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蘇聯(lián)重型自行火炮的最后致意

     fairyfail 2023-11-20 發(fā)布于北京

    本文作者為Belfast狂想曲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重型自行火炮在戰(zhàn)場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毫不奇怪,戰(zhàn)爭結束后來自不同國家的設計師繼續(xù)開發(fā)重型自行火炮,其主要任務之一是對抗敵方裝甲車輛。然而,只有少數項目達到了制造樣車階段,而這些強大的機器沒有一臺進入批量生產。設計了268工程重型自行火炮的蘇聯(lián)在這方面也不例外。

    圖片

    壯志未酬

    1945年7月25日,紅軍裝甲總局自行火炮局局長,坦克工程處少將,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阿利莫夫(Nikolai Nikolaevich Alymov) 發(fā)表了《紅軍自行火炮的發(fā)展前景》,其中提到以下內容:

    ……綜上所述,可以預測自行火炮將朝以下方向發(fā)展:

    1.突擊炮

    突擊炮必須是全封閉的。前車體和炮臺裝甲不得被現代反坦克炮擊穿。

    武器裝備必須包括一門具有高初速和良好穿甲性能的火炮,能夠以直接火力對抗現代坦克和長期防御工事。

    2.炮榴彈自行

    半開放式車輛,配備輕型裝甲,為乘員提供防護子彈和炮彈破片的能力。這種類型的車輛應該配備能夠發(fā)射威力強大的高爆彈的榴彈炮。榴彈炮必須具有與牽引榴彈炮相同的橫向角。 

    此類車輛的主要任務是向被地形隱藏的目標開火,并在所有類型的戰(zhàn)斗中提供機動支援。

    ……

    4. SU-152炮榴彈自行

    武器裝備:一門152毫米榴彈炮或加農榴彈炮,其橫向角和仰俯角與同類型的牽引榴彈炮相同。

    裝甲防護:防止子彈和炮彈碎片。

    最大重量:35噸

    主要任務:

    • 通過間接火力作戰(zhàn)。

    • 破壞被地形特征隱藏的防御工事。

    • 反炮兵戰(zhàn)斗。

    • 在各種類型的戰(zhàn)斗中為部隊提供機動支援和掩護。

    5. SU-152BM重型突擊炮

    武器裝備:初速為900m/s的大威力152毫米火炮、同軸機槍、重型防空機槍。

    裝甲防護:自行火炮必須全裝甲。前車體和戰(zhàn)斗室必須在所有可能的射程內都不被現代穿甲彈擊穿。

    最大重量:60噸。

    主要任務:

    • 與敵方重型坦克作戰(zhàn)。

    • 用直接火力摧毀設防地區(qū)特別強大的長期防御工事。

    很明顯,新型突擊自行火炮的性能預期與701工程終于進入生產準備階段有關,更不用說列寧格勒還在進行有前途的260工程坦克設計,它們將以IS-4和IS-7的名字被我們銘記。盡管蘇軍手上已經有在實驗中表現不錯的704工程,但它就像過時的玩具一樣被放棄了。

    到1946年,172號工廠已經開發(fā)了好幾種152毫米火炮,其中計劃為60噸重型突擊炮項目使用的是M-31加農榴彈炮,零部件與用于重型坦克的M-51坦克炮統(tǒng)一。其彈道特性與BR-2相同,初速880m/s,射程約為28公里,巨大的多孔式炮口制退器可以減少70%的后坐力,從而將后座距離縮減到520毫米。車輛設計的結果是基于IS-4底盤的715工程、IS-7底盤的261工程和705工程底盤的721工程。

    圖片
    這張圖紙的歸屬尚不清楚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IS-7”索引的重型坦克項目在設計之初提出了多個方案,分別是257、258、259、260和261工程。在確定將260工程作為主要開發(fā)對象之后,261工程的索引轉入自行火炮項目。1946年蘇聯(lián)交通機械部試驗設計和科研工作計劃中的第四條,“配備全旋轉炮塔的新型重型坦克 (IS-7) 底盤上的自行火炮”,很顯然只能指向261工程。

