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性必修(下)默寫匯總 1. 項(xiàng)脊軒志 (1)南京姑娘在自家附近小水坑邊拍攝到斑鳩、喜鵲常來?xiàng)l(fā)呆的畫面,這讓人不禁聯(lián)想到歸有光《項(xiàng)脊軒志》中“_________,_________”。 (2)在《項(xiàng)脊軒志》中作者用_________和_________兩個細(xì)節(jié)描寫,通過狗、雞,寫出了大家庭的分崩離析和破落,表現(xiàn)了作者對家庭衰敗的哀痛。 (3)在《項(xiàng)脊軒志》中,描寫了項(xiàng)脊軒附近桂樹的影子隨著夜風(fēng)的吹拂而不斷移動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項(xiàng)脊軒志》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很自然將感情基調(diào)由“喜”轉(zhuǎn)“悲”,語言非常樸素。 (5)《項(xiàng)脊軒志》中,歸有光深情回憶妻子常常到軒中“_________,_________”,夫妻二人琴瑟和諧,伉儷情深。 (6)歸有光在《項(xiàng)脊軒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出了項(xiàng)脊軒美麗可愛的十五之夜的美景。 (7)在《項(xiàng)脊軒志》中,作者運(yùn)用疊詞描摹事物,如用“_________”描寫了庭院臺階的景象,用“_________”描寫了枇杷樹的生長情況。 (8)《項(xiàng)脊軒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不僅寫出了作者日常細(xì)微的感覺,還刻畫出了一個忍耐寂寞的讀書人形象。 (9)在《項(xiàng)脊軒志》中,通過描寫“大母”在門外自言自語的話從而表達(dá)祖母對作者考取功名、振興家室的期待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項(xiàng)脊軒志》中,描寫作者將破舊的小屋修建成自己的書齋后,在庭院中種植綠色植物使老屋增加了新的光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 (2)東犬西吠/雞棲于廳 (3)桂影斑駁/風(fēng)移影動 (4)多可喜/亦多可悲 (5)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xué)書 (6)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fēng)移影動 (7)(而)庭階寂寂/今已亭亭如蓋矣 (8)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9)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 (10)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 ![]() 2. 陳情表 (1)《陳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作為“陳情”的開始,同時這也是全文陳述苦情的總括。 (2)李密半生坎坷,在《陳情表》中自言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怙恃雙失,宛然一只被獵人擊斃父母的沒有羽翎的烏鳥。 (3)《陳情表》中,李密寫自己“_________,_________”。這正是家道衰落的表現(xiàn),單枝獨(dú)芽寡人一個,門庭衰敗,連個童仆都沒有。 (4)李密年少時期,家道衰落,沒有外戚,家中也沒有仆人,平日里他“_________,_________”。 (5)《陳情表》一文,李密以烏鴉反哺為喻,揭示自己上表的目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6)《陳情表》中,李密言及祖母近況時用了四個連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隱喻形象地表白了祖母大限臨頭,而自己只想完成一剎那的義務(wù),享受一剎那的幸福而已。 (7)《陳情表》中,李密希望晉武帝同情自己的遭遇,進(jìn)而答應(yīng)自己的請求。“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現(xiàn)了他對武帝極其忠愛、無比尊崇、十分殷勤的心情。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邊是對晉武帝的忠敬之心,另一邊是對日益病重的祖母的孝順之情,出自肺腑,句句有理,處處合情。 (9)在《陳情表》中,為了打消晉武帝對前朝舊臣的猜忌,李密在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明自己醉心官場,貪慕名利。 (10)整篇《陳情表》密布著感情的濃云。在李密的筆下,展現(xiàn)出一位可親可敬的慈祥的老人形象。她憫孫孤弱,躬親撫養(yǎng),對李密有著大恩大德。二人關(guān)系正如李密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2)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3)外無期功強(qiáng)近之親/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僮 (4)煢煢獨(dú)立/形影相吊 (5)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 (6)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7)臣生當(dāng)隕首/死當(dāng)結(jié)草 (8)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biāo)角?則告訴不許 (9)本圖宦達(dá)/不矜名節(jié) (10)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 3. 歸去來兮辭(并序) (1)我們經(jīng)常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來表達(dá)過去不可挽回,未來則可把握。 (2)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寫了作者問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見前路,表達(dá)了作者歸心似箭的心情。 (3)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作者拄扙或游或息,時時昂首遠(yuǎn)望,暢享自然風(fēng)景。 (4)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并序》中認(rèn)為自己走入迷途還不太遠(yuǎn)的自怨自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歸去來兮辭并序》表現(xiàn)陶淵明在回家途中,擺脫束縛,重返自然的歡快舒暢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6)《歸去來兮辭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作者在園中散步,情景交融,作者似乎已經(jīng)與自然融為一體,悠然地享受涉足園子的樂趣。 (7)《歸去來兮辭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以云鳥自喻,表現(xiàn)詩人過去做官出自無心,如今歸田恰如鳥倦飛而知還。 (8)《歸去來兮辭并序》中寫作者跟鄉(xiāng)里故人的交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9)古代詩文有許多描寫自然萬物欣欣向榮的名句,如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10)《歸去來兮辭并序》中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現(xiàn)自己快然自足于隱居生活,與親戚愉快地談心,怡然自得地讀書彈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2)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3)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 (4)實(shí)迷途其未遠(yuǎn)/覺今是而昨非 (5)舟遙遙以輕飏/風(fēng)飄飄而吹衣 (6)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 (7)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8)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 (9)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10)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 ![]() 4. 種樹郭橐駝傳 (1)在《種樹郭橐駝傳》中,郭橐駝以種樹為業(yè),種樹為他帶來的“機(jī)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種樹郭橐駝傳》中,郭橐駝種樹的技能高超,描寫他種的樹枝繁葉茂、早熟多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種樹郭橐駝傳》中,郭橐駝介紹種樹之術(shù)并不高深,說自己種樹的竅門和管理的經(jīng)驗(yàn)是“__________,__________”,如此樹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樹木的習(xí)性就得以實(shí)現(xiàn)。 (4)在《種樹郭橐駝傳》中,“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了作者的真正意圖并不在談種樹,而在談“養(yǎng)人”,借這種方式抨擊了官吏繁政擾民的社會現(xiàn)象。 (5)《種樹郭橐駝傳》中寫官吏來的時候召集百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種樹郭橐駝傳》中寫其他人效仿郭橐駝種樹,卻都不能達(dá)到同樣的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種樹郭橐駝傳》中,從培土和根土的角度概括樹木的本性,同時也揭示了種樹要領(lǐng)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種樹郭橐駝傳》中通過對話,運(yùn)用“養(yǎng)樹”與“養(yǎng)人”互相映照的寫法,把種樹管樹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其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來概括“養(yǎng)人”之不善,從而與上文“他植者”養(yǎng)樹管理之不善相呼應(yīng)。 (9)《種樹郭橐駝傳》中先把官吏來鄉(xiāng),擾民傷民的景象描繪得淋漓盡致,之后又用百姓的生活實(shí)況大膽質(zhì)問“長人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而闡釋了“治人”更要“養(yǎng)人”的道理。 (10)《種樹郭橐駝傳》中“_____________”直接點(diǎn)出寫作本文的真正意圖,體現(xiàn)了“文章合為時而著”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 (1)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yǎng) (2)且碩茂/早實(shí)以蕃 (3)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 (4)吾問養(yǎng)樹/得養(yǎng)人術(shù) (5)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 (6)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7)其培欲平/其土欲故 (8)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 (9)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10)傳其事以為官戒(也) ![]() 5. 石鐘山記 (1)《石鐘山記》中,蘇軾用一個定語后置句認(rèn)為“敲擊后能發(fā)出聲響的石頭,到處都這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石鐘山記》中,蘇軾認(rèn)為石鐘山的得名由來在世上沒有流傳下來的原因,除了酈道元記錄不詳細(xì)和漁工水師不能用文字記載以外,還在于“________”,從而說明了實(shí)踐的重要性。? (3)《石鐘山記》中,蘇軾強(qiáng)調(diào)了要揭示事物的真相必須實(shí)地考察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顯然是不可以的。 (4)《石鐘山記》中,作者用一個賓語前置句來表達(dá)自己知道石鐘山得名的原因后輕松愉快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 ? (5)《石鐘山記》里,作者交代寫這篇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6)《石鐘山記》對“石鐘山”命名由來,作者態(tài)度各異,對酈道元的觀點(diǎn),作者說“________”,而對于唐朝李渤的考證,則是“________”,頗為耐人尋味。 (7)《石鐘山記》中,蘇軾告訴蘇邁,絕壁之下聽到的“噌吰之聲”和“窾坎鏜鞳之聲”,分別是“________”和“________”。 (8)《石鐘山記》中,作者和蘇邁夜里乘船到絕壁之下后,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寫山石陰森可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石鐘山記》中,作者和蘇邁夜里乘船到絕壁之下后,寫宿巢的老鷹受驚動而飛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0)《石鐘山記》中,作者和蘇邁夜里乘船到絕壁之下后,作者用擬人的手法寫鸛鶴奇異叫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2)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 (3)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4)古之人不余欺也 (5)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6)人常疑之/ 余尤疑之 (7)周景王之無射也/ 魏莊子之歌鐘也 (8)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 (9)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 (10)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 ![]() 6. 離 騷(節(jié)選) (1)《離騷》中“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對古代服飾的“上衣下裳制”有所反映。 (2)屈原《離騷》中表現(xiàn)出強(qiáng)烈的道德覺醒意識,愿意一馬當(dāng)先作為引路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離騷》中用比喻的手法,寫自己德行高尚卻遭小人嫉妒和造謠中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離騷》中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在《離騷》中,屈原訴說自己曾因佩戴草蕙而遭到貶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堅(jiān)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表現(xiàn)了詩人堅(jiān)持真理、獻(xiàn)身理想的高尚美德。 (6)屈原《離騷》中“__________”運(yùn)用反問手法,表明了不同志趣的人不能相安共處;“__________”一句寫出了詩人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變志向的氣節(jié)。 (7)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實(shí)迷途其未遠(yuǎn),覺今是而昨非”和屈原《離騷》中“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8)《離騷》中,屈原以“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明雖然身處濁世,但自己光明潔白的本質(zhì)不會有絲毫減損,表現(xiàn)他潔身自好的品格。 (9)屈原把老百姓的生活時刻掛在心頭,《離騷》中他傷心感嘆:“__________,_________。” (10)《離騷》中與“光陰似箭,時不我待”意思相似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1)《離騷》中屈原表示不在乎別人是否了解自己,只在意自己內(nèi)在品質(zhì)美好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2)屈原在《離騷》中用香草做比喻說明自己遭貶黜是因?yàn)榈滦懈呱械膬删涫恰癬________,_________。” (1)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2)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3)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4)不撫壯而棄穢兮/ 何不改乎此度 (5)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6)夫孰異道而相安/雖體解吾猶未變兮 (7)回朕車以復(fù)路兮/及行迷之未遠(yuǎn) (8)芳與澤其雜糅兮/ 唯昭質(zhì)其猶未虧 (9)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10)汩余若將不及兮/ 恐年歲之不吾與 (11)不吾知其亦已兮/ 茍余情其信芳 (12)既替余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攬茝 ![]() 7. 蜀道難 (1)李白《蜀道難》中“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回顧了“五丁開山”的傳說。 (2)古代有星宿分野之說,如王勃《滕王閣序》中的“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李白在《蜀道難》中也用了這種寫法敘說蜀道難行,這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難》中,用“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出了山高水曲的特點(diǎn)。 (4)李白《蜀道難》中用“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渲染蜀道山峰的高峻和絕壁的險要。 (5)李白《蜀道難》中用擬人和比喻手法寫山谷中水流發(fā)出巨響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蜀道難》中“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以感嘆的方式收束對蜀道兇險的描寫,轉(zhuǎn)入后文對人事的關(guān)注。 (7)李白在《蜀道難》中描寫行人步履艱難、撫胸嘆息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8)李白《蜀道難》中“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蜀道開辟之前,只有禽類可以飛越崇山峻嶺進(jìn)入蜀地。 (9)李白在《蜀道難》中多次發(fā)出“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感嘆,其中有兩處以“_________”的表情變化和“_________”的動作情態(tài)承接,凸顯了蜀道之“難”。 (10)杜鵑,是詩人常用的意象之一,如李白的《蜀道難》“_________”一句中借月下杜鵑的鳴叫襯托哀愁之情;李商隱的《錦瑟》的“_________”一句也用杜鵑的傳說隱喻內(nèi)心怨恨,意境無比凄美。 (11)毛相林 43 年堅(jiān)守偏遠(yuǎn)山村,堅(jiān)持苦干實(shí)干,帶領(lǐng)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懸崖峭壁上鑿石修道,歷時 7 年鋪就一條 8 公里的“絕壁天路”。這開路的艱難讓我們不禁聯(lián)想到李白《蜀道難》中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 (12)在近期三星堆遺址考古發(fā)掘中出土的方尊是古蜀國王一級的人享用的器物。李白《蜀道難》中用“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了古蜀國的建立年代久遠(yuǎn)。 (1)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2)捫參歷井仰脅息/ 以手撫膺坐長嘆 (3)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 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4)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5)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 (6)其險也如此/ 嗟爾遠(yuǎn)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7)捫參歷井仰脅息/ 以手撫膺坐長嘆 (8)西當(dāng)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9)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10)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 望帝春心托杜鵑 (11)地崩山摧壯士死/ 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12)蠶叢及魚鳧/ 開國何茫然 ![]() 8. 蜀 相 (1)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運(yùn)用帶有詠嘆情調(diào)的自問自答句式,把一種追思的情意,作了極為深微的表達(dá)。 (2)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對諸葛武侯的評價。上句看起來是說劉備,其實(shí)是從側(cè)面烘托諸葛亮的才智和抱負(fù),也流露出詩人的一絲委屈和對肅宗的失望。 (3)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借對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寫,抒發(fā)憑吊情懷。這是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 (1)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2)三顧頻煩天下計(jì)/兩朝開濟(jì)老臣心 (3)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 9. 望海潮 (1)《望海潮》開篇就以博大的氣勢籠罩全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點(diǎn)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歷史的悠久,揭示出所詠主題。 (2)《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幾句寫街巷河橋的美麗,居民住宅的雅致,都市戶口的繁庶,描寫了杭州繁華熱鬧的景象。 (3)《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由市內(nèi)說到郊外,只見在錢塘江堤上,行行樹木,郁郁蒼蒼,猶如云霧一般。錢塘江就像廣闊無邊的天然壕溝。 (1)東南形勝/ 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2)煙柳畫橋/風(fēng)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3)云樹繞堤沙/ 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 10. 客 至 (1)杜甫《客至》中“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從戶外的景色著筆,點(diǎn)明客人來訪的時間、地點(diǎn)和來訪前夕作者孤獨(dú)的心境。 (2)杜甫《客至》“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與陶淵明的“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有異曲同工之妙。 (3)杜甫《客至》“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把筆觸轉(zhuǎn)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與客談話的口吻,增強(qiáng)了賓主接談的生活實(shí)感。 (4)杜甫《客至》“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著意描畫,使人仿佛看到作者迎客就餐、頻頻勸飲的情景,聽到作者抱歉酒菜欠豐盛的話語。 (5)杜甫《客至》“_________”一句,把綠水繚繞、春意蕩漾的環(huán)境表現(xiàn)得十分秀麗可愛;“_________”一句,點(diǎn)出環(huán)境清幽僻靜,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隱逸的色彩。 (6)杜甫《客至》“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家常話語聽來十分親切,從中可感受到主人竭誠盡意的盛情和力不從心的歉仄,也可以體會到主客之間真誠相待的深厚情誼。 (7)杜甫《客至》中“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寂寞之中,佳客臨門,一向閑適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高興地迎接客人到來。 (8)杜甫《客至》以“_________,_________”作結(jié),把席間的氣氛推向更熱烈的高潮。這一細(xì)節(jié)描寫,細(xì)膩逼真。這兩句可謂峰回路轉(zhuǎn),別開境界。 (1)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2)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 (3)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4)盤飧市遠(yuǎn)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5)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6)盤飧市遠(yuǎn)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7)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8)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 ![]() 11. 登快閣 (1)黃庭堅(jiān)在《登快閣》中寫自己忙碌完官事,登上快閣亭放松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黃庭堅(jiān)在《登快閣》中借鑒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和謝朓“澄江靜如練”,寫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黃庭堅(jiān)在《登快閣》中巧用“伯牙絕弦”和“阮籍白眼”典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癡兒了卻公家事/ 快閣東西倚晚晴 (2)落木千山天遠(yuǎn)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3)朱弦已為佳人絕/ 青眼聊因美酒橫 ![]() 12. 臨安春雨初霽 (1)《臨安春雨初霽》中表明詩人不會被世俗污染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陸游《臨安春雨初霽》的詩眼是“_________,__________”,歷來評此詩的人都認(rèn)為這兩句細(xì)致貼切,描繪了一幅明艷生動的春光圖。 (3)《臨安春雨初霽》中“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采用一個獨(dú)具匠心的比喻,感嘆世態(tài)人情澆薄,同時詩人自問為什么過客居寂寞無聊的生活。 (4)《臨安春雨初霽》中“_________,__________”運(yùn)用雙關(guān)手法,指出世俗風(fēng)惡,早日回鄉(xiāng),以免把自己高潔的品格玷污了。 (5)《臨安春雨初霽》中“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通過描寫文人雅事,將作者被閑置的落寞之感蘊(yùn)藏在恬適平靜的表象下。 (6)《臨安春雨初霽》中,作者用比較明快的字眼描寫明媚的春光,表達(dá)自己的郁悶與惆悵:_________,__________。這兩句正與自己落寞情懷構(gòu)成了鮮明的對照。 (7)《臨安春雨初霽》中,“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詩人閑居小樓寫字品茶消磨時光。詩人畢竟放不下未酬之志,故以此自嘲,表明自己不能建功立業(yè)的焦慮郁悶。 (8)陸游在《臨安春雨初霽》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明不會被官場濁惡污染,也抒寫了他歸鄉(xiāng)避世的愿望。 (1)素衣莫起風(fēng)塵嘆/ 猶及清明可到家 (2)小樓一夜聽春雨/ 深巷明朝賣杏花 (3)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4)素衣莫起風(fēng)塵嘆/ 猶及清明可到家 (5)矮紙斜行閑作草/ 晴窗細(xì)乳戲分茶 (6)小樓一夜聽春雨/ 深巷明朝賣杏花 (7)矮紙斜行閑作草/ 晴窗細(xì)乳戲分茶 (8)素衣莫起風(fēng)塵嘆/ 猶及清明可到家 ![]() 13. 揚(yáng)州慢 (1)杜牧詩云“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寫出了揚(yáng)州歌舞升平的景象;姜夔在《揚(yáng)州慢》中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了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 (2)《揚(yáng)州慢》中既寫杜郎才智又寫揚(yáng)州荒涼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揚(yáng)州慢》中描寫紅藥自生自滅無人欣賞情形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好的詩詞往往表現(xiàn)在情景交融上。姜夔《揚(yáng)州慢》用“__________,__________”寫戰(zhàn)后蕭條之景。 (1)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 冷月無聲 (2)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 (3)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4)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 ![]() 14. 蘭亭集序 (1)《蘭亭集序》中交代集會地點(diǎn)的句子是“________”,表明集會地點(diǎn)周圍有高峻的山峰的句子是“________”。 (2)《蘭亭集序》中交代集會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直接表明作者參加集會時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 (3)《陋室銘》中“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兩句描繪賓客盡是文人雅士、賢德之人,《蘭亭集序》中表達(dá)類似意思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4)雖然沒有演奏音樂的盛況,但喝點(diǎn)酒,作點(diǎn)詩,也足夠來痛快地表達(dá)幽深內(nèi)藏的感情了。