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2000+概念 什么是學習的正確打開方式? 有一個小男孩練琴,每天堅持練習4個小時。 他的老師知道后,對他說:“你不能這樣練,馬上停止。因為長大以后,根本沒有更多時間來練琴。你應該養成習慣,一有空閑就練,即使幾分鐘也行?!?/span> 他聽從老師勸告,把練鋼琴時間分解到各個時間段。其它時間,他用來寫日記、培植標本、到草地上踢足球。 這些活動并沒影響他的琴藝,這個小男孩后來成為著名詩人、小說家和鋼琴家。 他之所以能在各個領域取得卓越成就,原因在于,他能將自己興趣愛好分解到每天不同時間中。 即使只有5分鐘空閑,他也會利用起來,寫一句詩或者彈一首曲子。 不是只在課堂上正襟危坐才叫學習,學習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思維習慣,隨時隨地都可以完成一些學習小任務。 不僅如此,我們還要遵循成果導向,每天反思自己的學習成果。 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傅佩榮,在美國耶魯大學畢業前夕,曾向老師、歷史學家余英時請教他為什么如此博學。 余教授回答說,他從年輕時就養成一種習慣:每晚臨睡前都會自問:“今天又過去了,我今天有沒有學到新東西?”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余教授就安心去睡;如果沒有,余教授就一定要找一本書翻一翻。 這就是遵循成果導向,要求自己每天睡下之前,都比早晨起床之后多學了一些東西,進步了一點點。 這就是學習的正確打開方式:在過程上,將學習融入生活;在成果上,保證每天進步一點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