    圖片
    其余的都是老熟人,第五條是705工程

    不過,似乎很快就決定將其改為固定戰(zhàn)斗室的設計,系列文章《國產裝甲車輛1945-1965》中是這樣描述的:

    在改進1947型 IS-7 坦克設計的工作期間,1947~1948 年,在其位于 OGK LKZ 的基地和第 100 號試驗工廠制定了 SU-152BM 型大威力重型自行火炮的草案和技術設計:
    - 封閉式“261-1工程”,前置戰(zhàn)斗室,帶有152毫米M-31火炮,彈丸初速為 880 m/s(后改稱“261工程”);
    - 半開放式“261-2工程”,后置戰(zhàn)斗室,帶有152毫米M-48火炮,彈丸初速為1000 m/s(后改稱“262工程”);
    - 半開放式“261-3工程”,后置戰(zhàn)斗室,帶有180毫米MU-1艦炮,彈丸初速為920 m/s。

     回想一下開篇1945年裝甲總局的展望,后兩種設計顯然不符合前線突擊炮的要求,我們只能猜測列寧格勒方面企圖同時為兩種152炮載具提供解決方案。

     關于M-48火炮,其設計草案是172號工廠在1946年8月9日提交的。該炮在設計上基本重復了M-31,外觀也相似,但性能上有很大差異:由于初速更高,彈道特性完全不同,多孔式制退器只能消除約59%的能量,后座距離也達到860毫米。

     這就引出一個問題,在過去的一些出版物中,一個基于IS-7底盤、半開放式戰(zhàn)斗室的木制模型被識別為262工程,但是這個模型的火炮并不符合M-48的特征。結合《國產裝甲車輛1945-1965》的說法,這臺車應該是180毫米火炮的261-3工程

    圖片
    壓根沒有制退器,而且和MU-1的外形是對的上的

    至于真正的262工程,答案也很明顯——正是長期以來被識別為263工程的那臺車。該車并沒有很厚的正面裝甲,車體正面僅為75毫米,這也符合半開放式自行火炮的一般設計特征。“裝備130毫米炮的263工程”另有所指,我們稍后再說。

    圖片
    火炮特征如此明顯的情況下為什么會認錯,著實令人費解

    回到目前的話題。1947年,M-31和M-48都通過了炮兵委員會的最終審議,并于1948年制造了樣炮,安裝在BR-2炮架上進行了測試。但是本該搭載這些火炮的車輛進展則不順利——715工程和261工程的設計都未被接受,項目被打回重做。之后由于IS-7開發(fā)工作的延遲和組織IS-4大規(guī)模生產的問題,它們實際上處于凍結狀態(tài)。

    重新開始

    1949年2月18日,蘇聯(lián)部長會議第701-270ss號法令發(fā)布,停止研制和生產50噸以上的重型坦克。很自然的,在IS-4和IS-7之后,基于它們的自行火炮項目也壽終正寢。根據同一法令,車里雅賓斯克基洛夫工廠( ChKZ)的SKB-2設計局和第100號實驗工廠承擔了開發(fā)戰(zhàn)斗全重不超過50噸的重型坦克的任務。結果是730工程的誕生,最初被稱為IS-5 ,后來發(fā)展為T-10。新型重型坦克的設計草案于1949年4月提出,9月14日,第一輛原型車在ChKZ完成組裝。

    在同一基礎上開發(fā)自行火炮是合乎邏輯的。交通機械部檔案中的1950年6月VNII-100實驗、科研、試制結果簡報》顯示了以下內容:ISU-130(Object 263)技術項目的開發(fā)于1950年6月完成, 6月28日,兩套總體藍圖和具體部件的詳細藍圖以及一份解釋性備忘錄遞交給交通機械部。

