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世界腎臟學會和世界腎臟基金會聯合會發布:腎病患者的數量在2020年達到了8億5000萬。 而我國慢性腎臟疾病的總發病率為10.8%,發展為尿毒癥的概率為6%,甚至許多患者發現腎病時,已經形成了尿毒癥。 尿毒癥是指慢性腎衰竭的終晚期,因整體腎功能下降,患者就會有一系列癥狀和代謝紊亂。 可據多年的醫學研究發現,很多尿毒癥患者死亡并不是疾病本身造成的,而是各種并發癥,以下就來了解一下。 當患者體內的尿素經過細菌脲酶的影響排入消化道,在腸道內形成氨時,就會影響胃腸粘膜,引起纖維素性炎癥,導致潰瘍和出血。 特別是病變范圍從口腔、食道到直腸后,尿毒癥患者患有食管炎、胃炎和結腸炎的概率很大。 一般情況下,尿毒癥患者發生消化系統疾病的概率達到了80%,這主要是由于疾病發生后,患者胃口不好,沒有正常進食造成的。 尿毒癥發生后,患者呼吸緩慢且深,呼出的呼吸有尿味,這是因為細菌分解了睡眠液中的尿素,形成了氨。 如果病癥嚴重,還會導致肺水腫、纖維性胸膜炎或鈣化,若得不到病癥,肺水腫又會誘發心力衰竭、低蛋白血癥、鈉潴留,纖維性胸膜炎和肺鈣化也會導致不同程度的并發癥,從而威脅到生命安全。 皮膚瘙癢是尿毒癥患者的常見癥狀,可能是由有毒物質影響皮膚受體引起的。 此外,部分患者還會有皮膚干燥、脫皮、皮膚瘀斑。還有因為汗液中含有高濃度的尿素,所以在汗腺的開口處,可能會有白色的尿素晶體,稱為尿素霜。 尿毒癥患者的尿素會在腦組織中堆積,有毒物質會損害神經細胞,導致神經細胞變性,增加血管通透性,加重腦水腫。 因此,很多患者在尿毒癥晚期,可能會有疲倦、抽搐、麻木、昏倒等癥狀,一些患者會有感覺異常、四肢癱瘓、炙烤感等。 腎性骨病是由腎臟對骨骼的影響引起的,而尿毒癥患者體內會有許多毒素。 當這些毒素堆積到一定程度時,會分散到周圍組織,嚴重影響骨骼結構和強度,然后損害骨骼。 因此,尿毒癥患者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外力的影響,可能會直接導致骨折,所以尿毒癥患者一定要注意外力對自身的影響。 盡管尿毒癥有許多并發癥,但這種疾病并不難治好,患上此病后,應該積極治療,千萬不要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此外,在治療疾病時,要注意飲食調理,以確保治療效果,避免并發癥產生。 畢竟尿毒癥的并發癥比尿毒癥本身更可怕,而且并發癥會與尿毒癥相互影響,并不斷惡化,這大大增加了治療難度,無法讓患者擁有良好的生活質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