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工程消防驗收常見問題解析及防治指南之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民用建筑通用規范》(GB 55031-2022)、《消防設施通用規范》(GB55036-2023)已于 2023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本指南針對現行規范與施行新規范中涉及的部分條款不一致之處,進行了注解。 問題 | 短路隔離器未設置或設置不符合規范要求。 | 專業 | 4.2-1 | 電氣 | 問題描述及原因分析 | 1. 問題描述 1)系統總線上未設置短路隔離器; 2)短路隔離器保護的設備的總數超過 32 點; 3)樹形結構系統的總線短路隔離器未并聯接于報警總線上。 2. 原因分析 1)施工人員對規范理解不夠或為了降低成本,未嚴格按圖施工,導致短路隔離器保護的設備總數超過規范要求; 2)因預埋管子不通、施工過程局部變更等原因,施工人員擅自調整回路設備接線; 3)系統正常運行時,短路隔離器不發揮作用,且設備多數處于隱蔽工程內,現場監督、檢查、驗收人員容易對其忽略。 | 規范要求及正確做法 | 1. 規范要求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 50116-2013)第 3.1.6 條?!緢D示 1】【圖示 2】【圖示3】 2. 正確做法 | 應對措施及防治指南 | 1.施工人員應加強規范學習,嚴格按設計圖紙施工;施工、調試過程中做好監督、檢查工作; 2.當施工過程中出現變更時,應由原設計單位出具設計變更,確保每只總線短路隔離器保護的火災探測器、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和模塊等消防設備的總數不應超過 32 點;在系統總線穿越防火分區時,在穿越處設置總線短路隔離器。 |
問題 | 消防控制室未設置用于火災報警的外線電話。 | 專業 | 4.2-2 | 電氣 | 問題描述及原因分析 | 1. 問題描述 消防控制室三網信號未接通,未設置可直接報警的外線電話?!緢D示 1】 2. 原因分析 1)外線電話由弱電專業負責完成,消防驗收前未溝通協調好,未能與其它消防設施同步完成; 2)綜合布線雖已完成,但通信公司信號尚未接通; 3)部分參建方認為移動電話已普及,無需再設置直通外線電話。 | 規范要求及正確做法 | 1. 規范要求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 50116-2013)第 3.4.3 條、第 6.7.5 條?!緢D示 2】 2. 正確做法 | 應對措施及防治指南 | 1.為保證消防管理人員及時向消防救援部門傳遞火情信息,縮短滅火救援時間,消防控制室、消防值班室或企業消防站等應設置可直接報警的外線電話。 2.負責消防驗收牽頭單位應統籌安排、協調相關單位,確保可直接報警的外線電話在竣工驗收前能夠配置到位。 |
問題 | 消防控制室內消防設備布置及安裝不符合規范要求。 | 專業 | 4.2-3 | 電氣 | 問題描述及原因分析 | 1. 問題描述 1)消防控制室內消防設備布置擁擠、疊加,未有明顯間隔;【圖示 1】 2)設備安裝在輕質墻上時未采取加固措施; 3)設備底邊高出地(樓)面距離不足等?!緢D示 1】 2. 原因分析 1)消防控制室未提前合理規劃,或與安防監控室合用,導致空間過于狹小; 2)責任主體未能在設備安裝前按規范要求,合理統籌安排好各種設備的布置。 | 規范要求及正確做法 | 1. 規范要求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 50116-2013)第 3.4.8 條、第 6.1.3 條。【圖示 2】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施工及驗收標準》(GB 50166-2019)第 3.3.1 條。 2. 正確做法 | 應對措施及防治指南 | 1.設計人員應根據消防控制室設備的布置方案與建筑專業充分溝通,合理預留其面積; 2.施工單位應根據選用的產品,按相關規范標準進行深化設計,做出詳細、準確的消防控制室設備布置圖,并按圖施工。 |
