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早年經歷誕生于乞顏部南宋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8],鐵木真誕生于乞顏·孛兒只斤氏族的一個貴族家庭中。適逢其父也速該擊敗了塔塔兒部,并擒獲了兩個首領,其中之一名為鐵木真兀格,于是也速該給這個孩子起名為“鐵木真”,意為“鐵之最精者”。[8][3][9][10] 定親與喪父南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這年鐵木真九歲,也速該想要為他訂立婚事,于是前往他的母族,而在途中,也速該遇見了弘吉剌部人德薛禪。德薛禪得知此事,于是邀請他們父子去往自己家,他有一個女兒孛兒帖,孛兒帖此時十歲,正好大鐵木真一歲。也速該看到孛兒帖之后,便與德薛禪定下這門親事。也速該將鐵木真留在德薛禪家當“古列干”(未婚婿),自己一個人返程。[11][12][13] 也速該在歸途中途經塔塔兒部,正巧碰上塔塔兒部舉行宴會,按照草原“民族”的習慣,也速該下馬參加他們的宴會,但是塔塔兒部記起過去兩位首領被俘虜的仇恨,于是在食物中下了毒,也速該食后回家,不三日即中毒而死。[12]鐵木真就此失去了父親。[12] ![]() 孛兒帖畫像 被趕出部族與艱難童年也速該死后,鐵木真從未來岳父德薛禪處回家去。鐵木真一家唯有寡母孤兒,被部族族人欺凌,其中尤以泰赤烏欺凌更甚。部族中人以及也速該的屬下不想要奉一婦人童子為主,紛紛離去了,部眾多歸順泰赤烏[12]。近侍有脫端火兒真也將背叛,鐵木真親自哭著挽留他。脫端認為兩人的關系已經破裂,自己沒有必要留下,后率領眾人離去。[3][12] 等到鐵木真年紀稍長,泰赤烏人忌憚他。某天,他們的首領率領部眾蜂擁而至,前來捉拿鐵木真。鐵木真遁入帖兒古捏山,被巡邏的人抓到。后鐵木真乘機逃跑。泰赤烏的部下鎖兒干失刺隱將鐵木真藏起來,鐵木真得以逃脫。[2] 收集舊部鐵木真從泰赤烏部逃出來之后,將帳遷徙到合刺只魯格山的青海子。為了抵抗泰赤烏部,他選擇投靠克烈部首領脫里(即后來的王罕),鐵木真將妻子孛兒帖的陪嫁黑貂裘獻給王罕,黑貂裘是蒙古部落的瑰寶,是俺巴孩汗(成吉思汗曾祖父合不勒汗的堂兄弟和繼承者)的遺物,是當年俺巴孩汗同塔塔爾人和女真人作戰時常穿的戰袍。王罕大悅,于是為鐵木真召集舊部,歸附漸眾。鐵木真又將帳遷徙到客魯漣河上游的“不兒吉之地”。[2] 統一蒙古就任可汗,鞏固勢力南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鐵木真此時27歲,成為可汗,并立即建立起一套鞏固自己統治地位的制度。他任命親信組建了一支精悍隊伍,為以后的連年征戰統一打下了基礎。[14]最初,鐵木真的領地狹小,勢力范圍不大,并未引起其他部落的忌憚。乞顏部以鐵木真為首,只控制了怯連綠河(今克魯倫河)上游的一小塊地方。為了擴張自己的勢力、鞏固政權,在他當上可汗后,鐵木真立即派遣使臣向王罕(克烈部首領)報告,以強大的克烈部作為自己的靠山。[14] 十三翼之戰金明昌年間(1190-1195),鐵木真的勢力逐步壯大,引來了盟友札木合(札答闌部首領)和泰赤烏貴族的不滿,鐵木真與札木合二人幼時曾在斡難河上擊髀石玩,因此結為“安答”(即兄弟),但札木合與泰赤烏無法容忍鐵木真這個新的勢力出現。正好此時札木合的弟弟因搶劫鐵木真的馬群而被乞顏部射殺,于是札木合便以此為理由,召集十三個部落向鐵木真發起進攻,雙方在答蘭版朱思之野(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溫都爾罕西北)交戰[15]。