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蒲導讀 在蒲公英項目第18期的收官之際,兩場精彩的7分鐘演講聚焦了女性力量與愛和權力兩個充滿深意的主題。 女性的力量究竟是什么? 對此,外部世界經常給我們很多似是而非的答案,常將女性之愛局限于柔弱與被動,而將權力視為難以公言的禁忌。然而,并沒有什么“只能如此”,女性的真正力量在于打破這些刻板印象,以行動贏回主導權。 本文長度約為913字,閱讀全文大概需要3分鐘。 1 趙喜玲:愛與行動 ![]() ▲喜班演講照片 喜班的分享一如既往地充滿了激情與感染力。通過鮮活的案例,喜班詮釋了愛是付出、鏈接、和正向表達的力量。她強調,愛需要不斷學習,并且有意識地去主動行動。 期待可能會帶來壓力,而接納和鼓勵才能讓人真正感受到愛的力量。真正有力量的愛是一種行動的原則,它不畏懼無私奉獻,也不畏懼可能的辜負,因為不被回報和結果所定義的行動本身,就是愛的體驗。 ![]() 2 畢楠:女性與權力 ![]() ▲畢楠演講照片 畢楠的演講啟發(fā)于一本有趣的書《權力:為什么只為某些人所擁有》。 她指出,權力常被誤解,也會被有意無意地貼上負面標簽——尤其是當它和女性相關的時候。 而畢楠的演講,則突破這兩層迷思,首先澄清了「擁有權力的好處」—— ![]() 女性在社會生活中往往與「被動」相連,而權力是一個充滿著主動意味的概念。由此,似乎一個符合主流想象的「好女性」,只能自覺地居于一個被支配的位置,有力量、有野心,愿意盡力爭取權力的女性,則往往被視為開始拉進與惡的距離。 事實上,從客觀上講,最終擁有權力的人,往往也共享一些特征: ![]() 有趣的是,隨著畢楠的講述,我們會發(fā)現,這7種特征,實際上都未必直接和「霸權」與「強勢」相關,而是理所當然地包括了人的主體性和自我價值實現的內涵,這中間并沒有性別之分,而作為長期被強調以恭順為性格特點的女性,則更應該主動爭取自己的權力。 在第18期蒲公英開始時,我們就確定了SHERO之旅的主題。對于渴望自我成就的女性來說,必須面對的兩大課題就是如何在勇敢爭取權力的同時,仍堅持愛的原則。在18期結營之際,兩位種子的精彩演講再次為我們敞開了思考的大門。 撰稿/何忻 審稿/董雪 主編/雯婷 旭旭 美編/卜媛 劉爽 傳播矩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