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貞觀年間,幽州一帶西山腳下有一個西山鎮(zhèn),鎮(zhèn)上有一個名叫楊盞的老婦人,楊盞以保媒為生,為人八面玲瓏,一張巧嘴口吐蓮花,瓣瓣蓮花不一般,保媒拉纖更是有口皆碑,所以盡管她的價格很高,十里八鄉(xiāng)的年輕后生還是爭著請她保媒。 這日,鄰村一個年輕男子托她保媒,年輕男子名叫王化,父母早亡,家境普通,但他弱冠之時曾是村中一個有名的地痞,整日里游手好閑,吃喝嫖賭,好勇斗狠,無惡不作! 轉(zhuǎn)眼間到了而立之年,眼看同齡人都早已成雙入對,生兒育女,自己由于聲名狼藉還是孤家寡人,早就聽說西山媒婆楊盞深諳保媒之道,這才變賣家產(chǎn),備足重禮來托她保媒。 楊盞心中十分犯難,但架不住金錢的誘惑,馬上就答應(yīng)了下來,同時她也了解王化的情況,知道他名聲在外,平常百姓人家誰愿意把自家姑娘往火坑里推,此事只能慢慢等待機會,便跟他說道:“公子的終身大事老身一定掛在心上,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件事情不能太著急,應(yīng)當(dāng)?shù)却龝r機,徐徐圖之!”王化也知道自己惡行昭著,聽她說的有幾分道理,便答應(yīng)了。 轉(zhuǎn)眼間過了半年,鎮(zhèn)上新遷移過來了一戶人家,戶主李巖與妻子平氏都是老實巴交的莊戶人家出身,家中有一個獨生女兒喚作阿嬌,出落的十分齊整,已到了及笄之年,還沒有婆家,她從一個遙遠(yuǎn)偏僻的山村遠(yuǎn)遷至此,感覺所見所聞都十分新鮮! 這半年來,王化所托西山媒婆楊盞為自己保媒一事一直沒有進展,王化前來催促過幾次,楊盞知道王化不是省油的燈,這件事情要是沒有著落,還不知道會惹出什么禍?zhǔn)聛恚詶畋K也十分著急。 她只得在方圓村落里大量搜集年輕女子的家庭信息,當(dāng)她打聽到鎮(zhèn)上新遷移過來的李巖一家有一個貌美如花的獨生女兒時,心中十分歡喜,自己等待的機會終于來了。 原因有二:其一,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李家初來乍到?jīng)]有一個本地人為他撐腰,很容易被本地人欺負(fù),他肯定急于想攀附上一個本地人! 其二,李家遠(yuǎn)道而來,必定沒有聽過王化的惡名,只要美言幾句,肯定能遮掩過去。 翌日清晨,楊盞備了一些精致的糕點前來李巖家中拜訪,楊盞一番花言巧語與李巖攀談了起來,慢慢取得了李巖的信任,楊盞看火候到了,便對李巖說道:“老身看官人有一女兒尚未婚配,不瞞您說,說媒拉纖的活兒在西山鎮(zhèn)這一片,老身稱自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官人看看要是有意的話,老身可以擔(dān)保給令愛找一個如意郎君,這樣的話你們在鎮(zhèn)子上被人欺負(fù)了也有人替你們撐腰,到時候你們老倆口老了也能有一個依靠。” 楊盞一番話說得合情合理,直接說到了李巖的心坎上,李巖馬上就同意了,囑咐楊盞有合適的人選可以安排介紹一下。 楊盞心中十分高興,一張老臉卻是古井無波,回去后趕緊把這個情況告訴了王化。 王化也十分高興,他見過阿嬌,知道她是一個容貌美麗的女子,關(guān)上門后,便開始跟楊盞研究起了對策。 過了幾天,楊盞領(lǐng)著早已穿戴一新的王化來到了李巖家里,王化雖是地痞出身,但人靠衣裝佛靠金裝,捯飭好了也算人模人樣。 李巖夫婦久在大山里生活,哪里見過什么世面,楊盞和王化兩個人一唱一和很快就討得了夫婦倆的歡心,古時候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李巖夫婦馬上就替阿嬌做主同意了和王化的婚事。 