札木合以十三部進攻鐵木真,鐵木真便將自己的軍隊分為十三翼以抗擊札木合,并選擇暫避鋒芒退至斡難河畔與其周旋,最終以札木合無奈退兵結束。此次戰役鐵木真雖然未敵札木合,但札木合大肆殘殺,他的殘暴手段使得他的部眾產生了強烈不滿,反向幫助鐵木真收獲了民心,鐵木真的勢力不減反增,反而札木合勢力受到了相對削弱。[16][15] 斡里扎河之戰但是此時鐵木真領導的乞顏氏內部的矛盾也暴露出來,以撒察別乞為首的部分貴族不甘心受到鐵木真的管轄,一直暗中爭權奪位。他們在攻打塔塔兒的戰役中不聽從號令,趁機抄掠了鐵木真的老本營。在擊敗塔塔爾部后,鐵木真便乘勝揮師俘虜了這部分貴族叛軍,并吞并了他們的部眾。經此一戰,對內鐵木真不斷削弱乞顏部貴族的權力和地位,對外因金朝授予鐵木真蒙古軍統領一職,他的政治權利得到了極大提高。[17] 合蘭真沙陀之戰南宋慶元六年(公元1200年),鐵木真與王罕共同擊敗泰赤烏,之后鐵木真在呼倫貝爾草原大獲全勝;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徹底殲滅塔塔兒部。自此之后,鐵木真的勢力再次壯大,蒙古高原大部分地區都在其統治范圍內。[18]嘉泰三年(1203年),對鐵木真勢力有所忌憚的王罕以許婚為由對鐵木真設下宴會,準備在宴會上借機殺死鐵木真,但是失敗了。于是在事跡敗露后,王罕的兒子桑昆發動偷襲,鐵木真只能倉促迎戰,最終寡不敵眾,軍隊潰散。[18] 戰爭失利后的鐵木真表面上向王罕假意求和,暗地里重整軍隊、收集部眾,又恰逢王罕叛部叛變失敗前來投奔,鐵木真的軍事力量重新得到發展壯大。鐵木真趁王罕大擺宴席慶祝時對其發動偷襲,最終消滅了以王罕為首的蒙古最為強大的部落克烈部及其部眾。[18] 征服乃蠻,降服殘部嘉泰四年(1204年),乃蠻部聯合其他部落殘部共同進攻鐵木真,鐵木真迎戰大敗太陽汗,并征服了其所屬的乃蠻部落。同年冬天,鐵木真北攻篾兒乞部,降服了麥古丹、脫脫里、察渾三姓部眾,殘部逃奔乃蠻的不欲魯汗。[18] 建立帝國開禧二年(1206年),鐵木真完成了統一蒙古的大業,建立蒙古汗國,定都和林(蒙古鄂爾渾上游喀爾和林)。蒙古汗國的建立結束了蒙古高原長期混戰的局面,使眾多復雜的部落合為一個統一的蒙古民族,建立了蒙古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18] 南進五征西夏元太祖四年(1209年),蒙古軍第三次大舉攻夏,[19],鐵木真攻入河西,夏國主李安全派他的世子率領軍隊前來挑戰,被蒙古軍擊敗。俘獲了西夏軍隊副元帥高令公,接著攻克烏梁海城,俘虜城內太傅西壁氏。進軍深入攻克夷門,又打敗西夏軍隊,殺了西夏將領嵬名令公。進圍夏都城中興府(今寧夏銀川),鐵木真下令引河水灌城,由于外堤決,反而倒灌進蒙古軍營,蒙古軍只得撤圍,派遣太傅托答前去西夏議和,最終迫使夏國主李安全獻女求和,同意附蒙攻金。[21]中興是西夏都城,這一戰鐵木真的軍隊已經逼近西夏都城,所以稱之為“城下之盟”。[20]元太祖十二年(公元1218年),蒙古軍又包圍了西夏都城,當時的夏國主李遵項即位,聽到消息后投奔西涼。第二年(公元1219年),由于西遼國殺死了使者,鐵木真才商議西征,西夏也乘機假意請求和,并且請求派軍隊跟隨,蒙古軍才從西夏撤退。[19][20][21] 元太祖二十一年(公元1226年),鐵木真第五次征討西夏,這也是滅亡西夏的最后一戰。當時夏主李遵項將國君之位傳給他的兒子德旺。鐵木真因為之前西夏有過幫助蒙古軍征討西夏的諾言,便等到軍隊出發時向西夏征兵。西夏的大將卻反悔,稱等到蒙古兵敗之時再出兵相助,因此惹怒鐵木真。等到蒙古征討西域返回之后,因西夏“不遣質子,又收納敗亡”,征討西夏。