 早年,多爾袞也如其他宗室一樣,領軍出擊,親臨戰陣,但自他集軍政大權于一身后,近7年來就再也沒有親自出征,一年內兩次出征喀爾喀,可說是絕無僅有。 為什么多爾袞要如此惦記喀爾喀,不惜兩次親征,這要從喀爾喀與清朝的錯綜復雜關系說起。 ![]() 喀爾喀是漠北蒙古諸部的統稱,在當時主要包括了三大部:土謝圖汗、札薩克圖汗、車臣汗。 明末,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聯明抗金,但還是不敵皇太極,1632年被皇太極擊敗,林丹汗遠遁青海,兩年后病死。 林丹汗死后,其子額哲投降后金,漠南蒙古被征服了。 許多人以為蒙古自此就被全部納入清朝統治了,實際上還差得遠,還有漠北喀爾喀諸部和漠西衛拉特諸部。 喀爾喀諸部見后金勢大,也致書與后金通好。崇德三年(1638),喀爾喀三部“遣使來朝”,以后,每年各貢“白駝一,白馬八,謂之九白之貢”。 雖然如此,喀爾喀和衛拉特貴族并不甘心重蹈察哈爾覆轍,1640年8月,他們在塔爾巴哈臺會盟,約定共同御敵。 順治三年(1646年),蘇尼特東路首領塔巴海達爾漢和碩齊之子騰機思發動叛亂。 本來清朝已許配給騰機思一位郡主,封他為和碩額駙、札薩克多羅郡王,詔世襲罔替。 騰機思是蒙古雄主達延汗的六世孫,他受到車臣汗碩壘誘惑,一心想要恢復祖上榮光,與弟弟騰機特和手下諸臺吉叛清,投奔車臣汗,想要合兵一處鬧出大動靜。 ![]() 多爾袞立即任命豫親王多鐸為揚威大將軍,帶領多羅承澤郡王碩塞,動員京師八旗和外藩科爾沁、察哈爾等蒙古八旗兵力追擊。 多爾袞明確交代多鐸,如果可能,把車臣汗碩壘也一并一網打盡,“務盡根誅”。 喀爾喀蒙古雖勇,卻不是身經百戰的多鐸的對手,在布爾哈圖被追上并擊敗,騰機思的兒子巴圖、侄兒多爾濟,臺吉茂海都被陣斬。 車臣汗碩壘、土謝圖汗袞布沒有坐視不理,派自己兒子們率兩萬喀爾喀聯軍增援騰機思,蒙古聯軍在扎濟布拉克回身與清軍又大戰一場,結果還是沒有懸念,再次被擊敗。 第二天,車臣汗碩壘又派四個兒子率四部兵馬三萬余人與清軍決戰,經過鏖戰,清軍再次大勝,一路追殺出二十多里,碩壘和騰機思只得遠遁色楞格河。 ![]() 在外面窩了一年,眼看實在打不過清軍,順治四年,碩壘、袞布先遣使向清謝罪,獲得多爾袞赦免,第二年宣布歸降,騰機思也恢復了爵位,但這么一折騰,他沒多久就病死。 經過騰機思事件,清朝展示了強大的軍力,喀爾喀和衛拉特貴族本以為建立同盟之后可以謀求徹底獨立,并能拉回已歸附清朝的漠南蒙古,但第一次與多爾袞刀兵相見,就遭到如此慘敗,給他們當頭一記悶棍。 騰機思事件雖然結束,余波卻還沒平息,喀爾喀與清朝的關系還處于緊張之中,不肯誠心臣服,清朝也在找機會再給這個刺頭點教訓。 順治六年多爾袞親征喀爾喀,就是在這樣背景下發生的。 ![]() 早在順治五年十一月,喀爾喀部落二楚虎爾帶兵畢竟邊界,這正好為多爾袞提供了用兵的口實,他派英親王阿濟格統兵戍守大同,并調八旗游牧蒙古官兵之半,守住阿爾其圖蘇門哈達等地方。 第二年二月,大同總兵姜瓖據城叛清歸明,京畿震動,多爾袞極為重視,領兵親征。 大軍行進到古爾班口,得到情報,碩壘汗正調集兵馬在邊境蠢蠢欲動,離這里只有十日路程。 多爾袞早就看碩壘汗不順眼,一直想要重點打擊他,權衡輕重,他下令全軍出張家口,先征喀爾喀,但這次出征由于一路缺水沒能達成,多爾袞遂回軍圍大同。 十月,多爾袞再次得到情報,二楚虎爾行蹤再現,于是他再次領兵親征,終因情報失實,再次勞而無功。 多爾袞隨即下令,以多羅郡王岳樂為宣威大將軍,統兵戍防歸化城,防止喀爾喀侵入。 順治七年(1650年)冬,一代梟雄多爾袞暴亡,沒能完成打擊喀爾喀的愿望,但清朝的政策并未改變。 ![]() 在當時來說,清朝并未統一天下,南明永歷政權還有余力反攻,要向喀爾喀大舉用兵確實困難,因此此后以制裁和招撫為主,從經濟上打擊,政治上拉攏喀爾喀諸部。 如嚴禁內陸百姓和兵丁購買喀爾喀駝馬,違者一律鞭打或治罪。 經濟制裁很有效,喀爾喀部落既打不過清朝,又不能做生意,迫于壓力,順治七年十月,諸部派出代表團與清朝議和。 清朝很強硬,回復:
并提出警告:
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威脅,然而國力強大就是腰桿硬,喀爾喀諸部即使不服,也只得接受。 順治十年,喀爾喀還打算爭取一下,致書表達不滿,跟清朝提提條件,揚言:從前賞例太薄,我等再不來貢。 又換來順治一頓大罵:
喀爾喀貴族左思右想,還是決定服軟,不冒這個險,畢竟搭上身家性命不值得。 ![]() 順治十四年,喀爾喀派札薩克圖汗之子冰圖臺吉率眾臺吉向清廷“悔罪朝貢”,良好的態度得到順治贊賞,他表示“朕不念舊惡,其從前殺掠人口、劫奪牲畜之罪,悉行寬有。” 至此,清朝與喀爾喀的關系才恢復友好,直到準噶爾與喀爾喀爆發戰爭,繼而清朝卷入,通過清準戰爭,才最終平定了喀爾喀與準噶爾,這已是乾隆年間的事情了。 |
|
來自: 白衣錢子 > 《清朝[1616——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