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說:“我用了很多年才明白的事情,稻盛和夫幾十年前就想明白了。” 稻盛和夫被稱為“日本經營之神”,先后創立了兩家世界500強公司,僅花三年時間就挽救了瀕臨倒閉的日航。 可這位商界傳奇人物,出身草根,學歷平平,人生起點比大多數人都低。 他經歷過工作失意、創業受挫、資金緊張,也在無數個命運節點中感受過迷茫與焦慮。 那么,他究竟是靠什么秘訣,實現了人生逆襲? 在《斗魂》一書中,他將自己的經驗總結成了一個成功方程式:人生的結果=能力×熱情×思維方式。 他解釋說,思維方式高于能力和熱情,熱情能彌補能力的不足,而能力則決定一個人能不能拿到入場券。 想要做好一份工作,短期拼能力,中期靠熱情,長期看的是思維方式。 1 能力標配 書中說,稻盛和夫年輕時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鄉巴佬”。 他畢業于鄉村大學,對大城市的一切都感到陌生,講話時還帶有濃重的口音。 因此他非常自卑,在公司不敢跟別人搭話,辦公室電話響了也不敢去接。 可同事們并不體諒他,反而嫌棄他什么也不懂,只會給大家拖后腿。 這讓他意識到,如果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遲早會被社會淘汰。 于是,他嚴格要求自己:“我必須從最基本的東西學起,比任何人都要更努力。否則,我就無法成功。” 他鼓起勇氣,積極向城里的同事請教問題,包括工作流程、各種儀器的使用方法等。 他還拼命學習,恨不得24小時都待在實驗室里鉆研技術,以彌補自己文憑上的不足。 很快,他的專業水平突飛猛進,他自己性格也開始主動起來,能落落大方地待人接物。 他還成功研發出了一種叫鎂橄欖石的新型材料,為公司爭取到了松下的大筆訂單。 自此,稻盛和夫不僅晉升為了管理人員,還獲得了松下老板的賞識。 后來他自立門戶,創辦京瓷時,松下主動成為他的第一個合作伙伴。 幾年后,松下為節約成本,要求零部件供應商降價。 其他合作廠家都束手無策,稻盛和夫卻在短時間內改進了生產技術。 最后,京瓷擊敗其他廠家,拿到了松下更多的訂單。 而“高質量低成本”的優勢,也讓京瓷名揚海外,順勢打開了國際市場。 稻盛和夫認為,能力是一個人的基石,是實現夢想的前提。 職場如江湖,處處是刀光劍影,每個人能仰仗的,就只有自己身上的真本事。 當你工作不順時,與其抱怨領導不重用、同事不配合,不如重新審視自己的能力。 把別人能做成的事做到極致,再把別人不愿做的事做得漂亮。 當你成為不可替代的必選項,無論環境怎么變化,你都能從困境中找得到出路。 2 熱情高配 稻盛和夫提出過一個“自燃”的概念。 物質有三種狀態,分別是不燃型、可燃型和自燃型。 同樣,人也可以分為這三種: 第一種是“不燃型”:不管別人怎樣引導,都對工作沒有興趣,敷衍了事; 第二種是“可燃型”:在外力的助推下,才能做好分內之事,但水平有限; 第三種是“自燃型”:能以最大的熱情對待工作,努力提升自我、成就自我。 不管做什么工作,時間久了都難免心生倦怠、陷入瓶頸,能力再難進一步提升。 此時若你想要有所突破,就必須成為自燃型的人,以飽滿的熱情對待工作。
當時的京瓷,沒有制造這類水管的設備,也不具備相關的技術。 一開始,他們仿照樣品做出了水管,卻發現水管干燥不均,質量不合格。 經過反復試驗,他們為水管卷上布條,再向布條上吹霧氣,解決了難題。 但新問題又隨之而來,由于干燥時間過長,水管特別容易變形。 接二連三的失敗,令員工們心灰意冷。 有人選擇放棄,整日消極怠工;也有人滿腹怨言,質疑稻盛和夫的決策失誤。 稻盛和夫卻依舊干勁十足,鼓勵大家:“正因為情況困難,所以我們才要相信局面必能打開。” 他在行動上也很積極,每天都在公司加班到深夜,陪著大家一起想辦法。 