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聲明
![]() 容誠觀察 研發人員認定 No.1 常見問題 “研發人員占當年員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是科創屬性評價的4項指標之一,同時,企業研發投入中占比最高的往往是研發人員的薪酬支出,因此,研發人員認定除影響研發人員數量信息外,也會對研發投入的金額產生重大影響。實務中,在研發人員認定方面存在的常見問題包括但不限于:
No.2 監管要求 發行類9號針對上述問題,明確了研發人員的定義、范圍和認定原則。 ![]() 定義 指直接從事研發活動的人員以及與研發活動密切相關的管理人員和直接服務人員。 容誠解讀 允許包括不直接從事研發活動的人員,但僅限于與研發活動密切相關的管理人員和直接服務人員,即,仍需與研發活動有直接關系,如研發部門主管、研發部門必要的輔助人員。 范圍 主要包括在研發部門及相關職能部門中直接從事研發項目的專業人員;具有相關技術知識和經驗,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參與研發活動的技術人員;參與研發活動的技工等。 原則上不能認定為研發人員的三種情形
容誠解讀
負面清單 不得將與研發活動無直接關系的人員,如從事后勤服務的文秘、前臺、餐飲、安保等人員,認定為研發人員。 No.3 內控規范 針對研發人員的認定,發行人需要從人力資源管理、機構設置、研發項目管理等不同角度,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 例如,研發人員的招聘管理制度,包括研發部門在內的各部門的機構設置和人員崗位職責界定、工資薪金管理制度、工時管理制度等。 再如,發行人需要根據發行類9號的要求,建立起研發人員認定制度,同時配套相應的監督檢查制度。 No.4 核查要點 發行類9號要求申報會計師關注并核查發行人研發人員認定的合理性,包括:
研發人員認定的核查要點,仍是圍繞研發人員與研發活動的相關性、勝任能力、貢獻度、及匹配度等。申報會計師需要深入了解發行人所在行業、業務模式、研發需求與研發活動的特點、與研發人員認定相關的流程和內部控制等,通過實施訪談、分析程序、控制測試及檢查關鍵支持性文件等程序,有效執行核查工作。 ![]() 容誠觀察 研發投入認定 No.1 常見問題 研發投入對于發行人IPO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以及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程度等均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指標。實務中,在研發投入認定方面存在的常見問題包括但不限于:
No.2 監管要求 發行類9號針對上述問題,明確了研發投入的范圍、認定原則及與會計核算口徑的銜接,并就研發投入認定存在較多問題和爭議的6個方面作出明確規范。 ![]() 研發投入的范圍、認定原則及與會計核算口徑的銜接 發行類9號明確:“研發投入為企業研發活動直接相關的支出,通常包括研發人員職工薪酬、直接投入費用、折舊費用與長期待攤費用、設計費用、裝備調試費、無形資產攤銷費用、委托外部研究開發費用、其他費用等。發行人應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相關規定,通過“研發支出”科目準確核算相關支出。 研發投入的歸集和計算應當以相關資源實際投入研發活動為前提。本期研發投入的計算口徑原則上為本期費用化的研發費用與本期資本化的開發支出之和。” 容誠解讀 發行類9號規定“研發投入的歸集和計算應當以相關資源實際投入研發活動為前提”,重在強調研發投入與研發活動的直接相關性,并非指收付實現制。 規定“本期研發投入的計算口徑原則上為本期費用化的研發費用與本期資本化的開發支出之和”,意味著發行人研發投入的發行申報披露口徑與會計核算口徑原則上應當保持一致,但在個別情況下也會存在差異,例如下文提及的國撥研發項目支出,如果相關政府補助采用凈額法核算,發行人在計算研發投入指標時,按總額法調整,將導致研發投入發行申報披露口徑大于會計核算結果。 研發人員職工薪酬 發行類9號明確:“發行人存在非全時研發人員的,應能夠清晰統計相關人員從事不同職能的工時情況,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將屬于從事研發活動的薪酬準確、合理分攤計入研發支出。發行人將股份支付費用計入研發支出的,應具有明確合理的依據,不存在利用股份支付調節研發投入指標的情形。” 容誠解讀
共用資源費用 發行類9號明確:“發行人研發活動與其他生產經營活動共用設備、產線、場地等資源的,應當準確記錄相關資源使用情況,并將實際發生的相關費用按照工時占比、面積占比等標準進行合理分配,無法合理分配或未分配的不得計入研發支出。” 容誠解讀 產研共線的情況下如何合理區分生產支出與研發支出,一直是實務難點,發行類9號的規定對發行人與之相關的內部控制提出更高要求,其分配原理類似于非全時研發人員職工薪酬的分攤,關鍵在于內控有效性和分配數據的可核查性。 承擔由國家或指定方撥付款項的研發項目(以下簡稱國撥研發項目)支出 發行類9號明確:“發行人承擔國撥研發項目的,發行人應結合項目目的和科研成果所有權歸屬等,判斷從政府取得經濟資源適用的具體會計準則,準確核算發行人的研發支出金額。 發行人從政府取得的經濟資源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的,相關支出原則上不得計入研發支出。 發行人從政府取得的經濟資源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的,如發行人采用凈額法核算政府補助,在計算研發投入指標時,可以按照總額法做相應調整。” 容誠解讀
