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2000+概念 為什么輸出能幫助我們更快成長? 想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理解輸出和輸入之間關系。以閱讀為例,讀是輸入,寫是輸出。 閱讀輸入時,無論讀什么、讀多少,讀完后我們會有一種知識獲得感,感覺掌握了不少知識。 但這很可能是你的錯覺,其實你理解的,并沒有你想象的多。 是不是這樣,我們可以用輸出來檢驗。你可以試試寫一段話,假裝向一個沒有讀過的人,介紹你剛剛學到的知識。 你會發現,當你要白紙黑字寫下來時,有點困難。你不知道開頭怎么寫才好,正文也是磕磕巴巴。不要說文采,來龍去脈理順起來,你都有些困難。你更說不清楚,怎樣結合工作和生活,去運用所學知識。 這時候你如果回頭重新閱讀輸入,可能就會發現,有些地方沒理解,有些地方有遺漏,有些地方理解錯。 你會意識到,你此前的輸入質量,比你想象的要低。 總的來說,輸出能夠檢驗并且倒逼我們,去提高輸入質量。反過來,如果想要提高輸入質量,就要培養輸出習慣,變著花樣多輸出。 輸出涵義很廣,包括說話、表演、寫作、做事等各種類型的產出和貢獻。 我們可以自我提問評估,看是否養成良好輸出習慣。 例如,你經常寫日記、讀后感、評論和總結嗎? 例如,你經常利用一切發言機會,甚至演講嗎? 例如,你經常嘗試檢驗所學知識,付諸行動嗎? 例如,你經常以教為學,抓住機會傳播知識嗎? 如果答案以否定居多,可能意味著,你沒有充分認識到輸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沒有培養出良好的輸出習慣。 不少人自以為愛讀書、愛思考,但客觀上來看,能力并不突出,成長并不夠快。 如果從輸出視角來診斷,可能是因為不重視輸出,不知道自己輸入存在什么問題,導致輸入質量偏低。 如此一來,雖然表面上也看了不少書,但由于輸入質量偏低,真正消化吸收的知識有限,更談不上轉化成為技能,產出有價值成果。 那么,問題來了:想要更快提高能力、更快成長,你會怎樣培養輸出習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