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穿透財報,發現互聯網的商業邏輯:冠亞講書第20期

     仇寶廷圖書館 2023-09-26 發布于黑龍江
    圖片

    這是我的第325篇原創文章


    Hello,大家好!“冠亞講書”第20期又跟大家見面啦!今天我們分享的好書是長江商學院薛云奎教授寫的《穿透財報,發現互聯網的商業邏輯》。無論是在企業界還是投資界,互聯網都是個繞不開的話題。

    時至今日,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都跟互聯網息息相關。打車叫滴滴,外賣用美團,購物選京東,娛樂有抖音,社交離不開微信。包括我們今天的直播,這種分享形式其實也是互聯網的產物。不管我們樂意與否,我們每個人都被裹挾其中。

    互聯網給我們的生活便利創造了巨大的價值,自身也顯現出了巨大的商業價值。成立于1994年的亞馬遜,如今的市值高達1.37萬億美元;成立于1998年的騰訊,如今的市值高達3.11萬億港元……貝佐斯、馬化騰等一眾互聯網大佬,也因此成為《福布斯》富豪榜上的???。

    1

    總覽

    本書作者選取了7家全球知名的互聯網企業:騰訊、阿里、京東、百度、亞馬遜、臉書、谷歌,從財務的視角入手,分析了每家企業的商業模式。在對每家企業逐一地進行剖析之前,我們先來分別用一句話,來概括每家企業的大體定位:

    騰訊:全球最大的游戲服務提供商。騰訊2022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546億元。其中,增值服務實現營業收入2876億元,占比52%。所謂“增值服務”,是相對于“基礎服務”而言的。比如說微信和QQ,所有用戶都可以免費下載使用,這種“基礎服務”是不產生營業收入的;“增值服務”是在“基礎服務”的基礎上,通過收費項目來產生收入的,比如說QQ秀、QQ音樂會員,等等。

    圖片

    △騰訊2022年營業收入概況

    騰訊的增值業務,由游戲和社交兩塊構成。關于其增值業務的分類口徑,@唐朝老師 曾手繪過一張圖。在這里,我再跟大家介紹一下。按照報表口徑,游戲部門實現營業收入1707億元,社交部門實現營業收入1169億元。但實際上,社交部門的收入里,包含游戲部門支付給社交部門的推廣費用367億元。

    圖片

    △騰訊2022年增值業務分類

    這樣一來,騰訊的游戲收入有兩種口徑:其一,按照地域劃分,本土游戲收入1239億元,國際游戲收入468億元,合計1707億元;其二,按照類型劃分,手游1605億元,端游469億元,合計2074億元。區別就在于,后者還包括社交部門創收的367億元。

    如果我們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不難看出,騰訊游戲業務實際上的收入是2074億元,在增值業務中占比72%,在總營業收入中占比37%,是公司最大的收入來源,沒有之一。以實際實現的營業收入排名,可以將騰訊定義為“全球最大的游戲服務提供商”。

    阿里:全球最大的第三方電商交易平臺。與騰訊相比,阿里從資本市場上獲得的助力更多。2004年6月,騰訊在港交所上市,僅募資15億元;2014年9月,阿里在紐交所上市,募資218億美元(約合1399億元);2019年11月,阿里在港交所二次上市,募資837億元,兩次合計募資額高達2236億元。

    阿里和騰訊的財報區間也有所不同。在A股市場,會計年度的起始時間與日歷年度一致,一般稱為“XX年度”;在美股或港股市場,會計年度的起始時間可以由企業自由確定,一般稱為“XX財年”。比如說,阿里的2023財年,所指的區間就是2022年4月1日~2023年3月31日。

    根據阿里2023財年財報,其營業收入約8687億元,共分為七大業務板塊:中國商業、國際商業、本地生活服務、菜鳥、云業務、數字媒體及娛樂、創新業務及其他。其中,中國商業分部是阿里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2021財年、2022財年、2023財年,中國商業分部在阿里總營業收入的占比分別為70%、69%和67%。

    本書作者認為,盡管阿里一再聲稱自己的主營業務是核心商業,但從本質上說,阿里只是一家電商服務或管理公司,而不是電商零售和批發公司。因為其絕大部分的收入,并非來源于自身的商業運營,而是來自向第三方批發或零售公司收取的傭金或管理費。關于京東和阿里商業模式的區別,我們在“冠亞講書”第15期《商業的本質和互聯網》也講過,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翻回去看看。

