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提到祖籍鎮江的新中國首位船舶院士楊槱,有網友后臺留言給我,說楊院士就是祖籍鎮江,跟鎮江有什么關系呀,讓我不要蹭關系。 我留言道:1980至1984年,楊院士在鎮江船舶學院工作并擔任副院長。他是一位有傳統文化情結的人,對家鄉一直很關心,前年在他給家鄉捐贈的書上,還有他不顧104歲高齡,欣然提筆的寄語和簽名,上面寫道:我的家鄉鎮江…… 今天我找到一些楊槱在鎮江工作的資料,分享給大家: 01 2021年5月,楊槱院士的兒子楊思遠來鎮江市檔案館特別捐贈了86件珍貴的文獻實物,當時我在現場,聽楊思遠先生講了楊院士在鎮江擔任鎮江船院副院長的往事: 鎮江史志辦副主任徐強接受捐贈時,回贈了一套《鎮江市志》。 楊槱院士雖年事已高,但他始終心懷家鄉,楊思遠我們,得知要給家鄉捐贈文獻資料,楊槱院士十分支持:“1980至1984年,家父在鎮江船舶學院工作過,他對家鄉一直很關心,我來鎮江前請他在捐贈的書上簽名,他不顧104歲高齡,欣然提筆。” 1955年,楊槱來到上海造船學院執教,不久后就任上海交通大學教務長兼造船系主任、船舶及海洋工程研究所所長。 特殊時期后的1979年,當時的六機部任命楊槱為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副院長,但因為一些特殊原因未能成行。 而在這之前,六機部考慮到鎮江船校師資和干部力量較強,設備和其他條件較好,過去又曾兩度升格為造船專科學校,根據船舶工業發展的需要,于是向國務院提出了將鎮江船校改建為鎮江船舶學院的建議。 經教育部決定,鎮江船校于1978年暑假開始參加全國高校統一招生,并于1978年12月正式批準升格為“鎮江船舶學院”。 鎮江船舶學院升格了,需要猛人來坐鎮啊! 于是,六機部改派楊槱到新成立的鎮江船舶學院當副院長,在1980年2月下達了正式文件。 楊槱也非常樂意到鎮江船院工作,當時的船院的主要領導,劉東明書記和肖流院長和他早就認識,是老朋友。 恰巧就在這時,上海交大成立了船舶與海洋工程研究所并任命楊槱為所長,交大要求楊槱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所,鎮江船院副院長先兼職。 因此四個月后,1980年6月,楊槱才到鎮江船院赴任。 ![]() 鎮江船舶學院院長肖流與副院長楊槱院士 ![]() 鎮江船院舉行教職工集體婚禮 (攝于1981年12月26日,左起第四為楊槱院士) 02 來到鎮江不久,1980年12月,楊槱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后稱院士),是新中國首位船舶院士。 隨后,他就開始主持并領導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海船穩性規范》,推動了中國船舶穩定性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工程經濟學理論,并在鎮江船舶學院的干部培訓班上講過"工程經濟學在船舶工業的應用"這一專題。 楊槱先生是在鎮江工作的時候當選為院士的,也是這段時期開始推進這項研究的,所以說,鎮江是“船舶工程經濟學理論”的發源地,也不為過。 當時,楊槱既是上海交大船舶與海洋工程研究所的所長,又是中國海洋學會副理事長、九三學社中央常委及上海市主委,中科院學部委員,工作很忙,因此在鎮江船院任副院長期間每個季度來鎮江一次,每次約一星期左右。 ![]() 鎮江船舶學院1981年建成的教學大樓 我通過搜集楊槱的幾個小故事,可以看到他的學習方法: 一是在鎮江工作期間,他每次來鎮江,都擠出時間到鎮江各地水域研究一番。曾任鎮江船舶學院院長辦公室主任的蔣安慶,陪同過楊槱先生到金山一帶考察過長江。 蔣安慶回憶道:當時我們驅車沿江一直到金山以西,下車后又在江岸邊步行了一段,那時的長江岸邊金山段一片灘涂,長滿了大片蘆葦,有些地段幾乎延伸到江中心,其間夾有許多草本植物,我記得他指著一些植物問我是否認識,說實話我雖然生在農村,但對這方面的知識卻少得可憐,我是一問三不知。通過這次近距離接觸這位大名鼎鼎的學者、長者,我覺得他平易近人,非常樸實,他童趣十足,好奇心很強。 ![]() 1982年6月,中船總公司有關領導視察鎮江船舶學院,院領導陪同合影(左一劉東明、左三楊槱、左五肖流) 蔣安慶還記得,楊槱剛到鎮江船舶學院時,在一次中層干部會議上曾對大家說過這樣的話:他雖然已經60多歲,但他仍然喜歡干前人沒有干過的事,喜歡探索新東西。 興趣,是最好的推動劑。 二是1992年,北大、清華和上海交大在上海聯合成立杉達高科技公司,提出以這三所名牌大學的退休教授為主,辦一所大學。既能培養人才,又能發揮余熱,大家一致推選70歲的楊槱當這個牽頭人。 他竟然和這批知名退休教授一起,克服了資金短缺、校舍短缺等一系列實際問題,在上海辦起了首個民辦大學一一杉達大學,還辦得風聲水起。 迎難而上,是成功的基礎。 三是88歲時,楊槱出版了《帆船史》和《輪船史》兩部著作,90多歲高齡時他仍熟練使用電腦相繼出版《話說中國帆船》《大航海時代》《人、船與海洋的故事》《鄭和下西洋史探》等多本著作。 他到耄耋之年,還堅持一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時,每天讀書、看報、收集材料、獨立思考,不停的寫稿件。他總覺得時間不夠用,不應該浪費一分鐘,勤勞一點,才可以衰老得慢一點。 每天堅持,人就不斷的進步了。 我覺得這些是我們應該向楊槱前輩學的地方,或許正是這些好習慣,成為楊槱院士攀登事業高峰的助力。 ![]() 2016年校領導赴上海看望楊槱院士 鎮江的高校領導,經常到上海去看望這位老院長。 而這位老院長也沒有忘記鎮江這所他工作過的地方,在今年江科大辦學90周年校慶即將到來之際,楊槱院士欣然提筆題詞: “建設一流的造船大學”。 ![]() 還是那句話,祝老爺子健康長壽。 推薦一本關于楊槱院士的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