次年(公元1227年)七月,西夏新主李晛派遣使者投降,只請求寬限一月再獻城,在這約降期中,鐵木真病逝。秘未發喪,等到約定的期限,西夏主出降,蒙古軍撤退。西夏滅亡[22]。 攻金之戰元太祖六年(公元1211年),鐵木真率兵南下,攻打金國,兩國早就結怨,鐵木真的先祖俺巴孩就是被金人釘死在木驢上,再加上金朝新君完顏永濟怯懦,正是進攻的好時機。在出兵前,為了提升士氣、祈求勝利,鐵木真向天禱告,以復仇之名請求諸神相助。[22][23] 公元1211 年到公元1217 年夏,這一時期內鐵木真一直親自帶兵作戰,在他的指揮下,大將哲別攻占了烏沙堡,乘勝攻占昌桓扶等州。同時術赤、察合臺、窩闊臺等將領也先后取得勝利,攻破云內、東勝、武、豐、朔等地。到了八月,金西京留守行樞密院兼安撫使石烈執中胡沙虎從西京率領七千士兵前來支援,在野狐嶺與蒙古軍大戰,不敵,金軍大敗,只有主將石烈執中帶著少數人逃到了中都。這一戰嚴重影響了金軍的士氣,同月,金軍將領承裕手握十余萬大軍,亦不敢與蒙古軍作戰,一路逃至宣德。[24] 后兩月內,蒙古軍攻占金大片地區。到這年十一月的下半月,由于蒙古軍屢攻中都不下,加之金各地援兵也逐漸趕到,在掠奪了大量珍寶財富后,蒙古軍開始陸續撤軍,退回蒙古高原。十二月,哲別率領蒙古攻克了東京城。[24] 元太祖八年(公元1213 年)秋七月,鐵木真第三次南下攻金,德興府再度被攻破,蒙古大軍進至山(今北京延慶),隨后分兵三路,攻掠各地。次年(公元1214 年)春,蒙古大軍在中都城下會師,鐵木真駐營于中都北郊。此時鐵木真還沒有打算滅掉金朝,于是派遣使者進中都城議和,金宣宗以歧國公主及玉帛、童男女五百、馬三千向鐵木真求和,雙方達成和議。于是鐵木真率領蒙古軍退出居庸關,駐夏于魚兒泊。[24] 此后,蒙古對金的作戰主要分為二個階段,從公元1217 年秋到公元1229 年,由華黎父子主要負責對金戰事(公元1217~1223 年)春由木華黎負責223 年春木華黎死后,由其子李魯繼續負責);從公元1230 年至公元1234 年春,則由闊臺與拖雷兩人分別帶兵攻金,最終與南宋聯合滅金。[24] 西征鐵木真本無意西征[25]。鐵木真最初與西域保持通商,并與花刺子模結成友好關系。花刺子模中康里人占據著相當大的權力,士兵多數都是康里人,花刺子模王的母親也是康里人,由于這些原因,花刺子模王難以有效管制康里人,使他們長期作威作福。其中錫爾河濱的訛打刺城城主是花刺子模王母親的弟弟,他將隨商人同行的四百多蒙古人都認作是奸細,全部抓起來殺掉,只有一個人逃脫,并將此事上報給鐵木真。此事成為了鐵木真西征的導火線,[26]于是宋嘉定十二年乙卯(公元1219年),鐵木真率兵西征,留弟弟斡赤斤鎮守。鐵木真兵分四路: 三子窩闊臺、次子察合臺攻訛打刺城;長子術赤沿著錫爾河而下,攻打西北一帶;諸將托海等沿著錫爾河而上,攻打東南一帶;鐵木真率領四子拖雷渡過錫爾河攻打布哈爾,斷絕花刺子模的援軍,以及新舊兩都之間的交通。[27] 最終攻破花刺子模,花刺子模王輾轉進入了里海小島,最終死去。王子逃向哥疾寧(即今阿富汗喀布爾西南加茲尼),鐵木真追擊王子并攻破了哥疾寧,攻占印度北境才回。哲別、速不臺兩位配合主力軍作戰的部隊將領繞過里海,翻過高加索山,攻占西北各部落。欽察的酋長逃向阿羅思(約當今烏克蘭基輔及俄羅斯莫斯科一帶地區),[3]鐵木真又追擊并打敗了他,平定康里才返回。[3][9][10][11][25][27][28] 人物逝世去世在鐵木真臨終時,為了保障順利攻下西夏,下令秘不發喪,并在初病之時,私下囑咐窩闊臺與拖雷,等他死后,擁立窩闊臺為主,不能使察合臺生亂心。在彌留之際,留下遺囑詳細交代連宋攻金的形式。[30]蒙古諸將遵照鐵木真的遺言,秘不發喪,直到成功將西夏滅亡之后,才護送鐵木真的靈樞返回三河之源地區的斡耳朵。