    圖片
    主題1:新型重型坦克底盤上的ISU-130重型自行火炮

    不過,考慮到基于IS-4和IS-7的自行火炮的前車之鑒,設計師們并不急于完成這項工作。直到1952年,重型自行火炮項目才再度被喚醒。到那時,已經決定使用152毫米火炮作為主要武器。但是,比起載具,武器的歷史要早的多——這是172號工廠在1946年為116工程(SU-152P)開發(fā)的M-53火炮。火炮和車輛都是在1948年制造的,經測試顯示系統(tǒng)的準確性不夠,項目被終止。現在可以在愛國者公園的展覽上看到SU-152P。

    圖片
    為SU-152P選擇的火炮成為新型突擊炮武器的基礎

    與M-31和M-48相比,M-53的炮口初速只有760m/s,后座距離則達到了1100毫米, 選擇該系統(tǒng)的主要理由是它足夠輕,可以滿足自行火炮戰(zhàn)斗全重不超過50噸的重量限制。

    新車的開發(fā)在列寧格勒基洛夫工廠特別設計和技術局 (OKTB) 進行,設計團隊由帕維爾·帕夫洛維奇·伊薩科夫(P.P. Isakov)領導。這個當時還沒有名字的項目同時設計了三個版本,其中在第二和第三個版本的設計草案上標注的日期是1952年4月25日。

     第二個版本采用了后置戰(zhàn)斗室布局,采用這種布局的自行火炮可追溯到1944年沙什穆林的設計(當時和IS-M一起提出)。新設計的車體長度減少到6675毫米,而730工程有6925毫米。由于發(fā)動機占據了車頭的全部空間,因此駕駛員被安置在戰(zhàn)斗室內,位于前進方向右側。這種設計不利于駕駛員進行觀察,但有利于減少火炮超出車體的長度。戰(zhàn)斗室前部的厚度為150至180毫米,側面90毫米;車體首上部分厚度僅為 75毫米,但同時它的傾角達到了75度。總之,這輛車的防護性能相當不錯。車組由四人組成,為了方便裝填工作,炮彈放在火炮后面的一個特殊的鼓形彈藥架中。

    圖片
    第二版設計

    第三個版本看起來更像是坦克,因為它有一個旋轉炮塔(這是從263工程繼承下來的)。盡管如此,730工程和計劃中的SU-152(這是該車在文檔中指定的名稱)之間的差異非常顯著:設計師從零開始設計了自行火炮的炮塔,炮塔裝甲的最大厚度達到了200毫米。為了正常安裝152毫米火炮,將炮塔座圈的直徑從2100毫米增加到2300毫米。彈藥基數30發(fā),為方便裝填手工作,主彈藥架被設置在炮塔尾艙內。由于采用了新的炮塔,車體也進行了改動,其長度與730工程相比增加了150毫米。為了將戰(zhàn)斗全重控制在50噸以內,車體上側部的裝甲厚度減少到90毫米,下側部則減少到 50 毫米;駕駛員艙口的裝甲板和車尾裝甲的厚度也分別減少到60和40毫米。自行火炮上沒有配備同軸機槍,而是在頂部安裝了帶有KPV重機槍的防空支架。

    圖片
    第三版設計

    如你所見,到1952年夏天,“基于730工程的自行火炮”雖未正式開始,但已初具雛形。蘇聯(lián)部長會議于1952年7月2日發(fā)布的命令“合法化”了這臺車的工作。大約在同一時間,自行火炮項目獲得了“268工程”的稱呼。

     通行的材料會提到268工程有五個版本,但這并不完全正確。實際上,所謂的“五個版本”中有兩個是先前開發(fā)的設計草案的演變。到1952年12月,這兩個經過修訂的版本都已準備就緒。與此同時,本應安裝在這些車輛上的火炮系統(tǒng)仍在繼續(xù)設計:該系統(tǒng)以M-53火炮為基礎,使用部分122毫米M-62坦克炮的組件對其進行了改造。根據初步計算,它的彈丸初速為740m/s(進一步降低了),這種沒有官方名稱的火炮系統(tǒng)的總質量為5100公斤。

