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新的技術普及系列,每一節的內容都比較偏少。精簡的內容,更適合吸收。很多人沉迷技術,也有很多人排斥技術。技術無用論,猶如讀書無用論一樣存在。在我看來:掌握技術,搞懂市場,是終極悟道(賺錢)的必經之路。只不過,掌握了技術,但是不能陷入技術。我們采用一組新的均線系統參數:59、60、61日均線。采用該組參數的均線,是為了測量均線彈性的系數,稱它為【彈性系數】。當三條均線保持一定的距離向上發展時,由于彈性較好,因此一旦股價跌到這三根均線附近時,股價就容易出現反彈。而反彈的狀況,對于我們判斷后市強弱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反彈起來陽線的量、高度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測量頭部的依據。如果反彈起來的量很小,且反彈高度有限,到達前頭部附近裹足不前,這樣的話,形成頭部的可能性就大了。下圖的點頭部區間,在第一次跌至60線時,由于59、60、61日平均線之間有一定的距離,均線之間有一定的彈性,所以發生了反彈,但通過觀察反彈時的幅度并沒有創新高,且反彈時陽線縮量,而下跌時陰線的量都比陽線的大,說明拉高是假,出貨是真。采用這種【彈性系數】,我們可以穩定地掌握好撤退的最后時機,這就是【彈性系數】三條均線方向扭轉的那一天。一旦【彈性系數】三條均線的方向扭轉向下延伸,則有長期跌勢的預期,這是撤退的最后機會!

而借助于觀察彈跳時候的表現,比如是否創新高,量是萎縮還是放大等等,可以揣測莊家是怎么想的,他后市會如何操作,可以有一個大致的方向判斷。 如果彈性系數均線系統扭轉向下后,股價不能再回到均線之上,而是向下突破季線下平臺的話,那就將出現中長期跌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