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我和朋友去看陳佩斯老師的話劇,一句經典臺詞“錢難掙屎難吃”引發了臺下打工人雷鳴般的掌聲。一位朋友突然問我:“你不是學生物的嗎?你知道屎是什么味道嗎?”另外幾位朋友聞言也紛紛回頭…… 嘿你別說,你還真別說嘿,這題我真能答得出來! ![]() 怎么可以吃便便! 我們先來盤點下吃屎的動物! “狗改不了吃屎”大家已經都知道了,但乖巧可人的兔兔也吃屎,可能大家不知道!養兔的朋友也許會心生疑惑——我明明在兔窩里看見便便了呀? 如果你想親眼看到這個過程,可以挑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靜靜地在兔窩邊等待。你會發現兔從安詳窩著的狀態變得活躍起來。兔起身、轉圈或舔舐自己的毛,不久后蹲身“坐下”,后肢向外張開,屁股朝向前方,時不時舔一口自己的屁股,然后坐直身體,似乎在咀嚼什么...... 恭喜你,大概率目擊了兔食夜糞全過程。 ![]() 不過,兔子食糞其實是有選擇性的。它們會排出兩種形態的糞便,一種是我們經常能見到的硬糞,一顆顆表面干燥、大小均一的圓球;另一種則是軟糞,表面覆有一層半透明的粘液,較為柔軟,經常幾個十幾個連成一串被排泄出來。兔兔吃的就是第二種。 ![]() ![]() 兩種兔粑粑。軟糞表面那層黏糊糊的液體,是為了幫助軟糞順利通過胃部的酸性環境。圖片來自:facebook 兔食糞并不是因為它們有異食癖,或者別的什么原因。只是因為消化道容積較小,食物的滯留時間不夠長,僅一次消化并不能很好地攝取營養,導致軟糞中還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排出去太浪費了,所以要通過吞食軟糞二次消化提高攝取營養的效率。 有研究表明,軟糞和硬糞中的菌群存在差異——軟糞中有較多瘤胃菌科的菌群,可以幫助兔兔調節腸道菌群穩態。 ![]() 除了兔之外,河貍也有自食其糞的行為。 它們喜歡待在巢穴里靜靜食用自己排出的軟糞。河貍食用軟糞的動作也與兔相仿,都是剛一排出就被立刻吃掉,所以至今還沒有人在河貍巢穴里找到過它們的軟糞。 ![]() 河貍:只要我屎吃得夠快,人類就發現不了 糞便=營養快遞? 還有一種漂亮又神氣的猛禽——白兀鷲(Neophron percnopterus),在食糞這件事上頗具反差。 古埃及神話中的女神涅赫貝特身上就穿著白兀鷲羽毛制成的長袍。白兀鷲廣泛分布于歐洲、非洲與亞洲,因為顏值高,世界各地的神話中都有它們的身影,用以象征吉祥、純潔與智慧。 ![]() 白兀鷲 不過賦予其神性的古人可能并不知道,它好看的金黃色面部正是通過食糞獲得的。白兀鷲自身沒有合成類胡蘿卜素的能力,只能依賴于外界。昆蟲、鳥卵等食物中雖然也含有類胡蘿卜素,但不像糞便那樣俯拾皆是,所以它們選擇吃食草動物的糞便。 ![]() 白兀鷲面部的金黃色也代表了健康狀況,是求偶時的重要信號。圖片來自:wiki 除了白兀鷲,偏愛食草動物糞便的動物其實大有所在。食草動物從食物中攝取營養的效率并不太高,僅10%~30%,這就使得許多營養物質以糞便的形式排出體外。 如果你曾經觀察過大象的糞便,就會發現里面有許多清晰可辨的纖維,氣味也并不難聞。 ![]() 飯點專供圖(誤 鐘愛大象糞便的動物包括狒狒、澤羚和部分鳥類。對于它們來說,象糞更像是一坨坨從天而降的充滿美味種子、碎葉片的營養快遞。 新鮮的象糞在這些動物中備受追捧,往往等不到變得干燥,糞便中的植物葉片和種子就被搶奪一空了。麻雀、蒼頭燕雀等鳥類還會在馬糞中尋找沒消化的種子。 ![]() 小象寶寶:謝謝了,我不需要 圖片來自:dailymail 真的要“趁熱吃” 當然,食糞大軍的主力軍還是各種各樣的昆蟲。每當一灘新鮮出爐的糞便現身,短則30秒,長則十幾分鐘,就會有昆蟲聞風而至。 蜣螂是大家最熟悉的,它們的嗅覺異常靈敏,可以聞到稀釋十億倍后糞便中丁酮等化學物質的味道(相當于把一滴眼淚稀釋進十幾個游泳池)。 ![]() 屎途行者(不是 圖片來自:BBC 實現這一神奇嗅覺的器官是它們的觸角。一些種類的蜣螂觸角末端會伸展成許多相連的薄片,這種鰓葉狀的觸角有助于擴大表面積,提高嗅覺的靈敏度。 為了做到萬屎叢中過,片屎不沾身,蜣螂甚至進化出了獨特的表面結構——幾何非光滑結構。蜣螂體表有許多凹凸不平的突起,加上鞘翅表面的縱溝和帶有尖銳鋸齒的剛毛,這些減粘降阻的結構可以讓它們在黏糊糊的糞便中來去自如。 ![]() 研究人員甚至以它們為參考設計出了不粘鍋、骨科手術刀、推土機等……圖片來自:wiki 還有一些屬的蜣螂(Uroxys、Pedaridium、Glaphyrocanthon、Canthidium、Canthon、Onthophagus)則選擇近水樓臺先得月,進化出了具有抓握能力的爪,附著在樹懶、袋鼠、猴等動物的肛門附近,而后靜靜等待宿主排便…… ![]() 臭蜣螂鞘翅表面的念珠狀(a)和魚鱗狀刻紋(b) 誰在身上種菜? 樹懶身上還有一類與之共生的螟蛾,同樣以樹懶的糞便為食,甚至還承擔著幫樹懶“種菜”的重任。 樹懶螟蛾的成蟲平時生活在樹懶凌亂打綹的毛發里,不需要進食,只需汲取一點毛發上的露水。等到樹懶爬到地面上排泄時,懷孕的雌蟲才離開樹懶的身體,在樹懶的糞便中產卵。幼蟲則完全借助樹懶糞便中的營養長大,發育為成蟲后再飛回樹懶身上。 ![]() 圖片來自:researchgate 整個過程看似是螟蛾白嫖了樹懶,其實它早已支付了報酬。 樹懶的毛看著綠油油臟兮兮的,但卻是用來增強隱蔽性的重要工具,而這身保護服的形成,主要是靠綠藻的幫助。而螟蛾的排泄物,以及它們死亡后的軀體,則為綠藻提供了豐富的無機氮來源。 綠藻除了幫樹懶做“保護服”,自身還是一種富含脂質且易于消化的食物,研究者發現樹懶可以以自身毛發上的藻類為食,隨時隨地都能薅一把緩解饑餓……樹懶螟蛾吃的是糞便,產出的是高脂質綠藻,多么勤懇的打工人啊(bushi)! ![]() 樹懶與樹懶螟蛾的共生關系。圖片來自:“A syndrome of mutualism reinforces the lifestyle of a sloth” 聞著臭吃著香? 既然這么多動物都對食用糞便這件事體驗良好,糞便到底是什么味道呢?這就要從糞便的成分說起了。 糞便的大部分由水組成,不同情況下水分含量差異較大,導致糞便的形態也有差異(你懂的),詳情可以參照布里斯托大便分類表。(如果你在吃飯就別看圖了) ![]() ![]() Bristol Stool Scale 圖片來自:GP notebook 這部分水分對食糞昆蟲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它們的口器決定了食糞方式是吮吸糞便中的汁液而非咀嚼(想象一下吸冰棍的感覺)。這些汁液中溶解的礦物鹽、有機質及細菌,對于它們來說簡直是大餐。 很多蝴蝶都專注于取食糞便、腐爛的果實、樹木分泌的汁液和水坑的淤泥等,比如下圖中好看的紫閃蛺蝶。 ![]() 長這么好看,吃點屎怎么了?? 圖片來自:woodland trust 細菌占據了糞便干重一半以上的重量。對于人類來說這些細菌大部分來源于大腸。在人類的腸道中生活著100萬億以上個細菌,比人類細胞的十倍還要多,它們大多數時候都與人類相安無事,吃吃你吃剩的食物,也用自己的消化酶幫你消化。 糞便中還有些含量不高的成分,對糞便的色香味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比如糞膽素。我們熟知的哺乳動物糞便那種黃褐色,就是由糞膽素帶來的。消化道中的其他內容物也會影響糞便顏色,這和不同動物的飲食與消化息息相關,比如藍色的蛇糞、黃色的象糞、白色的斑鬣狗糞、漆黑的吸血蝙蝠糞…… ![]() 斑鬣狗白色的糞便 圖片來自:wildlife of Africa 還有一些成分決定了糞便的氣味。我們人類認為糞便是臭臭的,關鍵物質之一是糞臭素。但對于許多以糞便為食的動物來說,這種味道有致命的吸引力。 ![]() 糞便中的鉀、鈉、鎂鹽等無機鹽共同組成了咸、苦、澀的味道,而來源于消化道的有機酸與膽汁則組成了糞便中的酸與苦,這些味道是糞便的基調,而不同的食物殘渣則給糞便帶來了不同的“風味”。 ![]()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鑒于無數細菌等小生物在糞便中蠢蠢欲動,所以無論是對食用糞便的小動物們具有興趣,還是對糞便本身感到好奇,在觀測時都要注意防護,只看不摸,勤洗手多消毒! (不是...誰閑著沒事摸屎?。浚?/span> 相關文章回顧 撰文 | 解言 |
|
來自: transpacificm > 《奇怪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