    圖片

    △阿里和京東不同的商業模式

    根據阿里2023財年財報,客戶管理收入占公司總經營收入的比重為33%??蛻艄芾矸站桶ǎ簽樯碳揖€上競價排名所提供的營銷服務、信息流推廣營銷服務、在天貓等平臺上按照成交金額向商家收取的交易傭金、為商家提供推廣的淘寶客服務。

    圖片

    △阿里的中國零售商業

    阿里號稱自己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業體”。本書作者則認為,阿里這樣的表述,是有意混淆了“商品交易總額(GMV)”與“銷售收入”的概念。根據阿里2020財年財報,淘寶產生的GMV為3.4萬億元,天貓產生的GMV為3.2萬億元,合計約6.6萬億元。從成交量來看,淘寶確實是全球最大的電商平臺。但如果從銷售收入來看,阿里則遠低于亞馬遜。

    在2023財年財報中,阿里并沒有披露具體的GMV數據,但它給“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業體”標的腳注依然是“按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12個月期間的GMV計算”。按照作者的觀點,阿里似乎在有意無意地夸大自身的業績。嚴格來說,阿里只能算是“全球最大的第三方電商交易平臺”。

    京東:中國最大的自營電商。京東2022年年報顯示,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其總營業收入分別為7458億元、9516億元、10462億元。其中,自營業務的商品收入分別為6519億元、8157億元、8651億元,占比分別為87%、86%、83%。雖然京東也有平臺業務,但它的自營業務始終占據80%以上的比重。如果是阿里是線上市場平臺模式為主,那么京東就是線上直銷模式為主。

    百度: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2022年年報顯示,其總營業收入為1237億元,其中在線市場服務747億元。雖然自2010年谷歌宣布退出中國市場以后,百度在中文搜索市場“一家獨大”,但可能正是因為缺乏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導致其搜索業務長期停滯不前,在線營銷服務收入在總營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一再下降。

    圖片

    △百度營業收入分類

    亞馬遜:全球最大的線上零售服務商。亞馬遜2022年年報顯示,其營業收入為5140億美元,其中跟線上零售有關的業務(線上商店、零售第三方銷售服務收入、零售訂購服務收入)合計收入約3729億美元,占其總收入的比重約73%。就營業收入而言,亞馬遜遠高于京東和阿里,是當之無愧的“全球最大的線上零售服務商”。

    圖片

    △亞馬遜營業收入分類

    臉書:全球最大的廣告服務提供商。從業務的角度看,臉書在全球擁有33億月活用戶,幾乎占據全球人口的一半,可以說它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絡平臺”;從財務的角度看,2022年臉書實現營業收入1166億美元,其中廣告和支付費用收入1145億美元,占總收入的比重為98%,絕對值和相對值“雙高”,也可以說它是“全球最大的廣告服務提供商”。

    圖片

    △臉書營業收入分類

    谷歌:全球最大的信息搜索服務提供商。谷歌2020~2022財年年報顯示,其營業收入為1825億美元、2576億美元、2828億美元,其中搜索收入分別為1041億美元、1490億美元、1625億美元,在總營業收入中的占比分別為57%、58%、57%,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國內做科研的朋友告訴我,在搜索一些深度的學術信息時,谷歌搜索基本上是必備工具。

    圖片

    △谷歌營業收入分類

    2

    騰訊

    2013年~2022年,騰訊的營業收入從604億元增長至554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約28%。除了2022年以外,在基數很大的情況下,騰訊每年都還保持著高速增長。

    分業務來看,增值服務一直是騰訊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以2022年為例,其總營業收入為5546億元,增值服務收入為2876億元,占比52%;分地區來看,騰訊一直是一家中國本土企業,國際化的程度并不高。以2022年為例,其總營業收入為5546億元,在大陸取得收入為5025億元,占比91%。

    圖片

    △騰訊營業收入分類

    根據騰訊2022年末資產負債表,其對聯營公司的投資為2460億元,其中上市公司1255億元,非上市公司1205億元;對合營公司的投資為67億元。對于子公司、聯營公司和合營公司的界定,@唐朝老師 紅皮手財有非常詳細的介紹。簡而言之,騰訊不能單獨制定決策,但可以單獨否定決策的投資對象,就是其合營公司;其他有重大影響的投資對象,就是其聯營公司。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兩項合計2341億元;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資產1852億元。“筍子”+“粽子”總計4193億元,這部分金融資產,加上聯營公司、合營公司,都屬于騰訊的股權投資資產,加在一起大約6720億元。騰訊的總資產約1.58萬億元,權益類資產占比約43%。

