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噴學說:是的,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 記得當年和單位的師傅一起下鄉,不知怎么說起“沒吃過豬肉,沒見過豬走”,等師傅嘴里有點不高興才知道無意間說出了他的短處:有點胖。 瘸子面前不說短、胖子面前不提肥,這大約是我們的教訓,馬肚子不是打的,打的應該是馬屁股,據說龍喉下直徑一尺地方的鱗是倒長的,無論是誰觸摸到這一部位,都會被激怒的龍殺掉。 馬雖然殺不了人,但可以把你掀翻在地。所以的確不能打那里,要打屁股,它才能為你服務,不過現在馬已經退出了代步的工具,記得八十年代我的表姐結婚的時候還是騎俺街坊的馬,現在車是越來越豪華,不知將來會不會用飛機。 記得問過修鞋匠,牛的哪里皮做鞋最好,人家說是牛屁股的地方,經常被鞭子打,那里的皮最柔軟和結實。不過如今未必了,現在的牛大多不用趕在后面種地了(當年的我們周歲抓鬮的時候牛鞭子是必備的),大部牛就一種職能--和豬差不多,人類養他們就是為了吃它們,所以應該那里的皮都差不多,尤其現在人做的皮一般人不懂得,還很柔軟,比真皮好多了。 不過,牛肚子下面的肉比較好吃,學名叫牛腩,一般老百姓叫肚繃子,是一道好菜,一般的理解,經?;顒拥牡胤綘I養最高了,這個地方不活動,味道也不錯,大約營養不好吧。 如今我們不這樣用這個成語,是“力所不能及”的意思,當年我學這個成語,想馬屁股都能打的到(馬鞭子是打屁股的,想當然那里必須打得到,否則,怎么會是馬鞭子呢),怎么馬腹打不到呢?而且初中三年級時有次考試的作文題是“鞭策”,很難想象,當時的我竟然不知道這個詞的意思,胡亂寫了“辯”和“策”的辨析,當然也認為“策”還是鞭子的意思,而且豬腿拉狗腿的說起“項羽和拿破侖”有人說是“項羽拿千斤破輪”。我靠,它其實就是自己在某次事件中獲得督促、激勵。 唉,字面意思害死人,據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意思是“如果人民的素質高,就給他們自由寬松的環境;如果人民的素質不高,就要教化他們。”而不是“對于老百姓,只能使他們按照我們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們懂得為什么要這樣做?!?/p> 我們已不知道這些成語乃至詞語是怎樣演化的,是不是若干年后他會變成別的什么樣子,也有可能,現在“同志”和“小姐”不是沒法叫了嗎? 而且有人直至漢字簡化:親不見,愛無心,產不生,厰空空,麵無麥,運無車,導無道,兒無首,飛單翼,有雲無雨,開関無門,鄉里無郎,聖不能聽也不能說,買成鉤刀下有人頭,輪成人下有匕首,可魔仍是魔,鬼還是鬼,騙還是騙,貪還是貪,毒還是毒,淫還是淫。 唉,能人多呀! |
|
來自: 新用戶3951uudG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