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搓面龐、揉面頰 搓面法是于晨起搓熱雙手,以中指沿鼻部兩側自下而上,到額部兩手向兩側分開,經頰而下,反復數次,到面部輕輕揉之。 2. 搓揉耳廓 人體耳廓集中了各種穴位,每日晨起后搓揉耳朵3分鐘,可刺激穴位,疏通經絡,增強臟腑功能,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3. 揉眼周 雙手拇指分別按于同側下眼眶中部,輕輕地揉按,為1拍。連續做8個八拍。然后,雙手中指分別從鼻梁中部兩側向上至眉頭后按揉,為1拍。連續做四個八拍。再然后,雙手中指從眉頭分別向左右兩側至太陽穴劃圈揉按,為1拍。連續做四個八拍。最后,雙手放于上下眼皮中間,然后沿著眉毛上緣向外側揉圈按摩到太陽穴上部、接著再從太陽穴按摩至耳際于每個八拍為一次,反復做三次。 4. 搓鼻側 雙手拇指沿鼻梁、鼻翼兩側上下搓按30次。然后,再用食指側面刮鼻梁兩側,上下各刮30次。 5. 搓掌心 搓掌心即左右手掌心相對用力搓動。這種搓法最易操作,不受時間、地點、體位的限制。 6. 搓腹側 每晚睡覺前仰臥床上雙手交替從胸至臍方向搓揉30次。中醫認為腹部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經常搓揉腹部可促進氣血流通,強壯臟腑功能。 7. 捏拿四肢 每晚睡前在床上分別捏拿上肢和下肢各5分鐘。中醫認為經常捏拿四肢具有調和氣血、舒筋健骨、通絡寧神、調和臟腑功能的作用。可用于四肢關節酸痛、麻木等癥的輔助治療。 8. 踩腳底涌泉穴 每晚睡前取仰臥姿勢,以一側足跟踩踏另一側涌泉穴(足底前1/3凹陷處),反復進行約1分鐘。中醫認為此法有補益腎氣、調理陰陽之作用。可用于防治失眠、眩暈等病癥。 9. 伸懶腰 伸懶腰即伸展肢體上的某些穴位以達到舒筋活絡、緩解疲勞的作用。中醫認為伸懶腰能舒緩全身緊張的肌肉促使血液循環暢通無阻從而起到生津養血、解疲的效果。 10. 梳頭法 每日早晚用雙手指梳頭由前向后經枕骨結節的顳颥再向下梳至枕骨隆突處以每分鐘20-30次的速度各梳5-10分鐘。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而腦為髓海所在梳頭可以疏通陽經調和氣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起到健腦聰耳目、固發根烏須發以及延緩衰老的作用。但須注意患嚴重動脈硬化以及腦出血性疾病的病人不宜梳頭以免引起頭部血管破裂而發生意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