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空蕩蕩地食器,荀彧陷入了沉思,回想年初董昭等人提議讓曹操進爵國公、加封九錫,自己激烈地反對,或許已經惹怒了曹操吧。
荀彧有王佐之才
如今的曹丞相已經位極人臣,他想要更進一步,不再是當年想做征西將軍的大漢忠臣了,而自己也成為他前進路上的絆腳石,如今送來一個空的食器,豈不是告訴自己當年漢景帝和周亞夫之故事?
當年丞相的周亞夫和漢景帝因政見不合,雙方鬧的不愉快,某天漢景帝請周亞夫吃飯,給了一塊豬肉卻不給筷子,天子面前總不能用手抓吧,周亞夫喊身邊侍從拿一雙筷子過來,沒想到漢景帝當場就說了一句:“我給你這么一大塊肉還滿足不了你嗎?”
等周亞夫離開之后,漢景帝又說了一句話:“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意思是這樣不服氣的人如何能成為未來天子的臣子?果然不久,漢景帝就借機將周亞夫打入大牢,活活地餓死周亞夫。
漢景帝請周亞夫吃飯卻不給筷子和如今曹操給自己送飯卻送來一個空的食器沒什么區別,自己不體面怕不是要步入周亞夫后塵。
當夜,荀彧飲藥自盡,時年五十歲。
從初平二年(191年)遇到曹操到建安十七年(212年),荀彧跟隨曹操近二十年,這二十年的時間里,荀彧一直幫助曹操處理軍國事務,為曹操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被曹操稱之為“吾之子房”,也是他為曹操謀劃迎奉天子的政策,是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荀彧是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但如今卻落的如此下場,不免有些心寒。
世人都言曹阿瞞陰險狡詐,就是因為荀彧不支持自己,用計害死了一心想要忠于漢室的荀彧,那么問題來了,荀彧真的忠心漢室嗎?
或許年輕的時候真的如此吧,誰沒有年輕過,誰沒有過自己的熱血和理想,但荀彧從頭到尾都是站在世家門閥的一邊,而不是皇室的那邊,他的理想從來都是和劉漢沒有關系的。
畢竟衣帶詔時期,曹操的舉動已經很明顯了,如果忠于大漢,荀彧依靠自己的人脈和勢力足以幫助漢獻帝,但他卻視而不見,就連劉協和董承也看得出來,沒有拉攏荀彧,在他們眼里,荀彧是不會反曹的,哪怕給予他漢家大義,天子詔書的支持他也不會。
衣帶詔
在漢獻帝身上,荀彧展現最多的是個人對天子一方的同情,但在重大的根本利益上則是追隨曹操的腳步,為曹操的權勢擴張而服務的,一方面不遺余力的協助曹操,將朝政大權逐步轉移到曹操手上,一方面將在無關大局的范疇內給予劉協和漢朝廷一些幫助與支持。
畢竟他是潁川荀氏,是天下的大族,他得考慮自己家族的利益。在他看來,只有曹操才能維持現在漢帝虛君統治的狀態,好讓世家大族掌握大權,而曹操的基本盤全是世家門閥,得依靠他們維持現在的局勢。
但曹操也不傻,他很明白東漢末年的危機來源于何處,也很清楚地知道世家門閥的為禍之烈,整個東漢其實都是被世家門閥做掌握,所謂漢帝不過都是依靠門閥進行統治。
門閥通過掌控推舉孝廉的方式推舉官員,得到推舉的官員反過來又會維護門閥的利益,對于門閥士族的土地兼并和蓄奴視而不見,至此東漢末年的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已經影響到了東漢的的統治。
曹操其實很想改變這個局面,大力提拔草根和寒門,但唯才是舉說得容易做起來很難,世家門閥的力量龐大的難以令人想象,兩百年的積累下的門閥力量讓人窒息。
荀彧年輕的時候或許和曹操一樣,也是愿意提拔底層和寒門的,比如戲志才、郭嘉等底層寒門都是荀彧推薦的,但晚年的荀彧已經變成了維護世家門閥利益的老朽,和其他門閥走的更近了。
郭嘉
門閥走在一起,引起了曹操的警覺,但又無能為力,畢竟沒了門閥士族的支持,他如何能穩定朝政?
于是曹操決定稱帝,只有稱帝建立屬于自己的王朝,才能從制度上改變這一現象,但曹操的篡位會嚴重損壞以荀彧為代表的世家大族的利益。
曹操不篡位,漢帝是虛君沒有實權,真正的權力被曹操掌握,而僅次于曹操的是荀彧,一旦曹操病逝,荀彧就能上位掌控朝政,即便自己熬不死曹操,自己的基本盤也根深蒂固,遠比曹操這樣驟然上位的暴發戶底蘊厚得多,下一代人肯定能蓋過曹二代,哪怕蓋不過,雙方繼續合作,地位也不會低。
但曹操如果稱帝,新王朝的皇帝立刻就變成實君了,日后權力都會被曹氏掌握,荀氏再也不可能在新王朝掌權,只能跪地稱臣,所以以荀彧代表的穎川士族肯定是不能接受曹操的篡位的。
其他士族可以認同曹操現在的地位,但不會認同曹氏長久的地位,于是荀彧帶頭抵抗,用最激烈地方式表達了反對曹操篡位的態度,沒了世家大族的支持,曹操只能無奈選擇放棄,至死都沒能完成改朝換代。
曹操一死,曹丕的威望和能力都遠不如曹操,位子遠不如曹操那么穩固,為了換取世家大族的支持,曹丕不得不讓渡一部分權力換取世家大族的支持,成功完成了改朝換代,當然獲利最大的就是潁川荀氏。
漢末頂級門閥士族
有人說潁川荀氏是東漢三國兩晉真正的無冕之王,這話或許有點夸張,但在西晉,潁川荀氏是當之無愧的棋手,也是曹丕推行的九品中正制度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荀彧的女兒是陳群的妻子,而陳群又是九品中正制的創始人;
荀彧的第六子荀顗是司馬氏的心腹,深受司馬昭的信任,也是西晉禮儀制度的總領者;
荀彧的孫子荀霬,外公是曹操,舅舅是曹丕,岳父是司馬懿,小舅子是司馬昭、司馬師,至于表弟就是司馬炎,這家室關系誰也比不上。
至于其他荀氏子弟也是如此,聯姻的不是皇室宗親就是當世一流的士族,如此家族,就是魏晉時期最為典型的世家門閥。
九品中正制第一看家世,擺明了為門閥士族服務
如果說曹操還有點試圖提拔底層和寒門的心思,那么荀氏作為門閥士族,是絕對不可能給底層和寒門一丁點機會的。
所以說荀彧和曹操的矛盾從來不是忠不忠于大漢的問題,本質上是皇族與世家門閥的矛盾,皇族想要提拔底層寒門,但世家大族卻不想這種事情發生,就算荀彧年輕的時候作為熱血青年有這樣的想法和曹操走在一起,但隨著家庭和家族的牽絆,必然會站在自己家族一邊。
這就是荀彧為代表的士族,他們從來不會忠心于某個具體的皇帝,忠于漢統只是因為這個秩序下他們利益和安全才是最有保證的,一旦換了一個支持他們利益的政權,他們就立馬拋棄,就這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