甚至,他決定直接抱著水管睡覺,把產品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 在他的感染下,員工們不再抱怨或敷衍,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研發過程中。 最后,他們順利做出了符合標準的產品,進一步拓展了業務。 正是憑借這股蓬勃的熱情,稻盛和夫將一個“小作坊”,一步步變成了知名企業。 稻盛和夫曾感慨:一個擁有熱情的人,幾乎所向無敵。 可生活中,很多人僅僅把工作當差事,碰見麻煩就想繞路,遇到挫折就想躺平。 他們自以為落了一身輕松,其實是在親手斬斷自己向上攀爬的繩索。 而自燃型的人,往往懂得把工作當事業,恨不得投入百分百的熱情。 無論多么艱巨的任務,不到最后一刻,決不輕言放棄。 不退縮,也不茍且,將熱情轉換成工作的動力,工作遲早也會回報給你紅利。 3 思維頂配 《斗魂》中,有人問稻盛和夫,這個成功方程式中,哪個因素最重要? 他回答:“能力和熱情,幾乎所有人都會產生共鳴。但讓人遺憾的是,三要素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思維方式。” 思維方式,決定了一個人努力的方向。 只有選對方向,我們才能在人生道路上事半功倍。 稻盛和夫自幼家貧,一家人靠賣紙袋為生。 父親負責制作紙袋,他則背著紙袋沿街叫賣。 起初,他漫無目的穿梭于大街小巷,一個紙袋也賣不出去。 可他的第一反應不是放棄,而是懷疑自己的銷售方式有問題。 他認真琢磨后改進了策略,劃分出7個銷售區域,然后在不同的區域分別進行售賣。 最后發現有一處賣得很紅火,他就將銷售重心放到了該處。 從那以后,他每天都能賣出一大半紙袋,有時甚至能全部賣完。 這件事讓他明白:任何挫折和難題,都困不住靈活的思維。 后來在經營公司的過程中,他也總能憑借思維方式,化解各種難題。 20世紀60年代,京瓷的競爭者增多,利潤不斷下降,公司運轉幾乎停滯。 員工們一心想著多跑市場,爭奪現有的訂單,卻收效甚微。 危急關頭,稻盛和夫讓員工專門挑那些難度大的訂單來做,并主動向客戶提出產品預想。 京瓷那時的技術尚不成熟,根本做不出客戶預期中的產品。 員工們不理解稻盛和夫的做法,紛紛打起了退堂鼓。 稻盛和夫卻說:“別的公司只接現有技術能做的,那我們就接不能做的。既然技術不夠,那我們就反過來,用訂單逼著我們研究新技術。” 不出他所料,在完成訂單的壓力下,員工們大力投入研發,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關。 另辟蹊徑的京瓷,也一躍躋身行業頭部,甩同行一大截。 眼界決定境界,思路決定出路。 正如《認知紅利》中所說:“你這輩子的成就,最終能達到多高,是靠你的思維模式支撐起來的。” 我們總是受困于內心的繭房,看問題時太過拘泥于眼前,路不通時只會原地打轉。 可認知不夠,你再怎么吃苦耐勞,也僅能勉強換來溫飽。 思維不對,你再怎么堅持不懈,也實現不了命運的逆襲。 真正能困住人的,不是外界的挫折與考驗,而是自己頭腦中無形矗立的高墻。 跳出禁錮自己的圈子,更新迭代自己的思維。 當你看見的世界變廣闊,那些阻礙你前進的攔路石,也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 稻盛和夫在《斗魂》中說:“人生的結果不是由別的,而是由我們自己的雙手、靠我們自己的努力決定的。” 人生這一路,能力左右起點的位置,熱情影響奔跑的速度,思維方式則決定最終能跑多遠。 沉下心來提升能力、激發熱情、更新思維,把手里的武器打磨好,將眼前的難關各個擊破。 你終會克服工作中的種種不順,在職場與生活中過得風生水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