    圖片
    計劃用于新型重型自行火炮的武器設計

    第四個版本的設計于1952年12月18日完成,該設計已經具有索引號268,科京被列為總設計師。乍一看與第二個版本很相似,但實際上變化很大。

     首先,車體長度增加到6900毫米,幾乎與730工程相同,炮管前伸的長度減少了150毫米。戰(zhàn)斗室傾斜的后部被拉直,增加了可用空間。這些更改是必要的,因為新的技術要求使用5人車組。新的成員是第二個裝填手,位于車長后面。其他乘員獲得了一些新裝備:車長收到了一個帶有測距儀和帶有彎管機槍的新指揮塔;駕駛員席經過重新設計并安排了新的觀察設備。在增加戰(zhàn)斗室尺寸的同時,增加了裝甲防護:車體首下加厚至160毫米,戰(zhàn)斗室的前部保持在180毫米,但呈銳角的“臉頰”部分厚160毫米。車輛的重量保持在50噸以下。除此之外,項目作者指出,增加的戰(zhàn)斗室尺寸意味著可以使用更強大的火炮,但這個話題沒有進一步的開發(fā)。

    圖片
    第四版設計,《坦克世界》中極大加強了它的裝甲和重量

    稍早些時候,1952年12月10日,修訂了自行火炮的第三個版本,這成為第五個版本。現在車體長度減少到730工程的水平(6925 毫米),上側面進行了重做,出現了彎曲的部分。車體的前部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但厚度保持不變。將長度縮短到與基礎坦克一致是通過使用V-12-6發(fā)動機實現的,后來該發(fā)動機和增大直徑的炮塔座圈被應用到T-10M上。炮塔也進行了重新設計,現在它是為四個人準備的。和第四個版本類似,車長收到了一個帶測距儀的指揮塔,但彎管機槍被分配給了裝填手。兩個重做的項目都繼承了KPV高射機槍。

    圖片
    第五版設計

    然而,這兩種設計都沒有比圖紙更進一步。1953年1月,它們被提交給裝甲總局 (GBTU) 科學技術委員會和交通與重型機械制造部 (MTiTM)。經討論認為,以上項目需要對730工程進行重大修改,因此被拒絕。

     委員會批準了一項完全不同、也更簡單的項目的進一步工作,只需要對底盤進行最少的改動,主要的變化是安裝一個更緊湊的V-12-6發(fā)動機。268工程的最終修訂版于1953年6月提出,并向委員會展示了一個比例為1:10的木制模型。8月25日,阿列克謝·伊萬諾維奇·拉濟耶夫斯基(A. I. Radzievsky)上將批準了這項工作。

    最終成果

    一般認為268工程的設計工作在此時停止,但實際上并非如此。盡管1953年11月投產730工程的相關事宜對設計工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自行火炮的開發(fā)仍在繼續(xù)。契斯恰科夫(N. M. Chistyakov)成為268工程的首席工程師。他曾在下塔吉爾擔任設計部門負責人,并監(jiān)督了140工程中型坦克的工作,但由于種種原因,他搬到了列寧格勒。項目的總體管理權落在基洛夫工廠的老員工、許多自行火炮的設計者尼古拉·瓦西里耶維奇·庫林(N. V. Kurin)身上。

     還有另一個被研究人員忽視的原因導致268工程的工作進展緩慢:它的武器系統(tǒng)仍處于設計階段。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因為距離M-53火炮設計出來已經過去了七年。事實上,172號工廠在這段時間里一直在開發(fā)122毫米M-62火炮,擬議安裝在有前景的752工程和777工程坦克中(它們是這種火炮的第一批用戶)。彼爾姆的火炮制造部門在1954年初才回到152毫米火炮的工作上來。

