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是一種常見的病癥,中成藥中比較常用的是龍膽瀉肝丸。而這種藥的功能是清肝膽,利濕熱,而肝膽濕熱正是引起帶狀皰疹的主要原因。那么,古代的中醫是如何發現這一點的呢? 古代中醫發現帶狀皰疹是因為像帶子一樣纏繞于腰腹,于是才有了這種叫法。但是,帶狀皰疹也可能長在臉上、頭上、腿上,甚至私密部位,這時候就需要結合其他癥狀來判斷。一般來說,舌紅苔黃膩代表體內有濕熱,這也是古代中醫總結出的四個字:肝膽濕熱。 龍膽瀉肝湯是一種經典名方,配方包括龍膽草、梔子、生地黃、當歸、車前子、木通、黃芩、柴胡、澤瀉和生甘草。這些藥物的作用是清熱瀉火、瀉濕除熱、疏肝解郁、滋陰養血、導赤瀉心火等。 其中,木通、澤瀉、車前子可以瀉濕除熱,而柴胡可以疏肝解郁,當歸、生地可以滋陰養血,生甘草可以調和藥性。 曾有一位中年女性患上了帶狀皰疹,焦樹德先生使用龍膽瀉肝湯治療,服藥三劑后疼痛減輕,紅疹開始干癟,說明體內的濕熱在一點一點退去了。接下來又服了五劑,最終痊愈。這一次經歷,讓這位外國友人大開眼界,徹底愛上了中醫。 除了帶狀皰疹,龍膽瀉肝丸還可以用于治療濕疹、玫瑰糠疹、蕁麻疹、脂溢性皮炎等皮膚病。但脾胃不好的人需要謹慎服用。 一位女性患上了帶狀皰疹,癥狀為肋部起了一串紅色的疹子,疼痛如火燒般難以忍受,舌苔黃膩,小便黃赤,大便干結。經過中醫辨證論治,焦樹德先生給予龍膽瀉肝湯治療,服藥三劑后疼痛減輕,紅疹開始干癟,繼續服藥五劑后痊愈。這一次經歷讓她深深地愛上了中醫。 最后,我把龍膽瀉肝湯用量寫出來:龍膽草6克、梔子9克、生地黃20克、當歸8克、車前子9克、木通9克、黃芩9克、柴胡10克、澤瀉12克、生甘草6克。 溫馨提示:本文所涉及之處方用藥,僅供臨床醫生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士請勿擅自試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