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雷亦婷如今孩子們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少不了“興趣班”的存在;而家長們喜憂參半的父母歷程,也閃爍著興趣班的身影。自家寶貝學成上臺表演時的欣慰,練習時和孩子拉鋸的焦頭爛額,對別家小朋友多才多藝的心向往之,周末接送要遲到的一路狂奔…… 不少家長對興趣班可謂“又愛又恨”。復雜的情緒背后隱藏著家長們的迷茫,興趣班不比學校課程,如何選,怎么上,都是對家長的一種挑戰。 本文將從家長的角度出發,分析家長為孩子報名興趣班的常見心理,梳理有關興趣班的誤區,討論讓其發揮積極作用的方法,為孩子全面發展的快樂童年出謀劃策。 01我們身邊的興趣班興趣班泛指以發展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素質為目的,由各類機構舉辦的文化課以外的培訓課程(董江會等, 2014)。幼兒園到小學階段的兒童是參與目前各大興趣班的主流群體。 如今,兒童參加課外興趣班已成為普遍社會現象。每年有1億多青少年兒童參與各類培訓,在大中城市,小學生接受課后輔導的比例甚至達到了90%以上(陳琪芬等, 2016)。 不同興趣班能夠給孩子帶來多樣化的影響,也反映了家長不同的期待。如多數家長認為給孩子報名外語班是“為未來做準備”,報名鋼琴班能培養孩子學會堅持的習慣品質,報名舞蹈班能夠提升孩子氣質(劉玥彤, 2014)等等,總而言之家長們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02興趣班有什么用學前期是孩子學習很多技能的關鍵時期,因此合適的早期興趣開發可以促進兒童多方面能力的發展,而科學、專業的興趣班能夠幫助拓展兒童興趣,為家庭和學校教育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還有研究表明,一些興趣班很大程度上能減輕孩子從幼兒園步入小學階段的抵觸和不適感(李悅,白雅雯,2023)。 對大一些的兒童來說,小學階段本身就是素質教育,合適的課外興趣班可以幫助他們拓展知識面、開拓眼界、發現優勢和挖掘潛能,更好地實現全面發展的目標。參加興趣班又是一個步入新環境的過程,同樣能讓學齡兒童結識新朋友,擴大交際空間,提升社會適應能力(杜鳳梅, 2017)。 適當參加興趣班能緩解學業壓力,讓興趣成為孩子表達和宣泄情緒的積極途徑,促進孩子健康成長(何柳, 2021)。但是如果興趣班壓力過大,本來自由玩耍的時間被擠壓和占用,也會加重孩子的負擔,甚至減緩孩子的發展速度(侯薇,2020)。 03關于興趣班,那些想到的和想不到的報名時,我們可能在想什么 ? 提高孩子的整體素質 “希望孩子在未來至少有一項興趣,可以幫助TA調劑生活。” 現代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在“雙減”政策的推動下,想要開發孩子潛能,促進全面發展也成為家長為孩子報名興趣班的重要原因之一。 陳琪芬等(2016)的調查顯示,大部分家長讓孩子參加興趣班的主要目的是進行初步的興趣啟蒙,并在此基礎上培養一些特長。從而使孩子更好地欣賞和感受世界的美麗,提升生活的信心與質量。 ? 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現在小學競爭特別激烈,其他孩子都會那么多才藝,如果我的孩子不學,拿什么和別人競爭?”調查顯示,有許多家長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因技能、知識不足等在成長競爭中遭遇挫折,會“被比下去”“被看不起”,甚至耽誤未來找到理想工作等,如同陷入無形的比賽一般,生怕自己的孩子差于別人的孩子。 未來的路還有很長,比起早早參加興趣班掌握某種“技能”,孩子自身素質和各種意識的培養影響才更加長遠。童年最需要的也并非“贏在起跑線上”,而是愛與快樂(徐紫薇,朱素蓉, 2018)。 ?從眾心理 “現在基本上所有孩子都報興趣班,我也想讓自己的孩子適應這種狀況。” 劉玥彤(2014)在訪談中發現,38%的家長認為報興趣班是“一種趨勢”。家長在給孩子選擇興趣班時,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隨大流”現象。甚至即使找不到能站住腳的理由,都會以“xx家孩子都去了”來說服自己為孩子報名興趣班。此外,不僅家長存在從眾心理,13.9%的幼兒也會在熟悉的小朋友報名興趣班后,表示自己也想參加。 ?功利心 “現在升學那么難,學習特長將來可以參加藝考,讓未來多一個選擇。” 現階段藝術生的錄取率和就業率增長,存在一定就業優勢。因此“加分”和“升學”成了許多家長在報名興趣班時萬分在意的事情。但絕對不能重結果而忽視過程,讓加分考級抹消孩子真正的興趣和需要。 無論如何,在決定是否參加興趣班,上什么興趣班時,家長都應帶著目的性和前瞻性充分考慮,尊重孩子的興趣和天賦;避免因盲目和攀比而迷失方向,耽誤孩子的健康發展。 有關興趣班的常見誤區 ? “你學習慣之后就會感興趣了”:有些家長認為“興趣班就是為了培養興趣,所以不需要孩子對其感興趣”,從而強迫孩子參加一些并不喜歡的興趣班。