     這七年間火炮的發(fā)展并沒有停滯不前,結果是誕生了名為M-64的火炮系統(tǒng)。其彈丸初速與M-53幾乎相同(750 m/s),但身管長度明顯縮短:改進型M-53從炮座中心到火炮制退器前端的總水平長度為5845毫米,而M-64僅為4203毫米。考慮到268工程的戰(zhàn)斗室與T-10大致位于同一位置,這一點非常重要。

     M-64的技術設計于1954年8月由炮兵總局 (GAU) 進行了正式審查。事實上,基洛夫工廠設計局團隊早些時候就收到了有關新武器的信息。因此,“268工程的設計工作在1953年秋天停止”的說法顯然是有問題的,因為該機器的圖紙文檔的日期是1954年6月20日。

    圖片
    268工程設計圖,1954年6月

    268工程的成本核算于1955年3月完成,與此同時,原型車的制造也獲得了批準。根據計劃,268工程的第一臺樣車將在1956年第一季度生產,第四季度將再生產兩臺。可惜的是,正是在這一時期,新一代重型坦克的工作開始了,契斯恰科夫領導了277/278工程重型坦克的工作,這直接影響了自行火炮的準備時間。另一方面,172號工廠于1955年12月完成了152毫米M-64火炮原型的制造。1956年2月,經過一系列工廠測試后,序列號為4的火炮被運往列寧格勒基洛夫工廠。

     工作的延誤導致268工程的第一個原型直到1956年秋天才完成。總的來說,該車與設計文檔基本一致,盡管確實發(fā)生了一些變化:首先,包括車頂在內的戰(zhàn)斗室裝甲的弧形部分全部改為平直形,現在的形狀更易于制造。其次,原型車沒有配備彎管機槍,用于它的武器端口被焊接。

    圖片
    原型車的戰(zhàn)斗室與設計圖很不一樣

    從概念上講,該車很容易讓人想起德國的“獵虎”坦克殲擊車,它與重型坦克 Pz.Kpfw.Tiger Ausf.B 最大限度地結合在一起。區(qū)別在于,蘇聯(lián)工程師設法保持了T-10車體的尺寸和相同的戰(zhàn)斗全重,而德國佬的獵虎的長度和重量都超過了虎王。

     從高度上來說,268工程甚至比T-10還低一點(2423毫米對2460毫米)。該車從之前的項目中繼承了帶測距儀的車長指揮塔,并且和之前的設計一樣,必須減少車體側面和后部的裝甲厚度,但戰(zhàn)斗室側面的厚度增加到100毫米,前部則達到了187毫米。由于戰(zhàn)斗室擴大到與車體總寬度同寬,所以內部顯得相當寬敞。

    圖片
    看起來很雄壯,但其實該車甚至低于ISU-152

    車組乘員數保持不變,為5人。由于布局合理,車內一點也不擁擠,即使是個子很高的人也可以在里面工作。乘員的便利性主要歸功于該炮的設計特點:首先,M-64有一個抽煙裝置,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火藥廢氣進入戰(zhàn)斗室。其次,該槍配備了輔助裝彈設備,極大地方便了裝填手的工作。彈藥基數為35發(fā),對于這種口徑的火炮來說令人印象深刻。

     268工程原型車的工廠測試于1956年秋季開始,于1957年春季結束。總的來說,車輛的特性與計算結果相近。在駕駛性能方面,268工程幾乎與T-10一致,包括最高速度。測試后不久,自行火炮就前往庫賓卡試驗場。射擊測試表明,172號工廠并沒有白白推遲該火炮的研制,M-64的精度明顯優(yōu)于安裝在ISU-152上的ML-20S。事實證明,這門新火炮在彈丸初速、射程和射速方面都是最好的。

     唉,但這一切已經不再發(fā)揮任何作用了。決定放棄另外兩個268工程原型車的建造,第一臺樣車被送進了庫賓卡試驗場的博物館,現在這個副本在愛國者公園的展覽中。前些年博物館工作人員設法使自行火炮進入運行狀態(tài)。