問題 |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電動控制閥未采用專線接至消防控制室。 | 專業 | 4.2-4 | 電氣 | 問題描述及原因分析 | 1. 問題描述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部分電動控制閥(預作用閥組、快速排氣閥、雨淋閥組),未采用專線接至消防控制室的手動控制盤。 2. 原因分析 設計人員、施工調試人員對規范要求理解有偏差,對部分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動作原理不熟悉。 | 規范要求及正確做法 | 1. 規范要求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 50116-2013)第 4.2.2 條第 2 款、第 4.2.3 條第 2 款、第 4.2.4 條第 2 款?!緢D示 1】 2. 正確做法 | 應對措施及防治指南 | 1.預作用系統的聯動控制設計,手動控制方式應將噴淋消防泵控制箱(柜)的啟動和停止按鈕、預作用閥組和快速排氣閥入口前的電動閥的啟動和停止按鈕,用專用線路直接連接至設置在消防控制室內的消防聯動控制器的手動控制盤,直接手動控制噴淋消防泵的啟動、停止及預作用閥組和電動閥的開啟; 2.雨淋系統的聯動控制設計,手動控制方式應將雨淋消防泵控制箱(柜)的啟動和停止按鈕、雨淋閥組的啟動和停止按鈕,用專用線路直接連接至設置在消防控制室內的消防聯動控制器的手動控制盤,直接手動控制雨淋消防泵的啟動、停止及雨淋閥組的開啟; 3.自動控制的水幕系統的聯動控制設計,手動控制方式,應將水幕系統相關控制閥組和消防泵控制箱(柜)的啟動、停止按鈕用專用線路直接連接至設置在消防控制室內的消防聯動控制器的手動控制盤,并應直接手動控制消防泵的啟動、停止及水幕系統相關控制閥組的開啟。 |
問題 | 氣體滅火系統第二個聯動觸發信號未選擇首次火災報警信號相鄰的火災報警信號。 | 專業 | 4.2-5 | 電氣 | 問題描述及原因分析 | 1. 問題描述 氣體滅火系統的第二個聯動觸發信號選擇同一保護區內任意報警信號,未選擇首次火災報警的火災探測器或手動火災報警按鈕信號相鄰的感溫火災探測器、火焰探測器或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報警信號。 2. 原因分析 滅火區比較大,探測器比較多的情況下,調試人員對規范不熟悉,聯動編程邏輯關系不嚴謹,導致氣體滅火系統發生誤動作可能性增大,以致造成嚴重損失。 | 規范要求及正確做法 | 1. 規范要求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 50116-2013)第 4.4.2 條第 2 款。 | 應對措施及防治指南 | 1.系統設計說明應對聯動對象的聯動要求作出明確表述; 2.氣體滅火控制器在接收到滿足聯動邏輯關系的首個聯動觸發信號后,應啟動設置在該防護區內的火災聲光警報器,且聯動觸發信號應為任一防護區域內設置的感煙火災探測器、其他類型火災探測器或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首次報警信號;在接收到第二個聯動觸發信號后,應發出聯動控制信號,且聯動觸發信號應為同一防護區域內與首次報警的火災探測器或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相鄰的感溫火災探測器、火焰探測器或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報警信號。對于有人確認火災的場所,也可采用同一區域內的一只火災探測器及一只手動報警按鈕的報警信號組成“與”邏輯作為聯動觸發信號。 |
問題 | 送風口、排煙口在火災報警聯動控制器上無法手動控制。 | 專業 | 4.2-6 | 電氣 | 問題描述及原因分析 | 1. 問題描述 火災報警聯動控制器上未設置手動按鈕控制送風口、排煙口、排煙窗、排煙閥、電動擋 煙垂壁的開啟或關閉。【圖示1】 2. 原因分析 火災報警聯動控制器上未配置總線盤,或配置了總線控制盤但沒有設置手動按鈕控制送風口、排煙口、排煙窗、排煙閥、電動擋煙垂壁的開啟或關閉。 | 規范要求及正確做法 | 1. 規范要求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 50116-2013)第 4.5.3 條。【圖示 2】 ☆《江蘇省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常見技術難點問題解答 2.0》第 3.2.12 條。 2. 正確做法 | 應對措施及防治指南 | 總線控制盤為啟動或停止總線設備提供了一種便捷的手動操作方式,對于防排煙系統,可以通過編程,設置總線控制盤的按鍵,一鍵啟動某防煙分區的所有排煙口(閥);也可以設置一鍵啟動某防火分區所有前室的加壓送風口。發生火災時,為方便消防管理人員能及時開啟或關閉對應區域的防排煙設備,應在消防控制室內的火災報警聯動控制器上設置手動按鈕控制送風口、電動擋煙垂壁、排煙口、排煙窗、排煙閥的開啟或關閉。 |
