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高血壓,是有獨到且有效的方法的。 中醫治療高血壓,講究先辨證,根據證型開方用藥。 痰瘀互結是高血壓病的主要證型之一。 這個方子我自擬為“痰瘀清方”: 法半夏12克、生白術12克、天麻15克、云苓15克、橘紅12克、丹參30克、水蛭粉5克(沖服)、郁金20克、地龍20克、川穹20克、石菖蒲15克、遠志15克。 這個方子是經過《醫學心悟》中的“半夏白術天麻湯”和《醫林改錯》中的“通竅活血湯”辨證加減后得來。 有化痰祛瘀、活血通絡的功效。 對于原發性高血壓,舌質暗,有瘀點或瘀斑,舌苔薄白,脈象弦澀或弦滑的患者能夠起到很好的調理效果。 方中君藥有兩味,分別是半夏和丹參。 半夏可以燥濕化痰,丹參可以活血祛瘀,專門針對痰瘀互結之癥。 天麻平抑肝陽,祛風通絡;白術補氣健脾、燥濕利水;川穹活血行氣,幫助氣血運行。 地龍和水蛭這兩味動物藥,活血化瘀、改善血液粘度的功效很強,地龍也就是曬干的蚯蚓,有平喘、利尿、清熱祛風的功效,水蛭則能夠通月經、消除體內瘀血積塊。 方中搭配茯苓,健脾祛濕,增強白術原有的補氣健脾燥濕的功效,中醫認為脾主運化,脾的運行順暢了,津液也就順暢了,而痰是津液的病理產物,原有的白術搭配茯苓一起使用,增強藥效,無形中調和痰液生成的源頭。 再加上橘紅、郁金,化痰行氣,石菖蒲、遠志,交通心腎,開竅豁痰。諸藥合用,做到氣血同治,痰瘀同治,多角度調控高血壓患者體內氣血津液運行的狀態,從而達到治本降壓的目的,真正做到對癥用藥。 高血壓病的另一個主要證型,是肝郁火旺型高血壓。 近些年,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改善,但生活壓力也隨之而來,很多朋友精神長期高度緊張,或者情緒容易低落,也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抑郁和焦慮等情志因素在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這些不良情緒如果郁結在體內,長期無法排除,都會導致身體發生功能和器質性病變,可能引發高血壓病。 針對“肝郁火旺”型高血壓,我在臨床工作中總結出一個方子,叫做“疏肝降火方”: 柴胡15克,白芍15克,郁金20克,川楝子10克,牡丹皮10克,梔子10克,天麻10克,鉤藤30克,黃芩10克,赤芍10克,丹參30克。 這個方子是由《太平惠民合劑局方》中的“丹梔逍遙散”和《雜病證治新義》中的“天麻鉤藤飲”搭配后辨證加減所得。 具有疏肝降火、平肝定眩的功效。 對于肝郁火旺型高血壓病很適用,尤其是對于面黃口苦、舌紅苔黃的患者朋友很友好。 中醫講肝主疏泄,長期處于憂郁惱怒的情緒中,會導致肝氣郁結,氣郁化火,損耗肝陰,上擾頭目則會出現頭暈癥狀,因此方中將柴胡和白芍設為君藥,有疏肝解郁的功效,幫助肝氣舒暢。 再選用郁金和川楝子為臣藥,這兩味藥藥性苦寒,能夠幫助行氣解郁,輔助加強柴胡和白芍疏肝的力量。 肝火旺盛,消滅起來難度較大,在方中加入丹皮、黃芩和梔子,丹皮清血中之伏火,黃芩清肝泄實火,梔子清肝熱,同時引火下行。 這三味藥就像“滅火器”,能夠快速撲滅體內熊熊燃燒的“烈火”。 但是只“滅火”還不夠,還需要一場“大雨”澆滅殘留的熱氣,徹底消除隱患。 方中加入天麻和鉤藤,這兩味藥有平肝熄風的功效,加上赤芍清熱涼血,把臟腑和氣血中的熱氣徹底消滅,讓身體徹底“冷靜”下來。 從根源上解決“熱”和“火”的問題。 大家發現沒有,在高血壓疾病過程中,痰、瘀、郁、火貫穿了疾病的始終,彼此獨立,但有相互演變,這個過程很漫長,在不同的階段,病機不同,表現不同,發展時間長了,必然會由實致虛,無論是痰瘀互結,肝郁氣滯、肝陽上亢、痰濕壅盛、瘀血阻滯,還是肝腎陰虛、氣虛,都會導致血脈壅塞,治療時要從現象看本質。 大家發現沒有,中醫其實治療高血壓不難,難的是你愿意相信中醫能治高血壓,當代人,很少人能相信,可悲可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