即薩里川(撒阿里草原)哈老徒行官。[4] 加謚人物舉措政治確立千戶制1206年春,鐵木真建立蒙古國。為了更好地管理百姓,鐵木真將國內百姓按照“千戶”編組,共編成九十五個組,同時任命開國功臣與貴戚擔當千戶長,他們襲領有各千戶。每個千戶之下有若干百戶(幾個到十幾個,平均數為十個左右);每個百戶之下又有若干個十戶,建立起了對百姓的有效管理。[31] 軍事怯薛制1204年春,鐵木真建立怯薛制(即護衛軍),怯薛共1550人。他們分為兩班輪值,每班三晝夜。蒙古國建立后,為鞏固統治,加強集權,鐵木真將護衛軍擴充為一萬名,其中宿衛一千名,箭筒士一千名,侍衛八千名。[32] ![]() 怯薛軍 文化創制蒙古文字在蒙古國建立之前,蒙古各部并沒有自己的文字,各部落都依靠刻木記事或相約以言。鐵木真在與乃蠻部的戰爭中,俘獲了畏元兒人塔塔統阿,塔塔統阿精通畏死兒文字,鐵木真于是命他“教太子、諸王以畏死字書國言”,也就是用畏元兒字母書寫蒙古語,從而創制了畏兒字蒙古文,從此有了蒙古文字,對蒙古文明的發展起到了重要推進作用。[33] ![]() 蒙古文字 制定《札撒大典》元太祖十四年(公元1219 年),此時蒙古已經滅掉了西遼,在起兵攻打花刺子模之前,召開大會,在諸王諸將中間“對自己的領導原則、律令(撒)和古來的習慣(約孫)重新作了規定。”他命令將這些札撒、訓言、約孫用兒字母蒙古文記錄在卷冊上,稱為《札撒大典》。[34] 公元1225年夏,鐵木真頒布了札撒(法令)和必里克(訓言)。至此,《札撒大典》(又譯《大札撒》)已編集完成,被他傳旨頒布。[34] 人物傳聞出生傳說在鐵木真出生時,斡難河畔的溫孛勒答黑下了一場潔白而透明的“乳雨”,雨后,天空出現銀白色長虹,兩端搭入天際,久久掛在天上。這時出生的鐵木真“眼神如火,容顏生光”[9],“手握凝血如赤石”,[3]形似“蘇魯錠”[9],蘇魯錠狀如長矛,是蒙古族戰神的象征。[3][9] 人物評價鐵木真在歷史上是一位極具爭議的人物,從功績來看,他統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國,結束了蒙古草原各部族之間分裂的狀態,促成了整個蒙古民族的團結統一,對民族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從個人能力來看,鐵木真具有杰出的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實踐家”。鐵木真一生戎馬征戰,留下了極為豐厚的軍事學遺產,在蒙古族歷史上、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都鮮少能有人與之相較。[35]從世界格局來看,鐵木真也曾帶兵西征,打破了中西方彼此孤立的局面,是“打破東西方壁壘的千年偉人”,也有效地促進了中西方的交流與了解,如中國學者德山先生在《元代交通史》中曾指出:“國際陸路交通是鐵木真祖孫三代三次西征的產物。[26]。 《元史》對鐵木真評價很高:“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滅國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勛偉跡甚眾,惜乎當時史官不備,或多失于紀載云。”[6]認為他有雄才大略,建立了相當奇偉的功業。《新元史》中也給予了他很高評價:“太祖龍興朔漠,踐夏戲金,蕩平西域,師行萬里,猶出入戶悶之內,三代而后未嘗有也。天將大九州而一中外,使太祖抉其藩、踏其途,以窮其兵力之所及,雖謂華、夷之大同,肇于博爾濟錦氏可也”,認為鐵木真一生戰果赫赫,在中華歷史上少有與之相較者,也指出了鐵木真對于世界民族融合與發展地重大意義。