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曾說道:“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旅客。”的確,世間紛紛擾擾,能與你同行者,寥寥無幾。歸根到底,人生這條路也只能靠你一人去走。正如在一次采訪中,有位主持人曾問“國學泰斗”季羨林:“對您個人而言,除了讀書,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季羨林想了想回答道:“餓了想吃,困了想睡,累了想躺著。” 主持人聽后感慨:“這是一種最高境界,是自由啊。” 季羨林又補充道:“所以什么最重要,你自己的需要,就是最重要。” ![]()
不免深以為然,多少人活了大半輩子,到了晚年,總是習慣為了他人的喜好委曲求全,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半生已過,看著兒女各自成家,昔日好友早已漸行漸遠。經歷了這世事的無常,也不免感慨,哪怕是自己的老伴,也未必能陪伴自己走到最后。 行走世間,到了晚年后,與其一位取悅他人,不如學會討好自己。正如季羨林提醒:人到晚年,生命走到最后,才發現,最親的不是子女和老伴,而是這一個人,那便是自己。 ![]()
做自己的醫生,學會哄自己開心 季羨林告訴我們:“人生回望,當時覺得平凡無奇的小事,卻是暮年升起的暖陽。”有心者有所累,無心者無所謂。到了晚年后,很多事情,其實都不在我們的掌控之中,想得越多,憂愁的事情多了,就會傷害自己的身心。若是總是羨慕別人的生活,就會永遠看不到自己的幸福。 正如季羨林所說的那樣,生活中一些看似平淡的小事,其實都能給我們很大的慰藉。兒女的禮物,老友的問候,都是如此。要懂得,做自己的醫生,哄自己開心。晚年的生活,也能愈發淡定從容。 ![]()
別人的屋檐再寬大,也不如自己有傘 季羨林提道:“真正的快樂,就是喜歡就去爭取,得到就珍惜,失去就放下。人越自立,人生就會更快樂。”人生風風雨雨,與其慌慌張張尋找屋檐躲雨,倒不如撐好自己的傘,從容走回家中。就像季羨林提醒我們的那樣,快樂是自己爭取的,一個人只有自己擁有了為自己遮風擋雨的力量,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晚年生活自然無需擔憂。 ![]()
后半生,放平心態,經營好生活 季羨林說道:“我知道,未來的路,也不會比過去的更筆直,更平坦,但是我并不恐懼。”人一旦到了年齡,有了自己思想和三觀,實際上一切結果,都是自我博弈的結果。就像自己想通了,全世界都會為你繞路。若是自己畫地為牢,便會深陷重圍。 后半生,要懂得放平心態,哪怕未來是未知的,也要像季羨林告訴我們的那昂,不必恐懼,在忙碌中提升自己,在閑暇時休整身心,不要將就地過每一天。一個人,唯有保持充足的生命力,才能應對世間萬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