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反復背誦、默寫,主旨情感等筆記抄了一堆,但是考到古詩詞鑒賞,依然一臉懵。
作文流水賬,干巴巴,無畫面感無情境……
古詩詞鑒賞和寫作,是語文學習中令許多學生頭痛的兩大板塊。中小學生想要提升古詩詞鑒賞和寫作能力,不妨花點功夫練練古詩詞改寫。
改寫古詩詞,不僅小學語文課標有要求,初中作文也會考到。認真練練,大有裨益。
因為古詩詞改寫,不是浮皮潦草地翻譯一下就完事了。它需要學生在熟悉詩意的基礎上,運用想象和聯想,添加背景、時間、地點、季節、人物、環境、情節、細節等內容,用盡可能優美的語言進行描寫和敘述。
以作家曾冬老師的《唐詩寫意》《唐詩素描》《宋詞素描》里的一些詩詞改寫為例: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戰亂還未起時,京城一片煙柳畫廊,你的歌聲是長了翅膀的云雀,從宮廷一直飛到尋常巷陌,又像小河水,在黎民百姓間流淌。還記得昔年某日,岐王府里華燈高照,你長歌當嘯,繞梁不絕,那日之后,你的名字,便深深印在了我的腦海。后來在崔九府中,你吹篳篥,奏羯鼓,嗚咽悲愴,聲震屋宇,讓人直把人間當作了天上宮闕。江南的暮春依然是一片麗日勝景,長橋依依,曲水回環,柳絮播撒多情的雪箋,鷺鷥在淺水灣梳理柔軟的白羽。城外的驛道旁,落花繽紛如雨。人來人往中,似乎有一個熟悉的身影。原來是你啊,李龜年!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冬季的山岡靜得像一片深海。忽然一陣疾風掃過,干枯的松林一陣簌簌聲響。獵隊,來了!一串犬吠聲,像幾粒堅硬的石子,率先砸了進來。隨后,凌亂的馬蹄聲、歡呼吆喝聲,被惶恐的山風散播得到處都是。一隊人馬,疾速翻過了前面的高丘,出現在千萬棵草木面前。密州太守蘇軾,此時左手牽著一只嗅覺靈敏的黃狗,右臂架著一只眼神凌厲的蒼鷹,頭戴錦帽,身著貂裘,身姿矯健如飛,滿臉興奮和期待,仿佛又回到了快樂的年少時光。風聲夾雜著馬蹄聲,像海嘯撲進了山林。幾面皂旗迎風獵獵,前方的山坡瞬間被人潮馬嘶淹沒,千余騎侍衛高聲呼喊著,翻過了陡峭的山岡,潮水般涌來,卷起一片黃塵云煙。這一天,密州城必是萬人空巷。當獵隊的馬蹄踏碎了滿城的清夢,城中的人們被一陣歡樂的風裹挾,家家關門閉戶,傾城而出追隨太守,爭睹狩獵的風采。此時,一腔豪情在蘇軾胸口澎湃,他振臂放飛了蒼鷹,一聲輕喝,讓黃狗如離弦之箭奔向林中,然后從箭袋取出白羽飛矢,他渴望能以孫權的神勇,親自射中一只猛虎,讓密州城的人們,把這一天當作盛大的節日!侍從打開酒囊,蘇軾一仰頭喝了個痛快淋漓。最后一滴酒遲疑著滴入他的喉管,微醺中,一股豪壯的膽氣直沖頭頂,他頓覺身心颯然,風骨雄健。寒風中,幾根銀亮的發絲在他鬢邊乍隱乍現,仿佛是歲月恩賜的光芒。他瞇起眼睛,警覺地看著前方草木皆兵的叢林。一念間,忽然想起漢朝戰功顯赫的云中太守魏尚,獲罪后,漢文帝曾派馮唐持符節去云中將他赦免。而今的密州太守蘇軾,是另一個魏尚嗎?那么,誰又將是持詔而來的馮唐?前方忽然一陣草動,獵隊中立刻傳出一陣輕呼。他用力拉弓瞄準,耳邊傳來弓弦壓抑的掙扎聲,一支羽箭載著千鈞之力和他沉重的呼吸,分秒之間便將離弦而去。山風屏息,所有的馬匹似乎都已噤聲。剎那間,詞人似乎看見有朝一日,他輕易地拉開雕弓如滿月,朝著西北的西夏,射出復仇的箭矢!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仔細研讀一首詩,進行改寫擴寫,比囫圇刷一堆題要有用。
至于改寫古詩詞對寫作的幫助,更是不言而喻。古詩詞語言凝練,詩中有畫,一句詩會包含一個或者多個畫面。描述這些畫面,能夠幫助學生規避寫流水賬的毛病,提升描寫畫面和情境的能力。
除此之外,改寫古詩詞可以積累大量的寫景句子。畢竟,古詩詞中有許多絕妙的寫景句。在古人凝練優美詩句的基礎上,調整改寫,會得到不少精彩的寫景句。譬如,
上文中對“風正一帆懸”的描述:風,不疾不徐,帶來露珠和青草的氣息,順著桅桿撲入船帆的懷抱。一葉白帆,懸掛在天空下,如一面旗幟。
更進一步,改寫古詩詞時,運用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的效果各不相同。在練習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熟悉不同人稱的寫作效果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