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寫日記的1873天。 患者,女,14歲。
現病史:2021年前始出現頭暈,與體位改變有關,伴耳鳴、惡心,無肢體乏力,無視物旋轉,無暈厥,經期頭暈無明顯加重。
中藥5付,每天一劑,水煎,口服
中藥5付,每天一劑,水煎,口服。
耳鳴,欲嘔,口干口苦,胸脅悶脹辨證為少陽證。 平素肢冷,舌淡潤,苔白膩,脈沉細辨證為太陰證,改變體位性頭暈,可以辨證為水飲上沖, 太陽、少陽、太陰合病夾有水飲上逆。 在這里選擇柴胡桂枝湯合苓桂術甘湯加減,柴胡桂枝湯是小柴胡與桂枝湯的合方,其中桂枝湯解肌發表,調和營衛,是治療太陽中風表虛證的主方。 小柴胡湯和解少陽,是治療邪傳少陽,出現口苦,目眩、胸脅苦滿的主方。 這種表未解又兼見少陽證者,稱之為并病,當以柴胡桂枝湯綜合調治。 苓桂術甘湯是治療水飲沖逆所致頭暈的首選方。水濕停滯,清陽不升,濁陰上冒,故頭目昏眩,白術和澤瀉二者合為澤瀉湯,具有利水除飲,健脾制水之功。 天麻是治療頭目眩暈的要藥,無論虛實均可運用,且加入天麻還有半夏白術天麻湯的意義,具有化痰熄風,健脾祛濕之功。龍骨牡蠣二者固澀止汗,且與桂枝甘草同用還具有潛陽之意。
故去柴胡桂枝湯,只用苓桂枝甘湯治療,加用陳皮即可配合茯苓、白術健脾利濕,又可增強半夏燥濕化痰之功,而且體現了治痰先理氣,氣順則痰消之意。
同時,病邪又有向里傳變的趨勢,并發微嘔,心下支結,脅下逆滿,此邪郁少陽,上擾于胃,樞機不利,膽經瘀熱所致。少陽證具又有太陽表邪未解,此是太少并病,故用小柴胡湯與桂枝湯合方為治。
中陽不足,氣化不利,脾不運濕,聚濕生痰成飲。 水飲停于胸脅,則胸脅脹滿; 痰飲阻遏上升之清陽,則頭目眩暈; 水飲上凌心肺,則心悸,短氣而喘; 舌苔白滑,脈弦滑,均為水飲內停之征。 治宜溫陽健脾化飲。 方中茯苓甘淡性平,既健脾益氣,又利濕化飲,為君藥。 飲屬陰邪,非溫不化,故以桂枝為臣藥,溫陽以化飲。 苓、桂相伍,一利一溫,濕邪去有利于陽氣得復,陽氣得復又有利于祛濕。 以白術為佐藥,健脾祛濕,脾氣健則水濕得運。以甘草為使藥,調藥和中。 藥僅四味,配伍精當,溫而不燥,利而不峻,諸藥相協,補土制水以消痰飲。 共奏溫陽化飲,健脾利濕之功。 整理丨曾春 編輯丨林佳明 林佳明,來自欽州,默默的努力及傳講中醫,傳承經方。 從事六經經方辨證傳承工作,目前與利城老師已經開展了18期全國基層經方傳承班。 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利用周末在基層開展經方義診工作,深受百姓歡迎。 2022年7月,與利城老師出版了《林佳明經方實踐錄》。 ![]() 算是對自己學習經方6年的一個小結。 崇尚仲景醫學,六經辨證,運用經方治療常見病、多發病,做經方一代傳人。 善于運用中醫經方治療本專業常見病、多發病、疑難重癥如急性腦血管病(腦中風)及后遺癥,反復發作性眩暈、頑固性失眠、癡呆、癲癇、帕金森病、抑郁癥、焦慮癥、頭痛、心理障礙等疑難雜癥。 形成了經方六經辨證,注重興陽、溫陽、扶陽學術思想運用,強調本氣自病,重視先后天兩本。 目前在廣西欽州坐診,每周一,周六早上在坐診,周三晚上夜門診。 ? 歡迎掃二維碼,加我的微信,可以交流、學習中醫,在中醫路上一起成長。 關注另外一個公眾號,可以交流、學習中醫,在中醫路上一起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