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在前面: 我自己是個中醫迷,自學中醫很多年,最近幾年看的最多的書非中醫書莫屬,喜歡某個作者,就要把作者所有的書都買回來,然后直到知識變成自己的。 所以,李辛老師也不例外,上次因為推薦他的三本書,意外看到2022年12月份,他又出版了新書。于是,又趕緊買了回來。等學到有用的東西再與大家分享。 ![]() 以下這篇文章出自李辛老師的《經典中醫啟蒙,一個中醫眼中的生命、健康與生活》。 ![]() 我的時間有限,每天要照顧家,照顧孩子,所以一本不太好理解的專業書看上兩遍需要持續的時間比較久。 我最近晚上7點30分就關掉手機,洗漱完坐在床上了。 然后陪孩子看會書(他看他的,我看我的),8點孩子睡覺,我再揉會兒肚子。有時候隨著孩子8點半就睡著了(這幾天夜里有起來打蚊子,并沒有睡過多)。有時候9點左右,去趟廁所,也開始上床睡覺了。 早上可能5點左右醒來就睡不著了,但整體身體有很大調整,胃脹氣也基本消失。 以后7點30分關掉手機會成為一個常態,我需要整合自己的能量,更多的關注自己的身心狀態。 這么多年學習中醫,一方面是為了孩子的身體健康,另一方面是調理好我過去曾經因為減肥節食,堅持喝牛奶不吃主食,而落下的病根—脾胃虛寒。 七七八八也算領略了一些精髓,但也還在學習中。 今天這篇文章分享給想自己調理好慢性病的朋友。一篇文章只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但分享的是我認為非常有用的內容,想系統學習的去買書看吧。 我個人的感受是: 要調理好慢性病,可以先從記錄自己的吃喝拉撒睡開始,我大概記錄快兩年了,每天的飲食,睡眠,大便,胃的情況,舌苔,口腔潰瘍啊,落枕啊,有無掉頭發啊,睡眠有無夢多啊,今天有沒有發脾氣啊,包括每個月的例假情況都有一個大概的記錄。 其實我對待自己的身體,比照顧孩子的身體還要細致,孩子每天的這些基本情況從來沒有記錄過。 人的基本生命運行狀態正常,吃得下,睡得著,拉得出,心情好,慢性病自己也會不治而愈的。能保持在一個基本的不發生大的動蕩的狀態就是正常的。 慢性病調治的原則 每年秋冬和開春的時候,老慢支、過敏、風濕、鼻炎等各種慢性病多發,但大部分人不去尋找背后的原因,只是想“我的慢性病又復發了”。 很多慢性病的復發,是人體因為各種內外的原因。能量高了,人體就自動開始排除體內原本相對靜止的、積壓的邪氣了,這里面,風寒濕毒、痰食瘀血是最常見的。 在沒有“復發”之前,這些邪氣其實也在體內的不同部位和層次停留,只是因為人體沒有足夠能量,所以沒能力來發生邪正斗爭。雙方相安無事,看起來很好而已。 當病人和醫生都不加辨析地認為“復發”是件壞事的時候,會出現什么情況?當然是想趕緊把它去掉,但實際的做法卻多半是把它掩蓋住、壓制住。 比如治療發燒、感冒、鼻炎、皮膚病、過敏等有熱癥的病,如果沒有整體思維的中醫治法,可能會用一些類似清熱解毒藥把它壓住;沒有整體思維的西醫治法呢,用抗生素、輸液、激素把它壓住。所謂的“治好”,其實是暫時壓住、掩蓋癥狀而已。 更麻煩的是,這種治療把人體氣血上升,有機會排病修復的“勢”打斷,“機”毀掉了,這樣的治療思路在傳統中醫里叫做“逆”。 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也比較多見,有的家庭,家人之間一直相敬如賓,從不吵架。有兩種可能,第一,高智慧、真修養;第二,可能是掩蓋矛盾。 生病、吵架,這種看似不好的爆發,背后也可能是個體能量的提升、心智的發展、自我的覺醒、溝通的必須深入,人整個的身心能量在提升、改變、突破。 我們要靜下來,才認得出。 如果確實屬于能量提升引起的正向邪正斗爭,這里有幾個大原則供大家參考: 第一,在總體思路上,要“順其勢”。 比如說,一個鼻炎病人,每年三四月都會加重,這個時候是春天,人體順應天地,是在開的狀態,正在把邪氣往外排。如果病人不是很虛,精神、飲食、睡眠、體力還不錯,我們要順應這個方向,大方向應該是什么?開,幫助排邪。盡量少用抗過敏藥,或者控制表面癥狀的中藥。 第二,“利其行”。 順勢而開的時候,假設他正在感冒咳嗽,我們判斷他下焦、 中焦都不虛, 那仍然屬于人體的排病反應。如果表氣尚未開通,需要發汗,那我們就輕輕推一把,幫助這個排病反應,這就叫利其行。 生活上,可以增加一點運動量,泡腳、走路、打太極,也都屬于利其行。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增加運動量,要掌握一個“度”,不要讓自己感到體質和精神有衰弱的感覺。 再比如,有的人吃了臟東西,自己能量很足,就以拉肚子的方式排邪。這種腹瀉是人體在自愈過程中的排邪反應,不能單純止瀉,也不能往上發表,把本來離后門更近的邪氣滯留在三焦內,不讓它往下走。 第三,“握其度”。 要根據這個人的體質虛實、生活狀態和季節,調配合適的力量來順勢利行。 第四,“固其本”。 通過早一點睡覺,適當的艾灸、站樁、打坐來幫助闔固下焦。吃合適的食物,不吃涼東西來加強中焦。 每個來求醫的人,身體在先天體質的基礎上,經過幾十年的使用和各種疾病的侵蝕,會有一個基本固定的格局。治療的當下,醫生需要意識到,每個生命像一條河流,健康與疾病像股票曲線一樣在這個已有的版圖里上下交織著前進。 醫生通過交流,通過針、藥來幫助病人;病人通過提高對自己和生活的認知,改變生活方式來幫助自己。這一切都是幫助病人從舊有格局里出來,進入更高、更完善的氣機格局。一段時間后,生命的運轉自然會把這個病化掉。 以上四個原則,是各種慢性病調治的基本思路,也是“萬病一法”的思路。 很多人都不信,會問“真的嗎”“皮膚病真的就這么好了嗎”“過敏性鼻炎真的能治好嗎”。如果你真的理解這些原則,改變自己,真的能在日常生活里有意識地做到,就能好。 以上四個原則,我們再總結一下:“守中央,通四方。”把中焦、下焦的能量增強,幫助通往四面八方。 “通四方”有幾個具體指征: 第一,皮膚出汗正常,代表內氣能夠布散到表面; 第二,大便通暢,代表中焦氣能夠流通; 第三,小便順暢,代表下焦氣能夠流通; 第四,女性月經正常,說明血分流通正常; 第五,四肢末梢溫暖,中醫叫“四末”; 第六,情緒表達、人際交流通達無礙,說明神氣暢達,這條非常重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