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文廟里的孔子塑像 這是一個小故事。 孔子與弟子們在陳國被斷絕糧食的時候,跟隨的人都病了,軟綿綿的,都有點爬不起來了。 子路因此很生氣,因為他覺得他們行的都是君子之事,自己的老師孔子更是一等一的圣賢,怎么也不應該遭受這樣窮困的局面。 他想不通,而且又敢直言,所以走到老師面前便說: “君子也會有這樣的窮途末路嗎?” 面對這個耿直又生猛的弟子,孔子看他怒火中燒的樣子,隨機給他上了一課,認真地說: “君子面對窮困,能夠堅持安守;小人就不一樣了,小人一旦窮困到這個地步,就什么也不顧忌、什么也不管了。” 子路聽到老師這樣說,想想確實有道理。 再看看自己的樣子,成何體統? 所以誠惶誠恐,虛心接受了老師的批評,再不多說。 屏住呼吸,再不多言。 于是,大家便只能聽見子路空肚子里的咕嚕聲了。 子路有點尷尬,大家卻笑了。 這也算窮困當中的一段有趣插曲。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這里的君子,是指有德行的人。 這句話提醒我們該怎樣面對困難。 “素富貴行乎富貴,素患難行乎患難,素夷狄行乎夷狄,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無論在什么情況下,該面對的就坦然面對,而不是氣急敗壞、失去法度。 我們應該做這樣的君子。 《論語》中的原文為: 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