王化欣喜若狂,終于得償所愿了,可以把早已垂涎三尺的阿嬌娶進了門了。 阿嬌本性純良,成家之后對王化千依百順,并從娘家?guī)砹撕芏嗉迠y,王化也準(zhǔn)備痛改前非,好好過日子,夫婦齊心,一年后,阿嬌給王化生了一個女兒,兩人的光景慢慢好了起來。 富裕了之后,王化游手好閑的毛病又出來了,以前的狐朋狗友見他取了一個漂亮媳婦,身上還不缺金銀,都十分艷羨。 某日在酒桌上,一個昔日好友對他說道:“王哥,鎮(zhèn)上的青樓怡紅院新來了一位名叫紅玉的姑娘,紅玉嬌媚動人,你要是不去看看可就太可惜了!” 王化趁著酒興,當(dāng)天便去了怡紅院,一見紅玉,果然狐媚過人,當(dāng)晚便拿出銀子在怡紅院紅玉處過夜。 這種事情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只能越陷越深,王化揮金如土,只想與紅玉長相廝守,時間一長,妻子阿嬌發(fā)現(xiàn)了端倪,發(fā)現(xiàn)了他們的奸情。 王化奸情暴露后惱羞成怒,索性一紙休書把阿嬌和孩子趕回了娘家,把紅玉接到家中明鋪暗蓋了起來。 阿嬌生性懦弱,她的父親李巖初來乍到,對王化更是敢怒不敢言,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可那紅玉本就是青樓女子,她只把王化當(dāng)做自己的恩客,與他歡會本就只是貪圖他的錢財,兩人坐吃山空,時間一長,王化終于撐不住了,紅玉看他再也沒有多余的錢財了,便開始對他若即若離起來,暗地里又跟一個名叫王勇的富家子弟勾搭在了一起。 王化感覺到了紅玉對他的冷落,他也發(fā)現(xiàn)了王勇的存在,怒不可遏,找到王勇后結(jié)結(jié)實實把他揍了一頓。 可那王勇可不是李巖,對付王化有的是辦法,他挨了打后,馬上糾集家丁找到王化,毒打了王化一頓,并用木棒敲斷了他的一條腿。 王化被打斷腿后又驚又懼,不敢再去動王勇和紅玉的心思,自己身體殘疾已無法自食其力,家中錢財也已揮霍一空,一幫狐朋狗友更是無法依靠,只得每天乞討為生。 一日,王化無意中聽人說起,自己以前的妻子阿嬌還沒有嫁人,并且岳父家做起了豆腐生意,日子十分紅火,王化便慢慢開始動起了心思。 他找到了西山媒婆楊盞,對楊盞說道自己還想與阿嬌再續(xù)前緣,希望楊盞能夠幫助自己去李家說和,楊盞當(dāng)然清楚王化休妻的前因后果,本來不想同意,但是王化告訴楊盞,假如她能居中說和,事成之后,將贈送楊盞十兩黃金作為謝禮。 有道是:義感君子利動小人,楊盞一聽到有黃金可以拿,便同意了。 第二天清晨,楊盞帶著王化來到了李家,到了李家,見到阿嬌和女兒后,王化扔掉拐杖,馬上跪倒,痛哭流涕說千錯萬錯都是自己的錯,懇求阿嬌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楊盞在旁幫腔說道:“王化這次是真心悔過,再說你們還有一個孩子,為了你們的女兒,希望你能再給他一次機會!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 阿嬌一時間沒了主意,楊盞給王化使了一個眼色,王化趕緊賭咒發(fā)誓,向阿嬌保證,自己要是再出去和紅玉鬼混,不好好過日子,讓西山上的狼群把自己叼走,讓自己死無葬身之地! 阿嬌見他發(fā)了毒誓,看看孩子看看王化,再看看父母,一時間躊躇起來,李巖夫婦讓阿嬌自己拿主意,阿嬌心軟,她見王化可憐,便同意了。 兩人破鏡重圓,阿嬌更是托李巖花重金請來名醫(yī)替王化醫(yī)治腿傷,督促他做康復(fù)訓(xùn)練。 