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和我們關系最近的人,對我們的影響最大。我們以為沒有受到其他人影響,其實不然。我們的諸多決策壓根不是自己拿主意。 ![]() 一女案主說,她遇到疑難雜癥總是習慣性找身邊幾個朋友或者家里人詢問。后來,身邊人對她形成了二次傷害。 她講完…… 01 沒有所謂的感同身受,人和人是完全不同的,追求不同,起跑線也不一致。 起跑線比她高的,嘲諷她懦弱不爭氣。 起跑線比她低的,嫉妒她身在福中不知福。 這兩類人給她出主意,要么脫離實際、站著說話不腰疼,要么酸溜溜的有一種譏諷她矯情的語氣。 只有和她處境相似且有同理心的,講出的話平和沒有攻擊性。 02 沒有人會替你捍衛你的權益,你不做自己的主,別人就會做你的主。 人際關系往來換湯不換藥,本質是相同的。零和博弈客觀存在,哪怕是那些打著“為你好”名義的親朋好友。每個人都有主見,溝通時克制不住輸出自己的意見,試圖影響傾訴方或者求助方。 人,總是不自覺想影響別人,讓別人聽自己的。或許沒有操控的算計,僅僅是認為自己是無比正確的。 這份底氣,這種本色,決定了,別人會有意無意想讓你聽他們的。 可是別人的意見,是出于自己的出發點和立場,不一定對你有利。 有的人看重感情勝過金錢利益,有的人看重金錢利益勝于感情。 有些獨生子女自恃自己對父母的不可替代性,不斷探索父母的底線。 多生子女家庭的子女相對沒有那么肆無忌憚對于父母,不論貧富。 03 人要有自知自明且必須對自己負責。 很多人是不敢也不懂怎么對自己負責,不敢拿主意。可是只有你自己才能對自己負責,只有你自己才能做自己的主。 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喜歡什么,不能接受什么,可以包容什么。 其他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越俎代庖也不行。 最終承擔責任的還是你自己。 千帆過盡,方解油鹽非易事,青絲漸白,才知歲月不饒人。 事后,你抱怨埋怨給你出謀劃策的人是毫無意義的。 他們不會受到牽連,也不會替你承擔責任。 有一類討好型人格是迫于對方強勢的態度選擇聽別人的。 想討好別人的都不會討好到別人。 因為世俗社會對能量低的人,對“弱者”,對“失敗者”,只有一秒鐘的同情,那一秒鐘過去了,充斥在耳邊的都是“教訓”或者“教做人”的聲音。 好為人師是很多人的“通病”。 許多人將自己的隱私告訴親朋好友,也許一開始會得到所謂的“同情”。但天長日久,公然討論你隱私的家事的越來越多,而且多半不是什么好話。 他們并不能真正理解你這個人,只能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對你評頭論足說三道四。或許他們的生活過得也不如意,但是你暴露隱私和訴苦的行為會讓他們產生錯覺,你是最不幸的,誰都可以說你幾句教你做人。 江湖越老話越少,是智者的選擇。 總有一天,一個人會學會不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隱私,遇事占卜問鬼神都不會問身邊那些低能量的人。 為什么說是低能量的人,因為高能量之人不會做出那些事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