問題 | 防火門監控系統門磁故障或無信號反饋等問題。 | 專業 | 4.2-7 | 電氣 | 問題描述及原因分析 | 1. 問題描述 1)防火門監控系統門磁開關安裝間距過大;【圖示 1】 2)按規范規定的具有信號反饋功能的防火門無開啟、關閉及故障狀態信號反饋和控制功能?!緢D示 2】 2. 原因分析 1)門磁開關安裝前技術人員未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 2)現有多個規范對在哪種場所應設置防火門監控系統的要求不明確或不統一,導致各項目實際實施的情況不一樣; 3)部分建筑疏散通道上設有大量防火門,而防火門監控系統投資相對較高,且因使用頻繁,各類信號均需反饋至防火門監控器上,動作信號反復報警。因此,建設單位對于設置防火門監控系統比較消極。 | 規范要求及正確做法 | 1. 規范要求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 <2018 版>)第 6.5.1 條第 1 款。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 50116-2013)第 4.6.1 條第 1、2 款。【圖示 3】【圖示4】【圖示 5】 2. 正確做法 | 應對措施及防治指南 | 1.常開防火門應能在火災時自行關閉,并應具有信號反饋的功能; 2.疏散通道上各防火門的開啟、關閉及故障狀態信號應反饋至防火門監控器; 3.對于設有集中報警系統或控制中心報警系統的場所應設置防火門監控系統; 4.防火門監控系統施工前,技術人員應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 |
問題 | 防火卷簾的聯動控制邏輯關系設置不符合要求。 | 專業 | 4.2-8 | 電氣 | 問題描述及原因分析 | 1. 問題描述 非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簾未設置成一步降至樓板或地面,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簾未設置成兩步降至樓板或地面?!緢D示1】【圖示2】 2. 原因分析 防火卷簾的聯動邏輯關系施工人員未調試到位。 | 規范要求及正確做法 | 1. 規范要求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2013)第4.6.3條、第4.6.4條。【圖示3】【圖示4】 ☆《防火卷簾、防火門、防火窗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877-2014)第6.2.1條第5款。 2. 正確做法 | 應對措施及防治指南 | 1.疏散通道上設置的防火卷簾的聯動控制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聯動控制方式,防火分區內任兩只獨立的感煙火災探測器或任一只專門用于聯動防火卷簾的感煙火災探測器的報警信號應聯動控制防火卷簾下降至距樓板面 1.8m 處;任一只專門用于聯動防火卷簾的感溫火災探測器的報警信號應聯動控制防火卷簾下降到樓板面;在卷簾的任一側距卷簾縱深 0.5m~5m 內應設置不少于 2 只專門用于聯動防火卷簾的感溫火災探測器; 2)手動控制方式應由防火卷簾兩側設置的手動控制按鈕控制防火卷簾的升降。 2.非疏散通道上設置的防火卷簾的聯動控制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聯動控制方式應由防火卷簾所在防火分區內任兩只獨立的火災探測器的報警信號,作為防火卷簾下降的聯動觸發信號,并應聯動控制防火卷簾直接下降到樓板面; 2)手動控制方式應由防火卷簾兩側設置的手動控制按鈕控制防火卷簾的升降,并應能在消防控制室內的消防聯動控制器上手動控制防火卷簾的降落。 |