[5] 人物爭議出生年代鐵木真出生的年代,學者各有爭議,主要分為兩派。 中國的史書大多認為是在宋紹興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162年。但是在國際上,尤其是波斯以及阿拉伯人的著作中,認為應當是在宋紹興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155年。 《元史新編·太祖本紀》中記載:“汗,生于金世宗大定二年。“《圣武親征錄》中記載,公元 1203 年鐵木真消滅克烈部王罕后,此時已經四十二歲,根據《元史新編》以及《圣武親征錄》倒推逆推,鐵木真應該是在南宋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出生的。只有《新元史》說他出生在紹興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蒙古人的史書(《蒙古源流》、《金國舊史》、《元秘史》)中,并沒有提及鐵木真合適出生,只記載了他的父親也速該逝世的時候,鐵木真只有九歲。《秘史·注》中說也速該死的那年是宋孝宗乾道六年,也就是公元 1170 年。根據其倒推,鐵木真應該出生在公元1162年。 而《西史》中記載的,除了刺木哥撰寫的《馬哥波羅游記》中稱鐵木真出生在1162年,其他的史書都根據成吉思汗豬年出生豬年死亡的傳說,認為他是公元1155年出生的,按照陽歷,壽命應當是七十二歲。[7] 稱號含義堅強偉大之意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多桑和拉斯特的看法是一樣的,都認為'成吉思汗'是堅強偉大之意。后來他們又解釋到,'成吉思汗'與'[38] 海洋之意神話傳說《蒙古世系譜》一說中記載:'生汗因名汗曰忒木津(即鐵木真)汗生七日有[38] 死因人物關系家世
兄弟姐妹
后妃鐵木真一共有后妃(可敦)四十多人(一說五百人),大部分是從各部落、各國擄來的。同時冊立四位大皇后。她們分居在四個斡魯朵(宮室)中。每個斡魯朵排名第一位的,既是該斡魯朵的首領,其余后妃按實際地位排名(僅分為皇后、妃子)。所有后妃中,又以第一斡魯朵的正妻、出身弘吉剌部的孛兒帖的地位最高。
子女主詞條:黃金家族
鐵木真的女兒有:
參考文獻[39][40] ![]() 成吉思汗親屬表 后世紀念陵墓成吉思汗陵,史稱“成吉思汗八白室”,是由八座可以移動的氈帳組成,13世紀初建成后輾轉大漠南北,15世紀中葉駐牧鄂爾多斯,清初移奉伊金霍洛旗巴音昌呼格草原,1954年建成雄偉壯麗的成吉思汗陵園。[41] 鐵木真陵旅游區占地面積10平方公里,控制面積80平方公里。[41] 成吉思汗靈櫬于1939年6月10日從伊金霍洛起靈,經延安、西安于7月1日到甘肅省榆中縣興隆山。1949年8月初,蘭州解放前夕再遷移至青海省塔爾寺,1954年4月初返回故地伊金霍洛。這次成吉思汗靈櫬的遷移,歷史上稱為“鐵木真陵西遷”。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準并撥專款興建成吉思汗陵園,并于1956年落成,將分布于鄂爾多斯各地的成吉思汗八白宮等圣物全部集中于成吉思汗陵園供奉。[42] ![]() 成吉思汗陵 紀念館成吉思汗紀念堂以實物、雕塑、繪畫、圖片文字等形式,記錄和反映成吉思汗橫掃歐亞大陸的赫赫戰功以及蒙古大帝國的壯觀與輝煌[43] ![]() 成吉思汗召 相關影視作品
參考文獻[45][46][47][48][49][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