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一篇知乎回答,內容有改動。 作為一個成年人,這幾年,我反復讀了很多童話,也寫了很多書評,《小王子》《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意大利童話》都有。 《小王子》的書評寫得最多,前前后后有近30篇了,說出來我自己都嚇一跳。最早第一篇是2017年,喏,就是我主頁里置頂的這篇: ![]() 這篇書評鏈接我放在最后了,感興趣的話,讀完本篇回答可以移步去看看。 寫這篇書評時,剛學寫作,寫得特別稚嫩,沒有任何技巧,就是有感而發的一篇讀后感。 但它帶給我很多感動。 ![]() 內容都是公開的,所以截圖里各位知友ID我就不打碼了哈。 其實這幾年陸續也收到不少私信,或者是告訴我他們很喜歡這篇文章,或者是想借鑒內容,求授權的。想借鑒的我都一律答應,很欣慰那些稚嫩的文字能得到大家的喜愛,在某些時刻溫暖過一些人,這對我而言也是一種幸福。 ------------ 好了,回到這個問題上來,題主問「堅持看書的意義」,我卻啰嗦半天講我的書評,是不是跑偏了? 不是,寫的前提是讀,我所寫的書評,都是我讀過的書,有些甚至是反反復復讀過很多次,比如《小王子》。 我想說的是,通過一本書,一個童話故事,我也成長了很多。 在閱讀過程中,會有疑惑,我想去解開這個疑惑,于是我必須讀更多的書去解惑。 讀這本小王子時,我想了解作者圣??颂K佩里的生平,讀了他的其他作品《要塞》《夜航》等,讀了斯泰西·希夫為圣埃克蘇佩里寫的傳記《小王子的星辰與玫瑰》,查閱了土耳其的一些歷史、還讀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些資料…… 或許你會說,這些知識跟我的工作生活能有什么關系呢?嗯,或許,的確看起來沒什么用吧,或許。 ---------- 另外,有關童話,有件事挺有意思,我認為很值得說一說。 我不是寫了蠻多的童話書評嘛,知乎也好,小紅書也好,或者公眾號,不管哪個平臺上,都遇到過年輕的父母留言說,有些童話太恐怖,很毀三觀,絕對不會給孩子讀。 對這個問題,我有自己的看法。 比如恐怖,我認為,早點讓孩子在書籍里認識和感受恐怖,就是提前打預防針,當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真正面對恐怖的時候,他們可以更好地面對,不至于驚慌失措。 孩子們看《小紅帽》,是希望他們懂得保護自己,盡量避開壞人,實在避不開的時候要智慧地與壞人周旋、自救。 這其實就跟溫室里的花朵一樣,一旦離開溫室,花朵沒有適應能力就會死。 讀那些「恐怖的、毀三觀的」童話,目的就是不要讓孩子成為溫室里的花朵。 ------------ 再從另外一個角度說說讀書和寫作對我自己的影響。 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通過閱讀,我一直在反思和自省,也在不斷認識過去的自己。 我從小自卑,過去的我應該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確實跟原生家庭有很大關系),不管是生活中還是職場上,都總是小心翼翼,生怕得罪別人,常常委屈自己。 通過這幾年的閱讀和寫作,我才清醒地認識了自己,我才學會了如何調整自己、改變自己。 遺憾的是,已經經歷了太多的坎坷與挫折,直到前幾年我才認識到這些。 慶幸的是,在我有生之年,終于還是認識了自己,為時不晚。 所以是閱讀和寫作讓我一點一點在變化,一點一點地自信起來。 同時我所領悟到的是: 現在很多人,一有問題就喜歡把責任歸咎于原生家庭。不可否則,很多人童年受到的傷害確實是來自父母。很多父母不懂愛,不會正確地教育和引導孩子。 這幾年我才明白,父母沒能學會成為好的父母,有時代的問題,有他們自身的問題,甚至你也可以說,有父母的父母的問題,但這些都不能成為我們責怪他們的理由。 最終決定一個人成長的,不是父母,而是自己。這是我隨著年紀漸長,讀書多起來,才慢慢意識到的。我也學會了去理解父母,也學會了跟自己和解。 所以,對而我言,上述這些就是堅持看書的意義吧。 我相信西漢文學家劉向說的:
附:《小王子》狐貍給小王子的成長課: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學習如何去愛 更多寫作方法和技巧可點擊以下鏈接: 怎么看書才能提升文筆?(知乎上的一篇干貨,詳解書評寫作方法) 如何提高寫作基本功?4000字長文詳解構思文章的步驟,新人必看 喜歡寫作,應該往哪里投稿呢?3步教你投稿成功,重要的在后面,一定要看完! (作者:沙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