然而如果逼迫孩子參加興趣班,可能不僅難以產生對學習和生活的積極作用,還會扼殺兒童原本的興趣和學習熱情(王亞珺, 2018)。 ? “多個技能傍身,比短暫的快樂更重要”:本著“技多不壓身”而用興趣班填滿兒童全部的課余時光,其實違背了興趣教育的初衷。王亞珺(2018)表示,興趣是全面發展的動力和催化劑,而非片面定向教育和特長教育的代名詞,不必確定人為的“特長”和訓練方案,更不必為此而犧牲了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 ?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要超前教育”:某些興趣班為了迎合家長急功近利的心態,喜歡開展所謂的“超前教育”。 例如在學前期教授小學有關的課程,過早灌輸抽象知識等。然而學齡前兒童最主要的是豐富感性經驗和掌握直接經驗(侯薇, 2020),提前學習可能會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即以孩子的學習興趣、自信心等為代價來獲取一些“純知識”(李黎波, 2004)。 兒童有自己的身心發展規律,有些能力在達到合適年齡后會很快掌握,違背規律超綱學習不僅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還有可能超出孩子的承受限度。 04如何讓興趣班發揮積極作用如果孩子學有余力,而且對某一興趣的需要家庭或學校難以提供,可以考慮為孩子報名興趣班。那么,該如何為孩子選擇興趣班呢? 合理選取興趣班 ? 在生活中耐心觀察和理解孩子的興趣需求,保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報名興趣班時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個性。 ? 在選擇興趣班時充分考察,確定機構的專業性,保證所在興趣班對學生和教學有科學的研究。 ? 報班不能貪多,盡量少而精,避免給孩子帶來較大壓力,防止影響孩子全面、長遠的發展。 興趣,需要家長投入愛與陪伴 ? 兒童好奇心強,興趣廣泛,但是穩定性差,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家長要在生活中多與孩子溝通,鼓勵他們發展自己的興趣,并提供理解與支持。 ? 興趣班主要能彌補知識上的不足,孩子完整人格的培養和多種能力的發展同樣需要家長的努力。 ? 比起在興趣班上投入大量的金錢,更重要的是向孩子投入精力、愛與關注。再好的興趣班也無法替代家庭在兒童教育中起到的作用,更不能成為疏于陪伴孩子的借口。 理性對待 ? 了解兒童的成長規律和個體差異,進行正確引導,不盲目跟風。 ? 接受興趣學習本身就是素質教育過程的一部分,不是精英教育,更不是特別的速成教育。它只是成長中的一個片段,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在其中享受快樂。 ? 孩子在興趣班學習時,家長應保持平和的心態,珍視學習過程而非成果。在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要鼓勵孩子堅持下去,并積極傾聽他們的想法。 05寫在最后假如能發現孩子真正的興趣,找到科學正規的教育機構,興趣班的確會給孩子帶來積極的影響;但如果選擇興趣班時盲目攀比,陷入誤區,也可能對孩子的身心發展起到消極作用。無論如何,興趣班更多是“錦上添花”——快樂的童年和父母的陪伴與愛才是健康成長的必需品。 參考文獻陳琪芬,陳帆,何驊. (2016). 兒童興趣班現狀調查與研究. 教育觀察(X), 55-57.杜鳳梅. (2017). 關于小學生參加課外興趣班的幾點思考. 呂梁教育學院學報, 34(3), 33-34.董江會,盧婷,朱麒臻,郭麗,陳業彬. (2014). 廣州市城區兒童參加興趣班現狀及行為問題分析.何柳. (2021). 藝術興趣班的社會學分析. 藝術科技, 34(2), 193-194.侯薇. (2020). 宜昌市幼兒參加興趣班情況調查. 中外交流, 27(4), 83.李黎波. (2004). 兒童關鍵期的教育. 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 65-66.李悅,白雅雯. (2023). 幼兒體適能興趣班對幼小銜接階段兒童的心理健康影響研究.運動與健康,(2), 56-58..劉玥彤. (2014). 家長送幼兒參加興趣班的心理分析與建議.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33(10), 80-82.王亞珺. (2018). 興趣和興趣班 ER. 早期教育(家教版)(9), 6-8.徐紫薇,朱素蓉. (2018). 家長為幼兒選擇興趣班的心理和影響因素研究.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9), 9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