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桂榛《 光明日?qǐng)?bào) 》( 2010年11月08日 12 版) 荀子高度推崇的子弓就是孔子親炙弟子仲弓,此論為楊倞(唐)、吳萊(元)、汪中(清)、清俞樾等所持,當(dāng)代學(xué)者持此論者亦有數(shù)十見。 這一觀點(diǎn)是不正確的。考諸史料可知子弓是子弓,仲弓是仲弓,兩名實(shí)指兩人,非指同一人,不可混淆。“仲弓”即冉雍,姓冉,名雍,字仲弓,仲弓或?qū)懽髦泄?此是音同形近而誤書或通假所致。在孔子的教學(xué)圈里他與冉求(字子有)、冉耕(字伯牛)是同宗,故《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說冉求是冉雍的“宗族”、冉雍是冉耕的“宗族”。字子有的冉求又稱冉有,如同字子我的宰予被稱宰我、字子淵的顏回被稱顏淵一樣;冉有在《論語》中還被尊稱為“冉子”,可能是其自己弟子所記。 考《史記》、《家語》等,冉耕(伯牛)→冉雍(仲弓)→冉求(子有)三人的年齡遞小。史載冉求“少孔子二十九歲”,冉雍的年齡據(jù)廖名春2005年的研究論文說當(dāng)與子路相近且當(dāng)長(zhǎng)于子路(子路小孔子9歲);再據(jù)冉求→冉雍→冉耕三人前者屬后者“宗族”這種史跡記述方式以及《論語》中冉耕患疾而孔子親探的事跡,可推定冉雍少于冉耕。有學(xué)者據(jù)孔子以“犁牛之子骍且角”喻贊仲弓以為伯牛、仲弓或?yàn)楦缸雨P(guān)系,此不然。孔子的冉姓弟子還有冉孺(子魚)、冉季(子產(chǎn)),其中冉孺少孔子50歲,但兩人受業(yè)事跡等已不可考。厘清孔子冉姓弟子的身份及身份關(guān)系,則冉雍的角色就可以明晰起來。 顏淵、閔子騫、冉伯牛、冉仲弓被《論語》尊為孔子四大德行特優(yōu)之弟子,然實(shí)際生活皆窘迫,故東漢徐幹《中論》稱此四人為“不得者”。德行仁厚但出身尤卑下的仲弓,《論語》記其名與字11次,記其與孔子對(duì)話3次,分別是問政、問仁、問子桑伯子,問政則近于500余字的上博楚簡(jiǎn)《中弓》,另《家語》還記600余字的仲弓向孔子問刑政。《家語》曰:“冉雍,字仲弓,伯牛之宗族,生于不肖之父,以德行著名。”《史記》曰:“孔子以仲弓為有德行,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父,賤人。孔子曰:犁牛之子骍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后漢書》卷三曰:“昔仲弓季氏之家臣,子游武城之小宰,孔子猶誨以賢才問以得人,明政無大小以得人為本。”這大體是我們目前可考知的仲弓基本情況。 子弓這人在儒家《十三經(jīng)》里無記述,目前在先秦創(chuàng)作的著述里唯一能讀到的就是《荀子》對(duì)他的記述,而且這種記述非同小可,因?yàn)檐髯影炎庸蔚搅伺c孔子相提并論的“圣人”位置并以“孔子—子弓”的學(xué)術(shù)體統(tǒng)來抨擊“子思—孟子”之學(xué)說體統(tǒng)。在《非十二子》篇,荀子說:“……案飾其辭而祇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軻和之,世俗之溝猶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傳之,以為仲尼、子弓為茲厚于后世,是則子思、孟軻之罪也。”“……上則法舜、禹之制,下則法仲尼、子弓之義,以務(wù)息十二子之說。”又說:“是圣人之不得勢(shì)者也,仲尼、子弓是也。”(《非十二子》)“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儒效》)荀子如此推崇子弓,可除《非相》篇“帝堯長(zhǎng),帝舜短;文王長(zhǎng),周公短;仲尼長(zhǎng),子弓短”提到子弓的個(gè)子不高或矮小外,對(duì)他的詳細(xì)相貌及家庭出身、生活經(jīng)歷、思想學(xué)說等一概未明述,以至兩千多年后的今人實(shí)在難知曉子弓系何許人。 