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2000+個概念 為什么偏見不容易克服? 偏見非常普遍,是因為偏見不僅存在負面影響,也可能產生正面價值。 奧爾波特在《偏見的本質》一書中說道:“人類思維需要借助分類這一工具……一旦形成,類別就成了預先判斷的一般基礎。我們無法避免這一過程,有秩序的生活離不開對分類的運用。” 意思是說,偏見是分類的副作用。人類離不開分類,也就很難避免偏見。 例如,人類為了更好生存和發展,經常需要判斷一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是善意還是惡意。 做這個判斷就需要分類。例如,一個人可能會根據外貌特征來判斷好壞,面相丑陋是壞人,顏值在線是好人。 在一定程度上,這個判斷是對的。在一些情境中,這個判斷也可以幫助我們應對危險。 問題是,這個觀點只是概率成立,并不是100%準確。例如,有些顏值在線之人是大惡,有些面相丑陋之人是大善。 從小到大,我們積累和掌握的各種分類方式,有相當多都只是概率成立,本質上都是偏見。 有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發生車禍,父親當場死亡,兒子被人匆忙送入醫院。手術室里,外科醫生看到這個男孩說:“我不能給他做手術,他是我兒子。” 聽到這段描述,你是不是會產生一種疑惑:父親不是死了嗎?怎么會說:“我不能給他做手術,他是我兒子。” 如果你下意識這么想,可能是因為你有一種“刻板印象”,意即:你有“外科醫生都是男性”的自動聯想。 這種自動聯想是一種預先分類方式,俗稱“貼標簽”,本質也是一種偏見。因為外科醫生同樣也有女性,不是只有男性。 偏見是我們適應外部環境一種方式,為減少其負面影響,我們可以針對性去做應對。 1970年美國主要交響樂團,只有不到10%樂器演奏家是女性,并且女性人數不足新招募演奏者20%。 這么顯著的性別差異,其中可能存在性別偏見。這些交響樂團后來優化招募流程,改為“盲聽”。 具體做法是,在選委會和試演奏者中間,放置一面隔離屏風。評委只能聽見演奏,卻看不到演奏者。 結果發現,自從采用盲聽招募方式,這些主要交響樂團女性成員比例,從不足20%增加到40%。 先識別,才能管理。只有識別自身存在的偏見,我們才能想辦法管理。 例如,心理學家馬扎林提為了削弱自身偏見,在自己電腦上設置一種特殊的屏幕保護程序。這個程序會呈現人類各種多樣性圖片,例如矮小、謝頂的首席執行官,頭戴安全帽、正在給嬰兒喂母乳的建筑工人等。 類似這種做法,可以有效幫助我們削弱偏見,尤其是那些難以覺察的隱性偏見。 每天一個概念,每年一個臺階。我是精讀君,今天我們一起探討了第35個概念【偏見】。謝謝你的陪伴!下期再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