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有一句道破天機的話,這句話呢,的確比心外無物之情可以致良知更簡單明了,更實用。能讓我們分清楚一切干擾我們的事實和真相,通過覺知完成覺醒。 除了人情事變,則無事矣。喜怒哀樂,非人情乎?自視、聽、言、動以至富貴、貧賤、患難、死生,皆事變也。事變亦只在人情里。 什么意思呢?這段話啊,是對心外無事很好的注解, 人情就是人的情緒和情感的體驗。 所謂的事變只在人群里。也就是我們一輩子在處理的不是客觀事情,而是我們自己的起心動念的情緒情感的體驗。 怎么理解呢?我們來舉個例子,拿生意失敗這件事情來說,生意失敗到底是啥?你能夠講清楚嗎?那我們到底是怎么定義失敗這兩個字的呢? 首先咱們說的生意失敗的最直觀。那就是沒錢了,也就是現金流斷裂,事實是現金流斷裂,但是真相是什么?。渴俏覀凅w驗到的是四處籌措資金的慌張感。 事實是資產被拍賣、被處置,真相是我們體驗到是手上的財產失去的痛惜感。 事實是業務崩盤破產,真相是我們體驗到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挫敗感。 事實是,場地關停,合作終止,員工解散,真相是,我們體驗到的是四面楚歌的觸感。 信任關系破裂,身邊的客戶、員工、合作伙伴,對我們的。疏遠甚至怨恨,我們體驗到的可能是有苦難言的刺痛感。 有員工在我們兵荒馬亂的時候掠奪我們現有的資源,我們體驗到的是惡心反胃的背叛感。 當看到那些踩著風口起來比我們混的好的成功者,我們又體驗到了某種嫉妒感。 負債累累的時候呢,被催債。我們體驗到了屈辱感。 身邊的家人兄弟如果有怨聲載道,我們體驗到的是不被理解的憤懣感。 但如果他們表示理解,同時還愿意幫助我們的話,我們又會體驗到深深的愧疚感跟負罪感。 一個人反思的時候呢,又要。面臨輾轉反側、不斷自我否定的巨大的痛苦感。 開始重新創業的過程中又會體驗到可能隨時再次失敗的恐懼感。 別人提醒創業方向,指指點點的,我們以為是在否定的脆弱感。 其實啊哪來什么客觀存在的失?。?/span>我們只是把這些林林總總的感覺全部匯聚在了一起,給這個事情下了一個定義。這個概念呢,就叫做失敗。 其實啊我們把稱之為失敗的這個洋蔥啊一層一層的剝開,伴隨著一陣陣的涕淚交加,播到最后發現里面是空的,也就是所謂的客觀事實都是通向的,不存在的。唯一存在的,其實都只是我們心中的感覺、情緒和情感。 所以說啊,你有沒有發現啊? 什么是成功?。磕鞘悄?/span>金錢流動的支配感,家人幸福的滿足感,社會認同的自豪感,等等等等。 本質上來說成功和失敗都不存在,真正存在的是自己的喜怒哀樂的感覺。 心外無物,不是否定客觀世界、客觀事情,而是我們跟外事外物的關系, 外事外物。于我們而言的意義,也就是重要的根本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下的定義。 一念動,萬法生。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必自動。 所以啊普通人才會關注所謂的事實和結果,人世間一切的高手都在起心動念之上,勇猛精進的下苦功。 諸法空相,心生萬法。 外在世界只是內在世界的顯化。事實如露如電,如夢幻泡影。 就像這篇文章的字里行間一樣,而你心中此刻的覺知才是唯一的真相。才是決定這個事實的真相的所在啊。 覺醒 我的靈明才是這天地鬼神的主宰,從此深深的覺知自己,接通自己,顯化自己,知道愛自己,做到做自己,直到成為自己,這才是逆天改命的。 這才是人世間唯一的知行合一,人世間沒有大愛,也沒有普度眾生。 常說要放下。但放下兩個字,何嘗不是一個執念呢?本來就不曾擁有,何來放下? 儒釋道的盡頭,道家歸于虛,儒家歸于無,佛家歸于空。 過去啊已經是過去,未來更是虛妄,我們唯一擁有的,就是安于當下的本心而當。 當下恰恰就是一即一切的法門所在。我們一輩子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覺知當下的情緒和情感啊,調整當下的起心和動念,通過這兩步。足以毀天滅地,逆天改命。 1、為何有人剛進入單位就立起來了啊?煙搭橋酒鋪路,高手帶你上高速。那些人都是從小就耳濡目染了的,自然開竅早,家理人啊就擅長送禮搞關系,何以見得呢?煙酒土特產紅包信封黑色垃圾袋家中常備。 2、咱送禮,第一次被人家拒絕。第二次再去送,人家就不會拒絕了。就算還是被拒絕,一般堅持到第5、6次,被拒絕的概率只有5%了。為什么有句話說:"送禮物”是窮人最廉價的投資?你找人辦事,也可走走正常程序。碰的壁多了,才會意識到“潛規則”到底有多重要了啊…不能事成了,再請人吃飯,是先請人來吃飯,再談兒這事兒能不能成。 3、我啊去任何一個新地方。一根煙,幾顆糖,就能輕輕松松和陌生人熟絡。只要會送禮,就可以鏈接任何人,鏈接的人多了,總有能幫助咱的人。后面的路就自然走寬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