    2010年以前,騰訊的打法是,讓別人先探路,然后自己利用QQ的流量優勢摘現成的“果實”,并為此背負了“山寨大王”的惡名;2010年“3Q大戰”之后,騰訊經過深刻的反思之后調整戰略,謀求“只求共生,不求擁有”,逐漸形成了“主營業務”和“股權投資”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當然,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騰訊已通過分紅的方式,陸陸續續分掉了其持有的京東、美團等大型互聯網企業的股票,未來的投資業務可能會進一步收縮。

    圖片

    △騰訊2022年資產負債表(局部)


    2004年騰訊上市以后,資產負債率逐年攀升;2011年以后,其資產負債率逐漸穩定在50%左右的水平,屬于比較適中的水平。

    圖片

    △騰訊資產負債率(2003~2022)


    負債是否會帶來償債風險,要區分其經營性負債和有息負債。所謂“有息負債”,是指其負債資本中,需要支付固定利率的債務總額,通常包括:企業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取得的借款,各種應付債券、應付票據,等等。2022年底,騰訊長期借款1637億元,長期應付票據1487億元,雖然有息負債并不少,但主要以長期負債為主。結合騰訊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來看,基本沒有償債壓力。

    圖片

    △騰訊負債明細

    總體而言,騰訊自2004年上市以來,公司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均保持了教科書級別的增長;經營性凈利潤與投資凈收益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凈利潤基本上是真金白銀,存貨及應收賬款的占比極低;騰訊除了IPO募資以外,再未從資本市場上融資,主要依靠內生性增長,展示出極強的“造血”能力;在股價低迷之際,騰訊還持續出資回購;其業績之亮眼,經營之穩健,堪稱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的典范。

    3

    阿里

    2012~2023財年,阿里巴巴的營業收入從200億元增值至868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41%,是全球增長最快的互聯網企業之一。阿里營業收入的快速增長,除了其核心業務發展較快以外,并購整合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比如說,2019年9月,阿里收購了考拉海購100%的股權;2019年9月及2020年4月,阿里兩次對菜鳥網絡增資,將菜鳥網絡納入合并報表范圍,在2020財年為阿里貢獻了222億元的銷售收入。

    圖片

    △阿里歷年營業收入(2012~2023財年)


    阿里2023財年年報顯示,其總營業收入為8687億元,其中中國零售商業收入5653億元,占比65%。除了中國零售商業收入以外,其他業務占比均不超過10%,可見零售商業是其核心業務。在前面我們講過,在阿里的零售商業中,收取的商家管理費及傭金、廣告營銷服務收入占比超過一半,天貓、盒馬、阿里健康等直營業務收入則不足一半。

    圖片

    △阿里營業收入分類

    本書作者認為,由于阿里的營業收入主要來源于平臺而非自營,本質上是一家廣告公司,但阿里并不認為自己是一家廣告公司,而要極力把自己定義為一家電商公司。其實,無論是谷歌也好,臉書也罷,廣告都是其經典的盈利模式,做廣告并不丟人,作者搞不明白為什么阿里要掩蓋自己其實是一家廣告公司的真實面目。

    作者還關注到一個細節:2012~2023財年,阿里的研發費用和銷售費用基本上呈現出逐年增長的態勢。如果我們計算研發費用、銷售費用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就會發現:2014財年,阿里的研發費用率約10%,銷售費用率約9%,都是過去10余年的最低水平。而2014年,恰逢阿里在紐交所上市,低費用率就意味著高凈利率,較好的凈利潤數據有助于從資本市場募到更多資金。二者究竟有沒有關聯,讀者可以自行判斷。

    圖片

    △阿里歷年研發費用(2012~2023財年)

    圖片

    △阿里歷年銷售費用(2012~2023財年)


    作者認為,阿里一直奉行較為激進的擴張政策。表現在財報上,就是其無形資產和商譽占總資產的比重較高。2023財年,阿里總資產為1.75萬億元,無形資產和商譽為3150億元,占比約18%;2022年,騰訊總資產為1.58萬億元,商譽及無形資產為1843億元,占比約12%。相比之下,騰訊的收購顯然更加保守一些。

