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橫骨: 【名詞釋義】 橫骨為恥骨之古稱,此穴在橫骨上緣,故名橫骨。別名:下極,屈骨,髓空,下橫,曲骨端,髓孔。 【定位】大赫下一寸,陰上橫骨中,宛曲如仰月中央,去腹中行各半寸。足少陰、沖脈之會。 (自肓俞至橫骨六穴,《銅人》去腹中行各一十五分,錄之以備參考) 標準定位:橫骨穴在下腹部,當臍中下5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仰臥位,當恥骨聯合上緣中點旁開中線0.5寸處取穴。 快速取穴:仰臥,恥骨聯合上緣中點,再旁開半橫指處即是橫骨穴。
![]()
![]()
![]()
【功效】益腎,填精。 1、橫骨穴具有益腎助陽,調理下焦的功效。 2、橫骨穴系腎經與沖脈之會穴,有調補肝腎之功,與任脈之曲骨平,其所治癥,為小腹滿、目赤、小便不通、陰器下縱引痛、五臟虛竭等癥。 【主治】主五淋,小便不通,陰器下縱引痛,小腹滿,目赤痛內眥始,五臟虛竭,失精。 1、橫骨穴主治前陰,肝腎及少腹等疾患:如小便淋瀝,遺精,陽痿,疝氣偏墜,遺尿,癃閉,經閉,少腹痛,脫肛,腰痛,少腹脹痛,小便不利,疝氣,陰痛,少腹脹,尿閉,睪丸腫痛,尿失禁,現代又多用橫骨穴治療腸疝痛,膀胱痙攣,膀胱麻痹,尿道炎,性功能減退,尿道炎,尿潴留,睪丸炎,盆腔炎,附件炎,閉經,月經不調,角膜炎等。 2、橫骨穴主治少腹脹痛、遺精、陽痿、遺尿、小便不利、疝氣。 3、橫骨穴主治陽痿,遺精;疝氣,陰痛,遺尿,小便不利;少腹痛。 4、橫骨穴主治少腹脹,小便不利,遺尿,尿閉,陽痿,遺精,疝氣,睪丸腫痛,尿失禁等。 5、現代又多用橫骨穴治療腸疝痛、膀胱痙攣或麻痹、尿道炎、性功能減退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尿道炎,尿潴留,遺尿,遺精,陽痿,睪丸炎;婦產科系統疾病:盆腔炎,附件炎,閉經,月經不調;其它:角膜炎。 【刺灸法】《銅人》灸三壯,禁針。 刺法:直刺1~1.5寸。注意:橫骨穴針刺前排空小便,并緩慢下針,以免刺傷膀胱。 灸法:可灸。艾炷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特效按摩】 用拇指指腹,從上向下推摩橫骨穴,每次3~5分鐘,可治小便不利、遺尿、遺精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穴位配伍】 1、橫骨配陰陵泉、三陰交,有清下焦,利濕熱的作用,主治小便不利,尿道炎。 2、橫骨配腎俞、關元,有溫腎壯陽的作用,主治遺精,陽痿。 3、橫骨配關元、氣海、腎俞、三陰交,治閉經。 4、橫骨配中極、三陰交,治遺尿。 5、橫骨配支溝、足三里、命門,治大便難。 【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少腹痛,溺難,陰下縱,橫骨主之。 2、《外臺秘要》:陰下縱,卵中痛。 3、《備急千金要方》:脫肛歷年不愈,灸橫骨百壯。 4、《針灸大成》:主五淋,小便不通,陰器下縱引痛,小腹滿,目赤痛從內眥始,五臟虛竭,失精。 5、《席弘賦》:氣滯腰痛不能立,橫骨大都宜救急。 【附注】橫骨穴是足少陰腎經與沖脈的交會穴。 ![]() |
|
來自: 奇奇中醫堂 > 《足少陰腎經穴位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