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動一下就很容易出汗,吃飽了就犯困。明明沒做啥,卻感覺身體被掏空! 其實這樣的“懶”是種病,叫氣虛。 氣虛的人特別沒勁兒,能坐著絕對不站著,到哪都想癱著,手腳,腰背,甚至渾身都軟趴趴的。 快看看你有沒有以下的煩惱:
如果你中了一條以上,那你很可能就是氣虛了! 補氣圣藥——黃芪 氣虛、濕氣都離不開它 說到補氣,那就不得不提黃芪了,它是中醫處方中最常用的補氣藥,明代李時珍稱其“為補藥之長”,認為五臟之氣都可以用它滋補。 作為藥材,中醫可以用它治療各種慢性病,比如高血壓、風濕病、糖尿病、便血崩漏、慢性腎炎蛋白尿、腦血管意外后遺癥、肌無力癥等。 作為食材,虛胖、濕氣重、體質差、愛出汗等都能用它調理。
吃好這3道藥膳, 補氣血、消虛胖、解秋乏 “一夏無病三分虛”,經過了一個夏天的虛耗,人體的氣血明顯供應不足,容易出現“秋乏”。 黃芪作為“補氣圣藥”,其主要功效就是補中益氣,常用于體質虛弱、容易疲倦、脈細無力者。日常多喝黃芪水,可使精力充沛,有效增強機體免疫力,而且黃芪補而不膩,搭配好了功效更強。 01 黃芪代茶飲:消除疲勞 【做法】煎水代茶飲即可,飲用時可添加大棗2枚或白菊花3克。 【功效】益氣滋陰、清熱降火、消除疲勞、增強免疫力,適合困倦乏力、氣短,特別是經常熬夜的人群。 02 黃芪粥:利水消腫 【做法】
【功效】補益中氣,利水消腫。適宜于慢性腎炎、老年性浮腫等。 03 黃芪當歸烏雞湯:氣血雙補 【做法】烏雞肉洗凈切塊,當歸、黃芪洗凈,加水適量,文火煮熟后調味食用。 【功效】可補益氣血,固腎調精,適用于年老體弱、大病初愈、月經過多之氣血不足、腎氣虧虛者。脾虛氣弱,體倦乏力、常自汗食少、易感冒者也可食用。 黃芪是藥食皆宜、補氣強身佳品,但服用黃芪也有禁忌,以下人群需要經過專業人士辨證、配伍后,才能使用。 補氣養血的黃金組合, 大家記得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