    圖片

    △阿里的無形資產及商譽

    圖片

    △騰訊的商譽及無形資產


    雖然阿里的凈利潤也保持了持續、高速的增長,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來源于非經常性的利息收入以及投資凈收益的貢獻。如果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影響,阿里的凈利潤增長可能會不盡如人意。阿里大量的融資活動,導致其權益資本大幅增長,一定程度上也拉低了凈資產收益率。從2022財年和2023財年的情況看,其RoE已經下降至個位數,說明公司的盈利質量正在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圖片

    △阿里RoE(2012~2023財年)

    4

    京東

    2011年~2022年,京東的營業收入從211億元一路增長至10462億元。京東的營業收入已經突破萬億,超過阿里約2000億元,超過騰訊約5000億元。但是在2022年,京東的凈利潤才達到104億元,而且歷年的盈利情況極不穩定,業績波動較大。2015年~2022年,京東有5年是虧損的,只有3年是盈利的。

    圖片

    △京東歷年營業收入(2011~2022)

    圖片

    △京東歷年歸母凈利潤(2015~2022)


    從盈利能力和盈利質量來講,我們來看一個最常用的指標:凈資產收益率。京東只有2019年和2020年的RoE表現還不錯,其余年份則基本上為負;相比之下,騰訊的盈利能力真的很強,上市以來所有的年度全部實現了盈利,RoE常年維持在20%以上的高水平。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零售業的利潤率極低,真的是一門苦差事。

    圖片

    △京東歷年RoE(2011~2022)

    圖片

    △騰訊歷年RoE(2003~2022)

    我們千萬不要以為,Richard很有錢,是因為京東很賺錢,其實完全不是這樣的。Richard的財富是來源于其持有的京東股權,按照相應的市值計算的身家。Richard和Pony雖然都是福布斯富豪榜上的???,但現實卻是騰訊很賺錢,京東不賺錢(至少當下如此)。或者說,京東的營業收入更高,而騰訊的盈利能力更強。

    前面我們多次講過,京東和淘寶雖然都是網購平臺,但其商業模式卻有著天壤之別。京東是個不折不扣的電商平臺,它的主要收入就是來源于自營商品。以2022年為例,其總營業收入為10462億元,其中自營產品收入8651億元,占比83%;平臺及廣告服務收入820億元,占比8%;物流服務收入992億元,占比9%。相比于阿里和騰訊,京東的業務類型更單一,財報數據也更清晰明了。

    圖片

    △京東營業收入分類

    京東是中國最大的線上零售商,剛才我們也說了,零售是一門苦差事,凈利潤率不高,杠桿率也有限,那么要想做大做強,唯一可行的路徑就是提高周轉率。我們對比一下京東、阿里和騰訊,不難發現,無論是總資產周轉率,還是固定資產周轉率,或是流動資產周轉率,京東都遙遙領先。所以,作者給京東貼的風格標簽是“效率優先”。

    圖片

    △京東、阿里、騰訊周轉率對比

    京東雖然也參與了多起并購,但其商譽只有231億元,遠遠低于騰訊和阿里的商譽值,在總資產的占比也僅僅只有4%。這一方面是由于京東總體上的投資策略偏于保守,另一方面是因為京東在一些重要的并購案中,采取了換股合并的政策,避免了因收購溢價而產生的巨額商譽。

    圖片

    △京東歷年商譽(2012~2022)


    例如,2014年3月,京東與騰訊達成戰略協議,京東以3.52億股(占比15%)為代價換取騰訊電商。騰訊電商和京東2013年的銷售收入分別為98億元、693億元,前者大約是后者規模的14%。2014年5月,京東向騰訊定向增發1.39億股。至此,騰訊持有京東17.78%的股份,躍居第一大股東。

    京東與騰訊“聯姻”的同時,還簽訂了一攬子未來戰略合作協議和不競爭協議。合作協議主要內容就是,騰訊在微信與QQ移動端等平臺為京東提供流量入口;不競爭協議主要內容就是,騰訊承諾未來5年(到期后又延長了3年)內,不會在大中華區域內涉足任何實物商品形式的電商業務。

    經第三方機構評估,上述戰略合作協議估值60.75億元,不競爭協議估值14.42億元,合計75.17億元,被計入京東的無形資產??鄢齼煞輩f議的資產價值后,僅有不可辨認的資產余額25.93億元被計入商譽。之后,京東在收購沃爾瑪1號店的過程中,又使用了類似的會計處理手法。