問題 | 防火卷簾溫控釋放裝置設置不符合要求。 | 專業 | 4.2-9 | 電氣 | 問題描述及原因分析 | 1. 問題描述 防火卷簾未按規范要求設置溫控釋放裝置?!緢D示1】 2. 原因分析 1)施工單位未仔細核對圖紙,工序遺漏; 2)施工單位對溫控釋放裝置的重要性了解不夠,偷工減料。 | 規范要求及正確做法 | 1. 規范要求 ☆《防火卷簾》(GB 14102-2005)第6.4.7條。 ☆《防火卷簾、防火門、防火窗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877-2014)第5.2.8條、第6.2.3條?!緢D示2】 2. 正確做法 | 應對措施及防治指南 | 1.當防火卷簾溫控釋放裝置的感溫元件周圍溫度達到73℃±0.5℃時,釋放裝置開始動作,卷簾應依自重下降關閉。這主要是針對發生火災時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發生故障或消防電源斷電的情況下,卷簾仍能正常工作所采取的措施。因此,防火卷簾應設置溫控釋放裝置; 2.溫控釋放裝置的安裝應符合設計和產品說明書的要求。 |
問題 | 用于疏散通道上防火卷簾聯動控制的感溫探測器設置不符合規范要求。 | 專業 | 4.2-10 | 電氣 | 問題描述及原因分析 | 1. 問題描述 用于疏散通道上防火卷簾的任一側離卷簾縱深 0.5m~5m 內未設置或只設置一只感溫探測器,其二步降未能通過專用的感溫火災探測器的報警信號聯動控制防火卷簾下降到樓板面。 2. 原因分析 1)設計人員未考慮火勢蔓延到防護卷簾前,防止單只探測器偶發故障而不能動作; 2)未能把用于防火卷簾門的感溫探測器報警信號作為防火卷簾二步下降到樓板面的動作信號; 3)防火卷簾門二步降的動作信號程序編寫錯誤。即調試人員編寫程序時未能按規范要求,只需防火分區內任意第二點火災動作信號作為觸發二步降信號。 | 規范要求及正確做法 | 1. 規范要求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 50116-2013)第 4.6.3 條第 1 款?!緢D示 1】【圖示 2】 2. 正確做法 | 應對措施及防治指南 | 1.在卷簾的任一側離卷簾縱深 0.5m~5m 內設置不少于 2 只專門用于聯動防火卷簾的感溫火災探測器,保障防火卷簾在火勢蔓延到防護卷簾前及時動作,防止單只探測器由于偶發故障而不能動作; 2.調試階段查看防火卷簾門的二步降動作的邏輯關系,測試用于專門聯動防火卷簾門的感溫火災探測器是否滿足動作要求; 3.聯動觸發信號可以由火災報警控制器連接的火災探測器的報警信號組成,也可以由防火卷簾控制器直接連接的火災探測器的報警信號組成。 |
問題 | 聲光報警器聲、光與消防廣播音響不能交替循環播放或交替的方式不符合要求。 | 專業 | 4.2-11 | 電氣 | 問題描述及原因分析 | 1. 問題描述 聲光報警器聲、光與消防廣播音響不能交替循環播放或交替的方式不符合規范要求。 2. 原因分析 1)報警設備與消防廣播產品無法兼容,無法實現設計要求; 2)邏輯關系動作先后順序編寫錯誤,先動作消防廣播后動作聲光報警器。 | 規范要求及正確做法 | 1. 規范要求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 50116-2013)第 4.8.6 條、第 4.8.9 條。 | 應對措施及防治指南 | 1.選用消防報警設備與消防廣播兼容的產品; 2.調試階段的邏輯程序編寫動作順序先鳴警報裝置后播放消防廣播; 3.先鳴警報裝置后播放消防廣播,可采取 1 次火災聲警報器播放(時間宜為 8s~20s)、1 次或 2 次消防應急廣播播放(時間宜為 10s~30s)的交替工作方式循環播放?;馂臅r先鳴警報裝置,高分貝的嘯叫會剌激人的神經使人立刻警覺,然后再播放廣播通知疏散,如此循環進行效果更好。 |
問題 | 消防聯動控制器不能聯動打開疏散通道上的疏散門。 | 專業 | 4.2-12 | 電氣 | 問題描述及原因分析 | 1. 問題描述 火災時,消防聯動控制器不能聯動開啟疏散通道上由門禁系統控制的門、庭院電動大門以及停車場出入口擋桿。 2. 原因分析 1)設計遺漏或設計文件沒有對聯動邏輯關系表述清楚,導致調試人員編程不完整,部分系統聯動功能缺失; 2)建設后期使用方增加了門禁系統、庭院電動大門和道閘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未相應增加聯動控制功能。 | 規范要求及正確做法 | 1. 規范要求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 50116-2013)第 4.10.3 條。 