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長宏(文學之都居士) 2023年10月16日
蘇聯解體之后,烏克蘭自脫離蘇聯成為一個獨立國家后,經濟發展并未如預期那樣增長,反而出現了下降的趨勢。烏克蘭官方認為,這是由于失去了國土資源,特別是東部戰區的重工業基地,導致經濟衰退。這種經濟衰退使烏克蘭民眾對俄羅斯產生了仇視和對抗情緒。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歷史聯系非常緊密。烏克蘭的政治領導人與俄羅斯保持了一定程度上的合作關系。然而,隨著烏克蘭政治取向的變化,轉向親西方并試圖依賴美國,烏克蘭內部的族群矛盾凸顯,俄烏政治關系陷入對立狀態。俄羅斯擔心烏克蘭可能加入北約,成為其戰略緩沖帶的消失,從而將成為俄羅斯的直接威脅。 還有就是,烏克蘭東部主要是俄羅斯族,親俄傾向,希望保持與俄羅斯良好關系,甚至有人希望東部烏克蘭加入俄羅斯。而烏克蘭西部主要是烏克蘭族,親西方,渴望加入歐盟和北約。這種民族差異導致了內部沖突,同時也成為俄烏沖突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俄烏沖突中,出現了一個名為“亞速營”的組織,該組織宣揚新納粹思想,曾主張將烏克蘭從蘇聯分離出來。亞速營的成員主要是新納粹主義者和白人至上主義者。這種新納粹主義的崛起對俄烏沖突產生了重要影響,也成為沖突不可避免的一個因素。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周邊出現了一系列獨立國家,但這些國家與俄羅斯有著復雜的歷史淵源。俄羅斯與周邊國家存在地緣政治上的矛盾,尤其是與西方國家之間的結構性矛盾。西方國家試圖通過北約東擴,將俄羅斯的威脅推向邊境,以保障自身安全。而美國則試圖利用歐洲國家對俄羅斯的擔憂,推動歐洲盟國與俄羅斯對立,以掌控歐洲地緣政治格局。 俄烏戰爭打了一年多了,目前還在繼續。我們來看一下:獨立后的烏克蘭面積約60.37萬平方公里,是歐洲國家中領土面積僅次于俄羅斯的第二大國。在2022年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之前,俄羅斯在2014年強行收回的克里米亞半島,面積大約2.5萬平方公里,約占烏克蘭總面積的4%。另外,在烏克蘭東部的頓巴斯地區,親俄羅斯的民兵武裝控制區總計約1.67萬平方公里,約占烏克蘭總面積的2.78%。俄羅斯在占領區進行了公投,將頓涅次克、盧甘斯克、赫爾松和扎波羅日四州并入俄羅斯。 根據法國第三方信源每月更新俄軍控制烏克蘭領土所占該州面積變化如下,俄羅斯所占烏克蘭面積(截止2023年8月31日) 尼古拉耶夫地區——0.56%。 無變化 哈爾科夫地區——1.98%。對比上月增加0.02% 盧甘斯克地區——98.35%。對比上月增加0.03% 頓涅茨克地區——56.73%。無變化 扎波羅熱地區——72.48%。對比上月減少0.16% 赫爾松地區——72.13%。 對比上月增加0.11% 克里米亞地區——100% 無變化 上個月俄羅斯所占烏克蘭各州面積的比例(截至2023年7月31日) 尼古拉耶夫地區——0.56%。 無變化 哈爾科夫地區——1.96%。對比上月增加0.12% 盧甘斯克地區——98.32%。對比上月增加0.26% 頓涅茨克地區——56.73%。對比上月減少0.13% 扎波羅熱地區——72.64%。對比上月減少0.12% 赫爾松地區——72.02%。 無變化 克里米亞地區——100% 無變化 俄羅斯2023年6~7月所占烏克蘭各州面積變化一覽 總結:烏軍大反攻第三個月,俄方所控烏克蘭領土再次不降反升,烏方除第一個月收益為正數外,之后連續兩個月皆失去了更多的領土。俄方本月控制面積增加5平方公里。自烏軍大反攻以來,第一個月烏軍收獲246平方公里土地,兩個月后烏軍收獲縮小為184平方公里,三個月后烏軍收獲縮小為179平方公里。 2022年俄烏之戰: 2022年2月24日,始于2014年的俄烏戰爭開始。2022年2月21日夜晚,普京在克里姆林宮主持召開了討論頓巴斯問題的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并通過電視直播向全國發表講話。支持立即承認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普京最終在電視上正式宣布俄羅斯承認這兩個政權的合法性。 2月22日,美國、歐盟、英國宣布制裁承認烏東兩政治實體的人員,歐盟的制裁涉及351名俄杜馬議員和27個實體。德國宣布中斷對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的認證審核。 2月23日,烏克蘭國會宣布制裁支持烏東兩地區獨立的351名俄羅斯國會議員。 2022年2月24日清晨,普京再次發表全國電視演講,宣稱烏克蘭對俄羅斯構成安全威脅。他以“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為名,宣布向烏克蘭采取“特別軍事行動”,稱這是為了自衛的目的。 俄軍利用導彈和空襲襲擊了整個烏克蘭,包括首都基輔在內的多個城市以及防衛設施遭受襲擊。此外,從西、北、南等多個方向,俄軍地面部隊大規模入侵烏克蘭,并得到白俄羅斯的支持通過其領土南下攻擊烏克蘭首都基輔。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隨即發布戰時狀態和動員令。 俄軍從俄羅斯本土、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地區發起了攻勢。主要攻勢方向包括基輔攻勢、烏克蘭東北部攻勢、烏克蘭東部攻勢和烏克蘭南部攻勢。俄羅斯的戰機和導彈襲擊還擴展到了烏克蘭西部地區。 2014年的俄烏之戰。 俄烏戰爭是指2014年起兩國之間的武裝沖突,它在烏克蘭領土的克里米亞半島和東部地區爆發,對整個地區和全球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旨在簡要探討俄烏戰爭的背景、原因以及它帶來的重要影響。 首先,烏克蘭歷史上與俄羅斯關系緊張。在蘇聯解體后,烏克蘭獨立,但難以擺脫與俄羅斯的緊密聯系。兩國對于克里米亞半島的歸屬爭議已存在多年,而烏克蘭的政治轉型和朝向西方的傾向引發了爭議。烏克蘭政府試圖在與歐洲和北約的關系之間尋求平衡,而這激起了俄羅斯的不滿。 其次,經濟和地緣政治因素也是俄烏戰爭產生的原因之一。烏克蘭的經濟陷入困境,社會不穩定加劇,而俄羅斯試圖通過與烏克蘭保持緊密關系來維護其軍事和經濟利益。另外,烏克蘭東部地區有許多烏克蘭族和俄羅斯族人口之間的緊張關系,這為沖突的爆發提供了土壤。 戰爭對地區和全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首先,戰爭導致數千人死亡和大規模的人道主義危機。其次,這次沖突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反應,包括制裁俄羅斯、援助烏克蘭等措施。此外,這次戰爭改變了地緣政治格局,削弱了俄羅斯的國際地位,加深了西方與俄羅斯的對抗。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戰略目標和歸屬問題的不同解讀可能導致對戰爭的看法存在爭議。有人認為,俄烏戰爭是俄羅斯對烏克蘭領土的侵略行為,余以為是烏克蘭親美和西方,乃至于加入北約惹的禍。所以是烏克蘭內部政治動蕩引發的內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