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是人才,都搶著要。今天來說一位開國中將,韓先楚、楊得志和鄧華三大名將都搶著要他。最后是誰搶到手了呢? (楊得志和曾思玉) 先來介紹一下這位開國中將的名字,他叫曾思玉,是來自江西信豐的中央紅軍將領,在朝鮮戰場擔任志愿軍第64軍軍長。64軍是19兵團的主力軍,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打得非常好。 從朝鮮回國后,曾思玉進入南京軍事學院戰役系學習,他的同學中有陳錫聯,有韓先楚,有楊得志,還有李天佑劉震李作鵬等等,其中楊得志兼任戰役系主任。 同窗三年,大家從好戰友變成了好同學。到1957年10月,大家學成畢業,都在討論畢業后的工作安排和去向。當時已經得到消息,楊得志要擔任濟南軍區司令員,韓先楚要擔任福州軍區司令員。 他們都是特別能打仗的上將,肯定要受到重用的。各自執掌一個大軍區,也是軍委和毛主席的英明決策。曾思玉是一位開國中將,關于他的去向,一時還沒有任何消息。 曾思玉心里也沒有底,正在這時,楊得志和韓先楚都來和他打招呼,想讓他跟著自己干。楊得志是曾思玉的老首長,從華北戰場到朝鮮戰場,曾思玉都跟著楊得志。 韓先楚在朝鮮戰場也曾是曾思玉的老首長。他們和曾思玉的關系都非常好。曾思玉會選擇跟隨呢?按理說,他應該跟著楊得志,因為他跟隨楊得志的時間更長,彼此都已經非常熟悉了。 其實不然。曾思玉更愿意跟著韓先楚去福州軍區,因為那里是同國民黨反動派斗爭的最前沿,是前線,曾思玉是一名戰將,戰將的舞臺在戰場,他當然渴望去第一線,繼續為國而戰。 說來說去,這都是他們的個人想法,曾思玉到底該去哪里,還要由組織上來決定。10月底,曾思玉來到北京,見到了開國上將蕭華。蕭華是治部總政的領導,管的就是軍隊干部的調配。 曾思玉向蕭華談了自己的想法。聽完之后,蕭華笑著對他說,濟南軍區、福州軍區你都不要去了,軍委已經決定了,你去沈陽軍區擔任參謀長,鄧華司令員早就說了好幾次要你去了。 鄧華當時是副總參謀長兼沈陽軍區司令員。楊得志要,韓先楚要,都沒有要到,居然是鄧華要到了曾思玉。他說的更早,而且說的次數更多,要求更為強烈。 跟著鄧華去沈陽軍區,曾思玉也非常高興,他和鄧華認識更早,他們都是中央紅軍將領。那是在1931年,鄧華擔任紅36師政委的時候,曾思玉是師部的宣傳中隊長。 (蕭華、鄧華和曾思玉等) 那個時候,鄧華就很賞識曾思玉,很快將他調到一線部隊任職,培養他帶兵作戰。到了朝鮮戰場,鄧華是志愿軍副司令員,一直都是曾思玉的首長。他對曾思玉的工作一直都是非常支持的。 1953年,曾思玉回國向毛主席匯報工作,也是由鄧華帶著。鄧華特別叮囑他,毛主席講話的時候,注意聽就可以了,不要記錄,毛主席不喜歡別人記錄。 這個細節,曾思玉始終記得,說明鄧華工作做得非常細。既然軍委已經有了命令,曾思玉就去了沈陽軍區。革命戰爭年代,曾思玉沒有去過東北戰場,對東北完全不熟悉,而鄧華可以說是一個老東北了。 曾思玉上任之初,需要盡快了解熟悉情況。鄧華親自帶著他去軍區考察地形。這讓曾思玉非常感動,哪有司令員陪同參謀長考察的?這說明鄧華非常器重曾思玉。 遺憾的是,僅僅一年多的時間,鄧華就被免職了,曾思玉則繼續留在沈陽軍區,擔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協助陳錫聯司令員工作。1967年,曾思玉升任武漢軍區司令員,也執掌了一個大軍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