    綜上所述,過去10年,京東的營業收入保持了高速增長,并通過低價銷售策略,不斷地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付出的代價就是持續的虧損。當然,這種虧損并不是經營不善所致,更多的是戰略性地虧損。這也許是為什么京東雖然常年虧損,但在資本市場上仍然享有較高估值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近兩三年,在剝離京東物流和京東數科之后,京東才開始實現盈利。這或許透露出了京東的矛盾心態:一方面,京東希望通過低價銷售繼續擴大市場份額;另一方面,長期的虧損有可能讓京東面臨資本市場的壓力。除了擴大市場份額以外,京東的虧損還有一大好處就是,可以免交企業所得稅。過去10年,京東實際承擔的企業所得稅率大約不到10%,未來也具有較為充分的盈利潛力。

    5

    百度

    2022年,百度實現營業收入1237億元。在BATJ陣營中,百度的營業收入不到騰訊的1/4,不到阿里的1/6,不到京東的1/8。2005年~2012年,百度的營業收入增長了約400倍,看起來似乎是高速增長,但這很大程度上與其2005年的低基數有關。而且,其增長呈現出非常明顯的“前高后低”的特點,這也顯示了百度增長的頹勢。

    圖片

    △百度歷年營業收入(2006~2022)


    百度的營業收入由核心業務、愛奇藝兩部分構成。其中,核心業務主要包括在線營銷服務和云服務。不難看出,在線營銷服務一直是百度的主營業務。不過,近年來,在線營銷服務基本上停滯不前,其在2018年~2022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27億元、700億元、663億元、739億元和695億元。也就是說,2022年的在線營銷服務收入還未恢復到5年前的水平。

    圖片

    △百度營業收入分類(2020~2022)

    百度核心業務為什么會呈現“滯漲”的狀態?我們先看看百度2022年年報中的解釋:

    “2022年的百度核心業務在線營銷收入為人民幣695億元(101億美元),較2021年的人民幣739億元減少人民幣44億元或6%,主要是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若干城市復發。

    我們的活躍在線營銷客戶數由2021年約535,000名減至2022年約520,000名,而每名客戶平均收入由2021年約人民幣138,000元減至2022年約人民幣134,000元(19,000美元)。有關減少主要是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若干城市復發?!?/p>

    對于一家主要做線上業務的互聯網企業而言,把負增長的“鍋”完全甩給疫情,似乎并不能讓投資者信服。根據作者的觀點,百度增長乏力或許與它曾經經歷的信任危機有關。2016年,“魏則西事件”引發公眾輿論。受害者魏則西在百度搜索到了未經審批的“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接受治療后不幸離世,并引發百度股價暴跌。

    作者認為,在互聯網競價排名巨大利益的誘惑下,百度在搜索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夾帶不良商家的不良廣告,未盡到企業應有的監督責任,為不法商家引流牟取不當利益,透支了用戶對其搜索引擎的信任,擊穿了用戶的底線,這或許是導致其走向衰退的根本原因。如果百度不從根本上改變這種不健康的盈利模式,那么將很難挽回其在經營上的頹勢。

    說一點題外話。關于“信譽”的價值,我曾經多次發文闡述過。例如,在《巴菲特的“立德”》一文中,我曾寫過這樣一段話:

    有一天,巴菲特帶著兒子霍華德路過一家麥當勞時,他對兒子說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要想贏得良好的信譽需要20年時間,而要毀掉它,5分鐘就足夠了。如果你明白這一點的話,做事的方法自然就會有所不同了。”

    贏得良好的信譽確實需要20年或者更多時間,我相信無論是王力宏還是薇婭,為了Ta們各自的夢想拼搏,可能付出了還遠不止20年的心血和汗水。但是一條負面新聞曝光出來,真的就是5分鐘毀掉了所有。

    所以,對于我們每個人而言,良好的聲譽絕對是最重要的核心資產,絕對是別人無可比擬的“護城河”。很簡單,陌生是一種最大的成本。作為公眾人物,最大的紅利其實是來自于公眾對你的認可和信任。如果因為聲譽受損、人設坍塌,導致這個信任基礎崩塌了,那就再也無可挽回了。品牌方會拋棄你,粉絲會拋棄你,最終你將很難再有翻身的機會。

    那么,如何維護良好的聲譽呢?巴菲特講了一個非常樸素的標準:“做一件事,是否遵循了正確的價值觀,有個很簡單的小測驗:想想自己怕不怕這件事如實地出現在第二天的報紙上,被所有人都知道。如果問心無愧,那可以做。如果感到猶豫,那可能不該做。”

