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是中國古代家訓中非常重要的一本,而古代典籍中家訓又是非常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的。 《論語》《孟子》《史記》這些,講的是大概念 —— 帝王術或家國情懷,跟我們普通小老百姓還是隔著些距離。但是家訓就不一樣了,家訓是寫給自己子孫后代的,所以家訓一般都是掏心窩子的肺腑之言,是非常落地實在的,所以我喜歡讀古代家訓,歷史上有名的家訓也非常推薦大家去讀。 這本《了凡四訓》很多老師都推薦過,它影響了非常多人,包括近代的大人物 —— 曾國藩。曾國藩就是看了這本書之后改名為“滌生”,開啟了長達33年的自修自省之路:從此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 每天堅持寫自省日記成為了曾國藩非凡一生的非常重要的習慣。 這本書對我的啟發也非常大,它讓我看到了一套新的思維框架,它用另一種邏輯論證了人生的起伏是如何運轉的,以及應該如何活、如何修。 先說一下故事 《了凡四訓》講的是一個叫袁了凡的人,小時候父親早逝,他和母親相依為命。母親認為學醫可以養活自己,還可以造福他人,于是讓他從小在醫館學醫。 有一天,他上山砍柴采藥,遇到一個老道人跟他問路,他指完路之后正要離開,這個道人跟他說:小兄弟,看面相,你應該是仕途中人,明年去參加科舉考試,一定可以考中秀才,這么好的當官命,為什么不去讀書呢? 相談一番之后,袁了凡覺得他是一個高人,就把這個道人請到家里好好款待,并跟母親商量,對他的道術進行了一番試驗,結果發現這個道人真的是神機妙算,處處算得準。于是就開始對這個道人說的話半信半疑,并動了讀書的念頭。而后他就開始用功讀書,棄醫從文。 果然正如這個道人所料,第二年他就考中了,各科考試第幾名都如這個道人所說,非常準確。然后袁了凡就請這個道人,把自己后面的人生都算了一算,就這樣他知道了自己一生的命運發展地圖,然后這個道人就走了... 而后的幾十年里,袁了凡的人生發展,就真的如這個道人所言,第幾年參加什么考試,得第幾名,去哪里做官,官職做到什么職位,什么時候結婚,什么時候生孩子,有幾個孩子,生男孩還是生女孩,都如這個道士所言一一驗證... 剛開始他還不服氣,可是幾十年過去了,不管自己怎么折騰,最終他還是沒有逃出道人的預言。后來他就有些失落了,覺得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那自己折騰還有什么意思。 有一天,他去山里找云谷禪師求教,云谷禪師和他進行了一場深刻的對話,他大受啟發,從此開啟了他的逆天改命之路。經過多年的苦苦修行,最后他脫離了那個道人的命運地圖,獲得了命運之外的收獲。 比如,那個道人說,他做官最多只能做到什么職位,但是他最后做到了更高的職位;那個道人說,他這輩子生不到兒子,但他到49歲的時候生到了兒子;那個道人說,他的歲數只能活到53歲,但是他最終活到了74歲... 經過他多年的修行和積累,最終這些都一點點奇跡改變了,于是他把這些經驗寫成了家訓子子孫孫傳了下去,就成了今天的《了凡四訓》。 《了凡四訓》,全書分為四大部分:【立命】、【改過】、【積善】、【謙德】。每一部分都很重要,每一部分又都很難。【立命】【改過】難在自我認知上,【積善】【謙德】難在思維格局上,而其中【改過】和【積善】又最重實踐(就是知道容易做到難),但是【改過】和【積善】又是人人馬上可以去做、最容易開始的事,一點一點積累起來就會產生無窮的福報,也會形成一個人的習慣,習慣改變了,性格和命運也就改變了。 全書內容太多,今天在此我僅分享一個認知和三個關于行善的思辨,供大家參考。 命有定數,但命可以改,且只能自己改 以前我不相信命運,但是看完這本書之后我開始相信。一個人的命運確實是有定數的,這個定數是符合大自然運行規律的。 你是青蛙就會生長在青蛙的生存環境里(池塘),就會有青蛙的成長路徑(會跳);你是小鳥就會生長在鳥兒的生存環境里(樹林),就會有鳥兒的成長路徑(會飛);青蛙有青蛙的作用,鳥兒有鳥兒的作用,樹木有樹木的作用... 大自然只是各歸其位、物盡其用罷了,什么材料、什么品種用在什么地方,一起構成了這個復雜的自然系統和社會系統,沒有任何偏見和主觀意志,在老天的眼里,你和一棵樹沒什么區別。 我們常說人人平等,而這才是最大的平等。試想,如果你是一只青蛙,卻偏偏要學鳥兒飛,這如何能夠強求得來呢,你不是為難老天?如果執意要跟命運較勁,不僅吃盡苦頭,到頭來可能也是一場空... 所以我相信命運的存在,一個人的命運=他前世的福德?今世的作為?父母祖先的福德綿延所造就的。 同時我也相信,一個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而且只能自己改,別人改不了。那些算命的說他幫你改命的,那個是封建迷信。咱們傳統文化真正的精髓,就是一個人可以通過修行改變自己的命運,逐漸脫離輪回的魔咒。大惡大善之人,命運很難困住他,因為他們積下的善或惡的種子讓命運變得很不穩定,超過了命運的容錯范圍。 ![]() 關注我???? 幫助你掃清成長路上的內心障礙 活出清醒堅定、心悅從容 收獲健康美麗、智慧富有 請 點贊、轉發、在看 為我加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