功夫不負(fù)有心人,數(shù)月后,王化終于可以站立行走了。 阿嬌見王化終于痊愈,十分高興,兩人男耕女織,日子又開始慢慢好了起來,阿嬌甚至憧憬著一家三口未來美好的生活。 但就在這時,紅玉又找上了王化,原來紅玉之前勾搭的那個富家公子王勇已經(jīng)厭倦了她的身體,對她棄之如敝屣,紅玉沒了恩客,眼見王化日子又過好了,便開始又動起了王化的心思。 這天晚上,兩人一拍即合,很快又鬼混到了一起,并被阿嬌捉奸在床! 阿嬌怒不可遏,決定不再妥協(xié),與王化大吵大鬧,王化一氣之下扼住了阿嬌的喉嚨,失手殺死了她。 紅玉眼見出了人命,又驚又懼,大叫殺人了,奪門想逃,王化眼見事情將要敗露,來不及多想,拿起一把剪刀一下扎在了紅玉后心,紅玉后背鮮血狂噴,瞬間死于非命。 就在這時,突然窗外傳來一聲驚呼,正是楊盞的聲音,原來王化承諾事成之后付給楊盞的金子一直沒有兌現(xiàn),正巧今晚楊盞來到王化家中要賬,從窗外看到了剛才血腥的一幕,忍不住驚呼出聲。 楊盞出聲后立馬就后悔了,屋內(nèi)的王化已經(jīng)殺人殺紅了眼,他要是發(fā)現(xiàn)了自己一定會把自己滅口的,想到這里楊盞扭頭就跑,可是王化已經(jīng)察覺到了屋外有人,楊盞年邁,腿腳不利索,這時候再跑其實已經(jīng)來不及了。 王化沖出門外,一把揪住楊盞,不顧楊盞的苦苦哀求,隨手拿起地上一個秤砣對著楊盞當(dāng)頭砸下,楊盞一聲慘呼,腦漿迸裂而死。 王化連殺三人,知道自己已經(jīng)闖下了大禍,以后只能亡命天涯了,他連忙抱起熟睡的女兒送到了岳父李巖家中,李巖見他渾身是血,夤夜前來,接過外孫女后也沒敢多問,王化走出岳父家大門,將家中為數(shù)不多的細(xì)軟財物席卷一空,溜之大吉了。 到了第二日清晨,鄰居發(fā)現(xiàn)王化家門虛掩,院子里有一具尸首,連忙報告了官府。 負(fù)責(zé)管轄此地的縣令姓齊,他見轄區(qū)內(nèi)出了人命官司,不敢怠慢,急忙點齊捕快衙役趕到王化家中,最后勘察發(fā)現(xiàn)院中一具尸首是西山媒婆楊盞,屋內(nèi)兩具尸體分別是王化的妻子阿嬌和情人紅玉,獨獨不見王化。 停了一會兒,王化岳父李巖聞訊趕來,見到女兒阿嬌尸體痛哭失聲,對齊縣令說道,昨日夜里女婿王化渾身帶血把自己的外孫女送回了自己家中,隨后就不知去向了,殺人兇手定是王化無疑。 齊縣令馬上發(fā)布了海捕文書,通知各地緝拿王化。 沒過幾日,一個樵夫去西山砍柴,在草叢中發(fā)現(xiàn)了一具下半身已被野獸啃食殆盡的尸首,連忙報了官。 齊縣令發(fā)動周圍村民前來認(rèn)尸,很快有人認(rèn)出尸首的主人正是王化,原來他慌不擇路,上了西山,遇上了狼群,最終被狼群活活咬死了,只剩下了這半具尸首。 村民們大多數(shù)都清楚王化事情的來龍去脈,你一言我一語說與齊縣令知曉,齊縣令聽完之后心情沉重,帶領(lǐng)眾人回到了縣衙。 他在堂前憐阿嬌命苦,嘆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不識事,一時苦,不識人,一世苦。卿本良人,一時不察,中了小人奸計,其情可憫,可既然已經(jīng)逃脫虎口,為何還要再度選擇與王化這種宵小之輩為伴!真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又恨楊盞搬口弄舌,無事生非,說道:“為了利益,強行介入別人因果,最后自身被因果反噬,真是報應(yīng)!”最后宣判,將阿嬌尸首厚葬,將西山媒婆楊盞與紅玉、王化的尸尸棄之荒野,任何人不得收斂埋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