    為時已晚

    704工程的不幸命運再次重演。如果268工程早五年問世,它被接受服役的可能性就非常高。該車設計精良,乘員舒適,保護良好。然而,到1957年這個時間點上,一連串的事件讓這款自行火炮的大規(guī)模生產變得毫無意義。

     首先,蘇聯(lián)自1955年以來一直在開發(fā)新一代重型坦克(277、278、279和770工程),它們的裝甲非常厚,就算是M-64火炮也不足以對付它們。本著料敵從寬的原則,GBTU有理由相信外國坦克設計師也不會坐以待斃,結果是未來的自行火炮配備了一種已經過時的武器。其次,ISU-152于50年代中期進行了現代化改造,這大大延長了它們的使用壽命,與尚未開始生產的268工程不同,這些自行火炮即刻就能使用。是的,ML-20S在所有參數上都不如M-64,但若要說服軍隊采用一款新的自行火炮,這還不夠。最后,T-10的生產量緩慢增加。為基洛夫工廠和車里雅賓斯克拖拉機廠(ChTZ) 安排新型自行火炮的生產任務意味著重型坦克的產能將進一步下降。更不用說172號工廠還沒有掌握這門新火炮的生產。

     此之外還有一點,與導致英國取消其FV215和FV4005重型自行火炮的原因大致相同——1956年,反坦克導彈的開發(fā)工作已經開始。1957年5月8日,蘇聯(lián)部長會議發(fā)布命令,正式批準研制裝備導彈武器的裝甲車輛的工作,人們一般將這些方案籠統(tǒng)地稱為“火箭坦克”,但其中幾個明確被標記為“坦克殲擊車”,比如在T-10基礎上開發(fā)的282工程。

    圖片
    282工程概念示意圖

    許多人怪罪“狂熱的導彈愛好者”赫魯曉夫,但讓我們面對現實吧:反坦克導彈發(fā)射器比大口徑火炮緊湊得多;發(fā)射導彈比較簡單,而且可以在飛行中控制;在有效載荷相似的情況下,導彈的效率更高。總的來說,這是一項真正的技術革命,發(fā)展導彈武器是正確的方向。突擊炮的時代已經結束,268工程成為蘇聯(lián)此類車輛的絕唱也就不足為奇了。

    參考文獻:

    Future of SPGs,Tank Archives

    Объект 268 как тапок,Yuri Pasholok

    Топовый тапок,Yuri Pasholok

    Неизвестный истребитель,Yuri Pasholok

    Последние советские тяжёлые истребители танков,Yuri Pasholok

    Техника и вооружение №6 1996

    Отечественные бронированные машины 1945—1965 гг.,Техника и вооружение №8 2013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2018| 中文字幕有码高清日韩|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 国内少妇人妻偷人精品| 亚洲WWW永久成人网站| 亚洲精品午睡沙发系列| 精品国产成人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视频| 婷婷久久香蕉五月综合加勒比 |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白丝乳交内射一二三区| 成人爽A毛片免费视频| 午夜无码大尺度福利视频| 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人妻久久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午夜福利精品| 国产美女裸体无遮挡免费视频|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免费无码成人AV在线播放不卡 | 国产普通话对白刺激| 欧美老少配性行为| 18禁超污无遮挡无码网址极速| 亚洲AV无码午夜嘿嘿嘿| 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AV永久无码一区| 人妻中文字幕亚洲一区|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国内熟妇人妻色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久久电影免费理论片| 欧乱色国产精品兔费视频| 加勒比无码人妻东京热|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尤物色国产| 少妇高清一区二区免费看| 亚洲熟女精品一区二区| 又大又长粗又爽又黄少妇视频| 日韩欧美不卡一卡二卡3卡四卡2021免费| 人妻av无码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色天天久久综合图片| 亚洲V天堂V手机在线|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夜夜爽一区二区三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