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殺死太子李建成,對著魏征厲聲責(zé)問說:“魏征,你為什么挑撥我和太子的兄弟關(guān)系?說不出就殺了你!”魏征一聽,臉色不改淡定地回答說:“要是太子早聽我的話,肯定不會有今天的禍?zhǔn)隆!?br> 此話一出,身旁的眾人都為他捏了一把冷汗,等著看李世民會對他做出何等處罰,可誰知李世民聽后不僅沒有生氣,反而臉上露出了喜悅的表情,隨后起身來到魏征身邊,將他扶起來并任命他為詹事主簿。 
魏征出生窮苦人家,后來為了生計著想他還當(dāng)過道士,在這期間魏征在道長的教導(dǎo)下,刻苦努力學(xué)習(xí),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功底,后來得到元寶藏的賞識,成為隋朝的一個底層官員。 不久瓦崗揭竿而起,元寶藏投靠了瓦崗,將魏征也一起帶到了瓦崗,可是魏征的才華一直沒有得到重用,后來瓦崗戰(zhàn)敗魏征便被李淵收入麾下,很快在某次征戰(zhàn)中魏征又不幸被竇建德俘虜,被迫成為了竇建德身邊的謀士。 在這期間魏征并沒有做出什么成績,二年后李淵派件大軍收拾了竇建德,就這樣魏征再次回到了李淵身邊,這時身為太子的李建成主動拉攏魏征,李建成非常重視魏征,給了他發(fā)揮自己才能的機會,就這樣魏征成為李建成的忠實幕僚。 
后來隨著李世民的戰(zhàn)功越來越高,成為地位僅次于李淵和太子的存在,有才者必然自傲,逐漸李世民有了爭奪太子之位的野心,因此身為太子的李建成整日憂心忡忡,在這期間魏征一直盡心盡力幫助李建成,替李建成出謀劃策,成為李建成的核心謀士。 如果說,李世民這邊,最讓李建成頭疼的是房玄齡和杜如晦。那么李建成那邊,魏征就是最讓李世民頭疼的人了,后來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爭斗已經(jīng)到了你死我活的地位,眼見如此魏征曾向李建成建議除掉李世民。 
可是李建成并沒有直接采納,就在他猶豫之時李世民先發(fā)制人,制造了玄武門之變最終李建成被李世民砍下首級,為了斬草除根李世民還將他所有的兒子們殺死,就這樣李建成一脈絕后,大局已定李世民成為新一任儲君人選。 李世民登基后,在朝堂上對著魏征厲聲責(zé)問說:“魏征,你為什么挑撥我和太子的兄弟關(guān)系?說不出就殺了你!”魏征一聽,臉色不改淡定地回答說:“要是太子早聽我的話,肯定不會有今天的禍?zhǔn)隆!?/p> 
大臣們都為魏征捏了一把汗,然而李世民聽后卻很高興,他很欣賞魏征的率真,不但不計較之前的舊怨反而決定重用他,直接封其為詹事主簿,魏征被李世民的胸懷折服,此后便一心一意追隨李世民,對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此后李世民對魏征是又愛又恨,因為魏征只要是有利于大唐江山的話,根本不考慮會不會得罪李世民,他都會直言,因此經(jīng)常在朝堂上直懟李世民,讓他下不來臺,可是李世民是明君,他心里知道魏征是好心,并不會懲罰魏征可畢竟自己是天子,被一個臣子訓(xùn)太沒面子了。 
某一次,貞觀六年(632年),國家治理良好,風(fēng)調(diào)雨順連年豐收,斗米不過三四錢,到處一派興盛景象。于是許多大臣上書,請求唐太宗去泰山舉行封禪儀式,以慶賀天下太平。魏徵力排眾議,堅決反對。 唐太宗對他發(fā)出一連串疑問:為什么不可封禪?難道我功不高、德不厚?中國未安?四夷未服?年谷未豐?魏徵從容回答:陛下功德雖高,但百姓受到的恩惠還不多;天下雖太平,但百業(yè)待興財力還不夠充裕;糧食雖豐收,但府庫還不太充實。 
再說,歷經(jīng)隋末大亂之后,戶口未復(fù),倉稟尚虛,而車駕東巡,千乘萬騎,這樣大量消耗財力人力,委實不容易。經(jīng)過魏征的勸說,唐太宗遂放棄封禪,避免了一起重大勞民傷財事件。 貞觀十七年,魏征病逝于長安,臨死之前,李世民親自去了他家,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魏征的兒子。魏征去世后,李世民給魏征舉行了盛大的葬禮,極盡哀榮。并說道:“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鏡子啊!” 
后來魏征的兒子卷入了一起謀反案中,李世民一怒之下將魏征的墓碑推倒了,可是兩年后李世民又想起了魏征生前的功勞,又恢復(fù)了魏征的墓碑,并保留了他們家的爵位。 魏征后半生是幸運的,他遇上了李世民這樣的明主。如果換做其他皇帝,魏征估計輕則會被貶官流放,重則直接被抄家斬首,這樣的明君賢臣堪稱絕配,正是在兩人的共同努力下,才創(chuàng)造了繁榮的貞觀之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