    6

    谷歌

    2013年~2022年,谷歌的營業收入從598億美元一路增長至2828億美元,且沒有任何一個年度出現負增長,簡直就是教科書級別的成長之路。僅從營業收入來看,谷歌遠遠領先于京東、阿里、騰訊等中國互聯網巨頭。這也可以從一個側面證明,中美互聯網頭部企業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圖片

    △谷歌歷年營業收入(2013~2022)

    由于谷歌和百度都是做搜索引擎起家的,這兩家公司還是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作者認為,在2009年以前,百度還稱得上是一家卓越的公司。自從2010年谷歌宣布退出中國市場以后,百度沒有了競爭對手,似乎一下子松懈了下來。作者指出,壟斷未必是好事,不僅傷害消費者的利益,長期來說,也會傷及企業自身的競爭能力。

    我以前也寫過一篇文章《優秀的競爭對手,也讓人悠然神往》,里面有這樣一段話:

    競爭,是商業社會永恒的話題。什么樣的競爭值得神往?什么樣的對手值得尊重?讓我講一個小小的故事吧!

    巴菲特投資的《華盛頓郵報》,在20世紀70年代與《華盛頓明星新聞報》兩強相爭,尤為激烈。《華盛頓郵報》因為率先披露“水門事件”,遭到尼克松總統的“報復”。白宮宣布,總統只接受《華盛頓明星新聞報》獨家專訪,而將《華盛頓郵報》排除在外。

    出人意料的一幕出現了?!度A盛頓明星新聞報》沒有暗爽,而是義正言辭地發表了聲明:新聞媒體不是白宮泄憤的工具,如果《華盛頓郵報》被剝奪采訪權,我們也將停止采訪。這樣的競爭,這樣的對手,不禁讓人悠然神往。

    還有一段,就是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康熙晚年舉辦千叟宴,面對眾臣說了一席話,也非常令人動容:

    第三碗酒竟給的是死敵們。鰲拜、吳三桂、鄭經、葛爾丹、還有朱三太子,康熙直呼:他們都是英雄豪杰??!他們造就了朕,他們逼著朕立下了這豐功偉業。朕恨他們、也敬他們。哎,可惜呀,他們都死了,朕寂寞呀!朕不祝他們死的安寧,朕祝他們來生來世再與朕為敵吧!

    話扯遠了,我們回頭再來看看谷歌和百度。截至2023年8月21日,谷歌的市值高達1.61萬億美元;百度的市值僅僅只有438億美元。谷歌的市值大約是百度的40倍,可見,離開了谷歌競爭的百度,并沒有活得那么絢爛多姿。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一句歌詞:孤單的自由,沒有想象中快活……

    7

    臉書

    2009年~2022年,臉書的營業收入從8億美元增長至1166億美元。前面我們介紹過,臉書的主要收入源自廣告收入,所以它是一家純粹的廣告公司。臉書和阿里雖然都做廣告業務,但其不同之處在于:阿里扮演的是中間商的角色,收取的是管理費和傭金;臉書則側重于為廣告主提供自助廣告平臺,收取的是廣告產品的展示收入,即根據廣告呈現次數或用戶點擊次數計算收入。

    圖片

    △臉書歷年營業收入(2009~2022)

    臉書的銷售毛利潤率很高,常年維持在80%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其與產品交付和分銷相關的費用較低。其營業成本主要包括:與數據中心和技術基礎設施運營相關的費用(如設備與服務器折舊費、運營團隊的工資福利及獎金、能源與帶寬成本等等);更多的成本則發生在研發、銷售、管理費用項下。

    圖片

    △臉書歷年銷售毛利潤率(2009~2022)

    8

    亞馬遜

    2006年~2022年,亞馬遜的營業收入從107億美元一路增長至5140億美元,且沒有任何一個年度出現負增長,和谷歌一樣,簡直就是教科書級別的成長之路。以GMV論,阿里號稱自己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業體”。但以營業收入論,亞馬遜大約是阿里的4倍??梢哉f,亞馬遜是當之無愧的“全球最大的線上零售企業”。

    圖片

    △亞馬遜歷年營業收入(2006~2022)