2. 正確做法 火災發生后,為便于火災現場及周邊人員逃生,有必要打開疏散通道上由門禁系統控制的門和庭院的電動大門,并及時打開停車場出入口的擋桿,以便于人員的疏散、火災救援人員和裝備進出火災現場。 | 應對措施及防治指南 | 1.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文件應注明相關設備聯動聯動邏輯關系。消防聯動控制器應具有打開疏散通道上由門禁系統控制的門、庭院電動大門的功能,并應具有打開停車場出入口擋桿的功能; 2.建設項目有新增或變更系統時,建設單位應組織參建各方進行圖紙會審,對有影響的專業或系統應及時做出相應變更、調整,以確??⒐を炇諠M足相關規范要求。 |
問題 | 探測器設置未考慮梁的影響因素。 | 專業 | 4.2-13 | 電氣 | 問題描述及原因分析 | 1. 問題描述 1)在有梁的頂棚上設置點型火災探測器時,未考慮梁的影響因素; 2)當梁突出頂棚的高度超過 600mm 時,被梁隔斷的每個梁間區域未設置點型探測器?!緢D示1】 2. 原因分析 1)設計時電氣專業與建筑、結構等專業未進行溝通、提供資料不充分、不及時; 2)火災報警系統設計時只考慮了點型探測器保護半徑和面積,沒考慮建筑結構對探測器影響; 3)設計單位沒有做好圖紙會審或技術交底,施工時發現問題未能及時反饋給設計做出變更。 | 規范要求及正確做法 | 1. 規范要求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 50116-2013)第 6.2.3 條?!緢D示 2】 2. 正確做法 | 應對措施及防治指南 | 1.設計過程中各專業一定要充分溝通,確保資料提供及時、完整; 2.項目實施過程中參建各方要做好圖紙會審、技術交底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3.由于梁對煙的蔓延會產生阻礙,因而使探測器的保護面積受到梁的影響。如果梁間區域(指高度在 200mm 至 600mm 之間的梁所包圍的區域)的面積較小,梁對熱氣流(或煙氣流)形成障礙,并吸收一部分熱量,那么探測器的保護面積必然下降。當梁突出頂棚的高度超過 600mm 時,被梁隔斷的每個梁間區域應至少設置一只探測器。 |
問題 | 點型探測器的設置不符合規范要求。 | 專業 | 4.2-14 | 電氣 | 問題描述及原因分析 | 1. 問題描述 現場點型探測器設置不符合規范要求的有: 1)點型探測器與照明燈間距過小【圖示 1】; 2)點型探測器至墻壁的水平距離小于 0.5m【圖示 2】; 3)點型探測器距空調送風口邊的水平距離小于 1.5m【圖示 3】。 2. 原因分析 1)探測器、燈具、送風口等設備分屬不同的專業,其平面布置在不同的專業圖紙上體現,因此,在設計階段出現設備之間距離不滿足規范要求的情況不易及時發現; 2)很多項目預埋由機電總承包完成,導致預埋的相關施工人員由于對規范不太熟悉,忽略了探測器與梁、墻等距離不滿足規范要求; 3)施工單位在施工時,未能及時發現問題提請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做出協調、變更。 | 規范要求及正確做法 | 1. 規范要求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 50116-2013)第 6.2.4 條、第 6.2.5 條、第 6.2.6 條【圖示 4】、第 6.2.7 條、第 6.2.8 條【圖示 5】。 2. 正確做法 | 應對措施及防治指南 | 1.在圖紙設計階段,各專業之間要做好相互溝通工作,協調好設備之間、設備與墻體等建筑構件之間的距離; 2.施工人員要加強規范學習,預埋管道、線盒應做到點位精準; 3.參建各方要做好圖紙會審工作,施工過程發現問題應及時提請相關各方做出協調、變更,確保滿足規范要求。 |