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表達(dá)這一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表現(xiàn)蘭亭氣候宜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6)我們在感嘆時光流逝時,往往會說“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蘭亭集序》中與此句意義相近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7)在《蘭亭集序》中,王羲之認(rèn)為人在美好的時光中總會“________,________”,而在事過境遷之后又不免感慨橫生。 (8)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寫每個人的壽命長短聽?wèi){造化,最后都?xì)w結(jié)于消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9)針對魏晉名士崇尚虛無的思想,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批評這一思想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10)王羲之《蘭亭集序》中寫蘭亭的“山”“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寫蘭亭的“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王羲之《蘭亭集序》中表明作者生死觀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蘭亭集序》中,王羲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說是作者超越了人生無常之痛的理性思考。 (13)《蘭亭集序》中能縱展眼力,開暢胸懷,極視聽樂趣的前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王羲之《蘭亭集序》中談及的“人之相與”的兩種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此地有崇山峻嶺 (2)修禊事也/信可樂也 (3)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4)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5)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 (6)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7)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 (8)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9)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10)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11)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12)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13)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14)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15. 擬行路難(其四) (1)鮑照的《擬行路難(其四)》當(dāng)中以“_________,_________”起興,從日常平凡的生活現(xiàn)象引發(fā)自身的感慨。 (2)鮑照在《擬行路難(其四)》中運(yùn)用反問語氣表現(xiàn)自己忍辱負(fù)重、矛盾痛苦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 (3)鮑照《擬行路難(其四)》中以“_________”的宿命論觀點(diǎn),來解釋社會與人生的錯位現(xiàn)象;以“_________”一句表達(dá)渴望從苦悶之中求得解脫。 (4)古人常常借酒澆愁,鮑照《擬行路難(其四)》中以“_________”來慰藉心態(tài)失去的平衡。然而,“_________”,舉杯消愁愁更愁,就連借以傾吐心中悲憤的《行路難》歌聲,也因“舉杯”如鯁在喉而“斷絕”了。 (5)鮑照《擬行路難(其四)》中“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通過對瀉水的尋常現(xiàn)象的描寫,形象地揭示出了當(dāng)時社會門閥制度的不合理性。 (6)鮑照《擬行路難(其四)》中“_________”一句,吐露真情,表明詩人心中的無限憤懣達(dá)到了隨時都可能噴涌的程度;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下面出現(xiàn)的卻是一聲低沉的哀嘆:“_________”足見門閥制度對人才的壓抑。 (7)鮑照《擬行路難(其四)》中“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作者的認(rèn)命,自我安慰。 (8)鮑照《擬行路難(其四)》中“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以非常精練的筆法,生動形象地刻畫出詩人借酒澆愁、長歌當(dāng)哭、悲愴難抑的形象。 (1)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2)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3)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fù)坐愁 (4)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5)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6)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7)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fù)坐愁 (8)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 3.釋詞卡片‖ 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