    在2016年以前,亞馬遜也基本上處于長期虧損或者微利的狀態。和京東類似,亞馬遜基本上也是戰略性虧損,為的就是擁有更多的營業收入和更大的市場份額。只要將來“一統天下”了,想賺錢那是分分鐘的事情。如果說京東更追求低成本和高效率,實施的是低成本策略,那么亞馬遜就更追求客戶體驗,實施的是差異化策略。

    圖片

    △亞馬遜歷年凈利潤(2006~2022)

    9

    小結

    在全書的最后,作者用自己獨創的“四維分析法”,對7家互聯網企業做了較為全面的比較和總結:

    從經營層面來看,在過去10年,阿里、京東等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整體增長速度,要快于谷歌、亞馬遜等美國公司;臉書、谷歌等互聯網營銷服務平臺,其毛利潤率要高于京東、亞馬遜等電商平臺;亞馬遜、谷歌、臉書的研發投入,遠遠高于京東、百度、阿里和騰訊。

    從管理層面來看,美國的互聯網公司并不熱衷于股權投資,比如亞馬遜和臉書幾乎不持有長期股權投資;而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形成了以阿里系、騰訊系為代表的兩大投資陣營,這一局面隨著2022年國家對互聯網平臺企業的監管等原因而有所轉變。

    從財務層面來看,亞馬遜的資產負債率高達71%,是名副其實的高杠桿企業;臉書的資產負債率只有19%,財務政策非常穩??;阿里、騰訊、百度、京東的資產負債率都比較適中??傮w而言,這些互聯網大廠的償債能力基本上都不成問題。

    從業績層面來看,很難從7家公司中找出一家“最好”的。因為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由于從事的業務不盡相同,橫向對比有可能會落入“削足適履”的窠臼。我們更傾向于縱向對比,看一家企業跟過去比起來,是否取得了長足的增長,將來是否還有增長的空間……

    冠亞說

    巴菲特曾說:“如果你生活在20世紀20年代的奧馬哈,法納姆大街是有軌電車交匯的地方,在城里沒有比這里地段更好的房地產了。但是在互聯網的世界里,它給了每個人一間小房子,這里沒有黃金地段,它真的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世界。” 在我看來,互聯網真的是一種特別神奇的存在:

    首先,互聯網給每個人都創造了舞臺。在傳統媒體時代,只有通過官方的渠道(比如電視、報紙),才能獲得公開露面的機會。而在UGC模式下,實際上每個人既是圍觀者,又是參與者。比如雪球上的內容,都是由用戶生產的。在遵守互聯網規則的前提下,每個人都有自由表達、自由展示的權利。

    其次,互聯網給每個人予平等的機會。在傳統媒體時代,你能不能獲得公開展示的機會,取決于官方平臺。而在UGC模式下,網絡把更多的投票權和選擇權交給了廣大網友。所謂的“網紅”,也就是廣大網友自由選擇的結果——關注的網友多了,你也就成了網紅。

    為什么古代有很多文人喟嘆“懷才不遇”?因為當時他們實現抱負的方式只有“做官”這一條路,如果皇帝不賞識,那就沒轍。但現在不一樣了,你但凡有一技之長,網絡很快就會發現你,也很快就會給你展示的舞臺。你只管努力,上天自有安排。

    生活在互聯網時代,我覺得特別幸運。今天的我,也是通過網絡,才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師友。愿我們都能把握機遇,勇立潮頭,不辜負時代給我們慷慨而美好的饋贈,共勉!

    最后,祝大家七夕快樂,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清高|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妓女|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乱码大片a毛片|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好看电影| 无翼乌工口肉肉无遮挡无码18| 亚洲综合在线日韩av| 色综合 图片区 小说区| 国产强奷在线播放| 加勒比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小妖精又紧又湿高潮H视频69| 午夜成年男人免费网站| 亚洲精品V天堂中文字幕 | 人妻大战黑人白浆狂泄| 亚洲一区在线成人av| 把女人弄爽大黄A大片片| 免费人成网站免费看视频| 无码AV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人妻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乱子影视频上线免费观看| 成人做受视频试看60秒| caoporn成人免费公开| FC2免费人成在线视频|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精品|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国产超碰无码最新上传|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的电影| 内射口爆少妇麻豆| 久久精品蜜芽亚洲国产AV| 国产一区二区四区不卡| 熟妇人妻中文字幕| 成人特黄A级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合集| 超频97人妻在线视频| JAPANESE国产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日韩久热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二区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成码无人AV片在线电影网站|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