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藏象學》、《中醫痰病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有人跟我說,中醫難學。針對同樣一個事兒,偏偏有不一樣的方子。每個方子的特點、組成、性能,得背清楚。這是在是傷腦筋。 我說,對啊,這就是中醫的特點。它很細膩,甚至細膩到有點墨跡。 旁的不說,咱單說這健脾除濕吧。前幾天,我講到苓桂術甘湯,治療中陽不足,痰飲停胃。此外呢,還有一個方子,叫香砂六君子湯。它的特點和功效,就略有不同,主治也不一樣。 咱們今天聊聊這個事兒。 來,我給你說一個引人思考的案例。 說有一個女子,當時是46歲。什么毛病呢?嗓子啞了,說話聲音嘶啞,甚至根本聽不清她在講什么。 怎么辦?她倒是很相信中醫,就去看了。 當時,醫家想,嗓子啞,那肯定是肺胃有熱邪,導致咽喉不利。于是,就用很多清熱養陰利咽喉之品。效果,不好。 患者換了醫院,大夫給的方法,幾乎和前面一模一樣。效果,還是微乎其微。 家里人想,算了,別看中醫了,趕緊到耳鼻喉專科醫院瞧瞧去。結果,這一查,確診慢性喉炎。怎么治?抗生素加激素治療。 患者心想,這回該好了吧?哪成想,效果還是不行。 轉眼間,半年過去了。患者久治不愈,心急如焚,覺得自己可能一輩子要當啞巴了,于是以淚洗面。 后來,此人經人介紹,找到當時河南省的一位醫家,姓馬。這都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事兒了。 刻診,患者脈象沉而細軟,苔白膩,舌淡。細問得知,患者現在確實是聲音嘶啞,咽喉特別干燥。細問得知,患者現在食欲不好,平時容易肚子疼,感覺胃脹腹脹,腸子稍微吃得不對,就開始叫喚,大便一次跟著一次,質地稀薄,還容易噯氣。整個人顯得精神困倦。 看到這里,醫家表示費解:從先用藥,都是在清熱滋陰。但患者這個狀態,哪來的熱邪呢? 于是,醫家果斷轉換思路,書方一首。但見—— 黨參、白術、茯苓各15克,陳皮、法半夏、木香、砂仁、甘草各9克,一共開3劑,水煎服。 結果如何?患者服用3劑以后,歡天喜地來告,說聲音已經恢復了很多,比較洪亮清稀了。半年的頑疾,想不到三劑藥就好了。 此后,效不更方,再投兩劑以善后。 這就是醫案的基本經過。它最初刊載于1991年的《新中醫》上。 這其中的道理,你我一說即破,很簡單。 你看啊,這個患者,主訴是咽喉干燥,聲音嘶啞。這一看就知道,是缺少津液滋潤,有火,對吧? 好,現在的問題是,患者為啥缺少津液,為啥有火。 這個火,真的是肺胃有熱,反上來,“燒壞”了咽喉所致嗎?津液的虧虛,真的是肺胃之火灼傷所致嗎? 事實證明,不是啊,真的不是。你看患者的舌脈,沉而細軟,舌淡苔白,哪來的火熱之象呢?真有火有熱,勢必舌紅苔黃,脈象弦數才是。 其實,這個患者的真正問題,在于濕濁困脾。 你看白膩苔,這是濕邪上犯。患者腸鳴便溏,這是濕邪困脾,運化失常。脾為濕困,胃氣不降,所以患者噯氣、沒食欲。濕邪中阻,脾胃氣機升降失常,所以他脘腹脹滿疼痛。 脾,是水谷精微、氣血津液的生化、輸布中心。人體有滋潤作用的津液,靠脾來生成,更要靠脾來輸布。現在,脾為濕困,它不干活了,這津液還從哪來,靠啥輸布呢? 于是,患者就出現了咽喉的干燥、聲音的嘶啞。也就是說,他這個津液虧虛,是脾虛帶來的。 有人會問了,既然是有濕邪,那患者的咽喉,為啥會干呢?濕邪,應該滋潤的才對啊! 我跟你說,濕邪就是濕邪,津液就是津液。濕邪,起不到津液的滋潤作用。一個好人,一個壞人,你能指望壞人替好人做好事?不可能的。 所以,這個患者應接受的治療方案,就是健脾化濕。由于腹脹胃脹,所以還得行氣理氣。 你看當時醫家用的配伍—— 黨參、白術、茯苓各15克,陳皮、法半夏、木香、砂仁、甘草各9克,一共開3劑,水煎服。 這里頭,黨參、白術,健脾益氣。白術還可以燥濕。茯苓在健脾的同時,也能利濕。 陳皮,行氣化濕。法半夏,燥濕降逆。木香和砂仁,行氣消脹,還能輔助化濕。半夏、木香、砂仁和陳皮四味藥,基本解決了患者胃脘腹部脹滿的問題。 如此,患者中焦脾胃的問題解決了,津液能自然生成和上承到咽喉,說話聲音自然恢復了。 讀者朋友,你記住,這就是非常典型的香砂六君子湯的運用。黨參(原方用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為四君子,用于健脾益氣。加上陳皮和法半夏,可以增行氣除濕降逆之效。這就是六君子。又加木香砂仁來消脹除滿,這就是香砂六君子。香砂六君子的基本功效,就是益氣健脾,行氣化滯,改善脾胃氣虛、痰阻氣滯的問題。患者的表現,一是脾胃虛弱,二是濕氣大,三就是脘腹脹滿。醫案里這個患者,三樣都占了,所以用上就特別有效。 其實,這個香砂六君子湯,文老師也不知道講了多少次了。每一天,我都能在后臺上看到,讀者朋友留言,詢問道:“我大便粘馬桶怎么辦?我大便不成型怎么辦?我齒痕舌苔白膩怎么辦?”。那怎么辦啊?方法太多了。就看你認得準不準。香砂六君子湯,特色鮮明,主治清晰,該不該用,適合不適合用,您應該明白了吧? 好了,這個事兒,我就說這么多。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