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會有不聽話的時候,特別是青春期,這時的孩子很叛逆特別難管教,很多時候父母越說,孩子的逆反心理就越強,不是大哭大鬧就是跟父母對著干,這讓家長們都非常頭疼。孩子就像是一棵小樹苗,需要父母去灌溉和矯正,絕對不能放任不管,否則很容易就“長歪”了,很難長成筆直的大樹。要想孩子乖巧又聽話,其實可以適當給孩子立點規矩,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立好規矩在很多時候往往比家長吼上成千上萬句更有用。 1、設置明確且具有彈性的規則 給孩子設立規則首先一定要明確,同時要注意有一定的彈性。舉個例子,如果孩子想要吃冰淇淋,但是天氣變涼,吃冰淇淋很容易感冒拉肚子,可是孩子真的特別想吃,最近各方面又表現都很好,就不要直接拒絕,可以給孩子買一個最小的,或者只讓他吃幾口就行了,并且告訴他這次是個例外哦!因為冰淇淋吃多了會肚子疼,下不為例。這樣一來孩子很容易就明白這其中的道理,會遵守媽媽告訴自己的規則,下次就不會一看到冰淇淋就吵著鬧著一定要吃,因為他知道媽媽會在合適的時候滿足自己的要求。 2、規則一旦確立,家長要一起執行 很多家庭中總是有一個人唱紅臉,另外一個人就唱白臉,其實這種方式對于規則的推行很不利。如果確立了規則,所有的家長都應該統一執行,不要媽媽執行了,爸爸卻不去執行,或者爸爸媽媽執行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又不執行,這樣很容易讓孩子“鉆空子”,以為有另外一方可以幫自己撐腰,這樣一來規則就等于沒建立,基本上也就沒什么用了。所以規則一旦確定了,全家人就都要遵守,這樣孩子知道在這個家庭里沒有任何人可以隨便打破這個規則,就是平時疼愛自己又德高望重的爺爺奶奶這些長輩也不例外,慢慢地,孩子就養成好的習慣了。 3、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適應規則 很多家長特別急于求成,剛下規矩之后就要求孩子馬上按照自己的規則去執行,孩子一旦犯錯或者違反了規則,就責罵或者懲罰孩子,其實這么做反而會適得其反。凡事都需要花時間去消化,家長們建立好規則以后要給孩一定的時間去適應規則,讓孩子慢慢去接受。比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如果是第一次沒有完成,不要一上來就是打罵,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調整教育方式,多給孩子幾次機會,這樣幾次之后孩子自己也知道這個規則的度在哪里了,以后也會自覺去遵守。 家長們給孩子建立的規則盡量簡單易懂,讓孩子清楚地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因為孩子的理解能力并沒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的能力也沒有成年人那么強,所以不要把規則定的特別復雜或者苛刻,要不然孩子是無法理解的,會經常犯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