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慢性胃炎,是以胃脘部脹滿、隱痛、噯氣、呃逆、惡心,以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不調等為主要表現的證候。臨床可將慢性胃炎分為胃陰虛型、脾胃虛寒型、胃氣虛型、肝氣犯胃型、濕熱中阻型等。 1、胃陰虛型:以胃脘部隱痛、痞脹、胃脘部灼痛、饑不欲食、口干、大便干結等為主要表現,臨床可使用養胃舒膠囊、摩羅丹等中成藥進行治療; 2、脾胃虛寒型:以胃脘冷痛、綿綿不已、噯氣、惡心、嘔吐等為主要表現,臨床可使用理中丸、小建中湯等中成藥進行治療; 3、胃氣虛型:以胃脘隱痛、喜溫喜按、勞累后加重、食少、或胃脘嘈雜、氣短乏力等為主要表現,臨床可使用黃芪建中湯、香砂六君子湯等進行治療; 4、肝氣犯胃型:以胃脘脹痛、痛勢急迫、連及胸脅、噯氣、煩躁易怒、泛酸,以及食少、納呆等為主要表現,臨床可使用柴胡疏肝散、逍遙丸等藥物進行治療; 5、濕熱中阻型:以胃脘疼痛、痛勢纏綿、午后為甚、口干、納呆、腹脹、小便色黃、大便不暢等為主要表現,臨床可使用清中湯、承氣丸等中成藥進行治療。 除上述分型外,還有脾胃虛寒型、胃陰陽兩虛型等,不同分型,給予的中藥也有所不同。建議在中醫指導下辨證論治,以免錯誤用藥影響病情恢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