不幸而萬幸的是,《史記》、《漢書》這兩部正史記錄下了子弓傳播孔子易學(xué)的重大信息,從而將子弓于中國(guó)思想史的貢獻(xiàn)、于儒家學(xué)說的貢獻(xiàn)永錄于漢青之上。司馬遷《仲尼弟子列傳》曰:“孔子傳易于瞿,瞿傳楚人馯臂子弘,弘傳江東人矯子庸疵,疵傳燕人周子家豎,豎傳淳于人光子乘羽,羽傳齊人田子莊何,何傳東武人王子中同,同傳菑川人楊何,何元朔中以治易為漢中大夫。”班固《儒林傳》曰:“自魯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以授魯橋庇子庸。子庸授江東馯臂子弓。子弓授燕周醜子家。子家授東武孫虞子乘。子乘授齊田何子裝。及秦禁學(xué),易為筮卜之書,獨(dú)不禁,故傳受者不絕也……”司馬遷所知的“孔子→瞿→馯臂子弘→矯子庸疵→周子家豎→光子乘羽→田子莊何→王子中同→楊何”之孔易譜系與班固所知的“孔子→商瞿子木→橋庇子庸→馯臂子弓→周醜子家→孫虞子乘→田何子裝→王子中同→楊何”之孔易譜系大體相同,唯馯臂氏作子弘或作子弓,且前書為二傳,后書為三傳。東漢末的《漢紀(jì)》傳易譜系同《漢書》,顯系抄自《漢書》,不錄。《史記·太史公自序》云遷父“學(xué)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楊何,習(xí)道論于黃子”,則司馬遷與孔子易學(xué)有嫡傳性繼承關(guān)系,且司馬遷早班固近200年,故《史記》所載譜系勝于《漢書》。 在《史記》、《漢書》的譜系里,子弓作子弘正如田何子莊的莊寫作裝、矯疵子庸的矯疵寫作橋庇一樣,也正如前述仲弓又寫作中弓一樣,明顯系音同形近的傳抄所致,《史記索隱》云:“荀卿子及《漢書》皆云馯臂字子弓,今此獨(dú)作弘,蓋誤耳。應(yīng)劭云子弓是子夏門人。”《史記正義》意又同《史記索隱》所注。據(jù)《荀子》、《漢書》、《漢紀(jì)》、《風(fēng)俗通義》等有關(guān)子弓的記載,可知馯臂子弘之弘系由弓所訛,正確寫法當(dāng)是馯臂子弓。顏師古注《漢書》曰“馯,姓也,音寒”,則馯臂子弓當(dāng)是姓馯、名臂、字子弓,此正與荀子連稱孔、馯二人的字為仲尼、子弓吻合,與古人名與字有語義相關(guān)吻合。至于子弓的老師,則是孔子弟子商瞿子木,魯國(guó)人,姓商,名瞿,字子木,《家語》曰:“商瞿,魯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歲,特好《易》,孔子傳之,志焉。”《史記》曰:“商瞿,魯人,字子木,孔子傳易于瞿,瞿傳楚人馯臂子弘(弓),弘傳江東人矯子庸疵……。” 若《史記》的孔易譜系及東漢應(yīng)劭“子弓,子夏門人”的描述的確無誤,則子弓就是孔子易學(xué)的第二代傳人,且子弓絕不可能是仲弓,因?yàn)橹俟哪挲g與子路相近而小孔子約10歲左右。《史記》、《家語》記載卜商子夏小孔子44歲,商瞿子木小孔子29歲,故小孔子10來歲的仲弓從學(xué)子夏、子木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由此可見,子弓非仲弓,馯臂子弓非冉雍仲弓;馯臂子弓從學(xué)過商瞿子木,或還從游過卜商子夏。一般地推測(cè),子弓的年齡當(dāng)比子木小,或與子夏相當(dāng)或更小。若子弓年齡比他老師子木小30歲左右,則子弓晚孔子60來年,正與孔子嫡孫子思的年代較相近(荀子晚子思約160年)。又若按《漢書》中子弓為孔易第三代傳人的學(xué)術(shù)譜系(若誤則未知是本誤或抄誤),則子弓為孔子弟子仲弓的說法更為荒誕,仲弓是荀子老師的說法亦為離譜。 (作者單位:徐州師范大學(xué)政法學(xué)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