問題 | 線型光束感煙火災探測器設置的位置不符合要求。 | 專業 | 4.2-15 | 電氣 | 問題描述及原因分析 | 1. 問題描述 探測器的光束軸線至頂棚的垂直距離不符合規范要求。【圖示 1】 2. 原因分析 設計圖紙未準確標注探測器安裝高度;施工人員為了施工方便,沒有按圖紙要求的高度安裝。 因此,無法保證探測器能及時有效探測到火情,降低了系統的可靠性。 | 規范要求及正確做法 | 1. 規范要求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 50116-2013)第 6.2.15 條第 1、2 款、第 12.4.3 條第 2、3、4 款?!緢D示 2】 2. 正確做法 | 應對措施及防治指南 | 1.當頂棚高度不大于 5m 時,探測器的紅外光束軸線至頂棚的垂直距離為 0.3m ;當頂棚高度為 10m~20m 時,光束軸線至頂棚的垂直距離口為 1.0m ; 2.相鄰兩組線型光束感煙火災探測器的水平距離不應大于 14m。探測器至側墻水平距離不應大于 7m 且不應小于 0.5m。探測器的發射器和接收器之間的距離不宜超過 100m; 3.采用分層組網的探測方式,除按原規范規定設置在建筑頂部外,在建筑高度不超過 16m 時,在 6m~7m 處增設探測器;在建筑高度超過 16m 但不超過 26m 時,在 6m~7m 和 11m~12m 處各增設一層探測器。 |
問題 | 感煙火災探測器在格柵吊頂場所的設置不符合要求。 | 專業 | 4.2-16 | 電氣 | 問題描述及原因分析 | 1. 問題描述 格柵吊頂處的感煙火災探測器沒有根據格柵鏤空面積與總面積的比例情況進行設置?!緢D示 1】【圖示 2】 2. 原因分析 1)施工人員對規范不熟悉,存在慣性思維,未考慮格柵吊頂的實際情況,把探測器均設置在吊頂下方; 2)設計單位沒有做好圖紙會審工作,或者各專業相互提供資料不夠清楚、完整、及時; 3)裝修方案有調整時,未及時通知其它相關專業按規范要求進行相應調整。 | 規范要求及正確做法 | 1. 規范要求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 50116-2013)第 6.2.18 條?!緢D示 3】【圖示 4】【圖示 5】 2. 正確做法 | 應對措施及防治指南 | 1.參建各方相關人員應加強規范的學習,做好圖紙會審、技術交底工作,重點關注方案變更時給其它相關專業帶來的影響和必要調整; 2.鏤空面積與總面積的比例為 15%~30%時,且探測器應設置部位無確定的實際試驗結果支持時,探測器宜同時設置在吊頂上方和下方。 |
問題 | 消防電梯前室未設置火災光警報器。 | 專業 | 4.2-17 | 電氣 | 問題描述及原因分析 | 1. 問題描述 消防電梯前室未設置火災光警報器,發生火災時,將會影響人員疏散和滅火救援?!緢D示 1】【圖示 2】 2. 原因分析 1)設計人員對規范不熟悉,忽視了消防電梯前室設置的重要性,導致設計疏漏; 2)施工人員未按設計圖紙施工,漏裝。 | 規范要求及正確做法 | 1. 規范要求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 50116-2013)第 6.5.1 條?!緢D示 2】 2. 正確做法 | 應對措施及防治指南 | 火災光警報器應設置在每個樓層的樓梯口、消防電梯前室、建筑內部拐角等處的明顯部位,且不宜與安全出口指示標志燈具設置在同一面墻上。 |
問題 | 消防水泵房、發電機房、消防值班室、電梯轎廂內等未設置消防專用電話分機。 | 專業 | 4.2-18 | 電氣 | 問題描述及原因分析 | 1. 問題描述 消防水泵房、發電機房、消防值班室、消防電梯機房、電梯轎廂內、滅火控制系統操作裝置處等未設置消防專用電話分機?!緢D示 1】【圖示 2】【圖示 3】【圖示 4】【圖示 5】 2. 原因分析 1)設計人員對于消防作業的主要場所認定有誤; 2)后期改造增加消防系統,對于新增的消防作業主要場所設計遺漏。 | 規范要求及正確做法 | 1. 規范要求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 50116-2013) 第 4.7.2 條、第 6.7.4 條第 1 款?!緢D示 6】【圖示 7】【圖示 8】【圖示 9】【圖示 10】 ☆《消防員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GB/T 26465-2021)第 5.12.1 條、第 5.12.2 條。 2. 正確做法 | 應對措施及防治指南 | 1.消防作業的主要場所,消防水泵房、發電機房、配變電室、計算機網絡機房、主要通風和空調機房、防排煙機房、滅火控制系統操作裝置處或控制室、企業消防站、消防值班室、總調度室、消防電梯機房、電梯轎廂內及其他與消防聯動控制有關的且經常有人值班的機房,應設置消防專用電話分機。與這些部位的通信一定要暢通無阻,以確保消防作業的正常進行; 2.消防員電梯應有交互式雙向語音通信的對講系統或類似的裝置;轎廂內和消防員入口層的通信裝置應是內置式傳聲器和揚聲器,不能用手持式電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