受托研發支出 發行類9號明確:“發行人與客戶簽訂合同,為客戶提供受托研發,對于合同履行過程中發生的支出,若發行人無法控制相關研發成果,發行人應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中合同履約成本的規定進行會計處理,最終計入營業成本,相關支出原則上不得計入研發支出。若綜合考慮歷史經驗、行業慣例、法律法規等因素后,發行人有充分證據表明能夠控制相關研發成果,該成果預期能夠給發行人帶來經濟利益,且發行人會計基礎和內部控制能夠確保準確歸集核算該成果相關支出的,可以將相關支出計入研發支出;不能準確歸集核算的,相關支出應計入合同履約成本,不得計入研發支出。” 容誠解讀 關于受托研發支出的會計處理原則,證監會在2021年12月發布的《監管規則適用指引——會計類第2號》中的“2-8定制化產品相關研發支出的會計處理”中已經作出明確,發行類9號中涉及的會計處理原則與之相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相關支出必須同時滿足三個條件才能計入研發支出:一是有充分證據表明發行人能夠控制相關研發成果,二是該成果預期能夠給發行人帶來經濟利益,三是發行人會計基礎和內部控制能夠確保準確歸集核算該成果的相關支出。 委外研發 發行類9號明確:“發行人存在委外研發的,應簽訂委外研發合同,相關研發項目應與發行人的研發項目或經營活動直接相關,委外研發具有必要性、合理性和公允性,研發成果歸屬于發行人,不存在通過委外研發將與研發無關的成本費用計入研發支出或虛構研發支出的情形。” 容誠解讀 要滿足發行類9號的這一要求,同樣需要發行人建立健全與委外研發相關的流程和內部控制,規范管理與會計核算。 研發過程中產出的產品 發行類9號明確:“發行人在研發過程中產出的產品或副產品,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規定的應當確認為存貨,符合其他相關企業會計準則中有關資產確認條件的應當確認為相關資產。發行人應準確歸集核算有關產品或副產品的成本,并在對外銷售時,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15號》等規定,對銷售相關的收入和成本分別進行會計處理。原則上研發過程中產出的產品或副產品,其成本不得計入研發投入。” 容誠解讀 財政部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15號》規范了企業將研發過程中產出的產品或副產品對外銷售的會計處理。發行類9號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按照解釋15號應當確認為存貨或其他資產,并在銷售時結轉成本的相關支出,不得計入研發投入,這一原則與會計核算口徑保持一致。 No.3 內控規范 發行人能否準確合理認定研發人員和研發投入,規范的治理和有效的內控是前提和基礎。 發行類9號明確:“發行人應制定并嚴格執行研發相關內控制度,包括研發活動和研發人員認定制度、研發業務流程、研發項目管理、研發人員管理等,明確研發支出的開支范圍、標準、審批程序。同時,應按照研發項目設立臺賬歸集核算研發支出,準確記錄員工工時、核算研發人員薪酬、歸集研發領料用料和資產攤銷等。” 為此,發行人需要對自身的業務和研發活動進行全面梳理,針對各類研發活動、研發項目的可行性研究、立項、授權、批準、研發支出范圍和認定標準的建立、職責權限與分工、執行、記錄、匯總、分配與分攤、審核、報告、信息披露、監督檢查等,制定全流程管理體系和相關制度。為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發行人還需要考慮更多借助信息技術,提升信息化、數字(智)化管理水平等。 No.4 核查要點 發行類9號要求保薦機構及申報會計師關注并核查與研發認定相關的11個方面,并發表明確意見,涉及研發活動認定的合理性、研發人員認定的合理性、研發投入計算口徑的合理性、相關內控的有效性、研發支出開支范圍及核算的合規性等,并要求對研發投入發生顯著變化、委外研發支出金額較大或占比較高、研發投入包括股份支付費用或受托研發費用、研發投入計算口徑與會計口徑稅務口徑存在差異等情況重點關注和核查。 為有效執行相關核查工作,申報會計師需要結合發行人實際情況,綜合應用訪談、分析、控制測試、觀察、函證、檢查及延伸檢查等核查程序。核查要點包括但不限于:
為提高核查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申報會計師同樣需要考慮信息技術在核查工作中的有效應用。 ![]() 此前,關于研發費用歸集口徑,主要有會計核算口徑、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口徑、加計扣除稅收口徑,發行類9號從研發人員認定和研發投入認定的角度,規范了發行人的發行申報披露口徑,對其他三個口徑的判斷也起到了一定的借鑒作用,但四類口徑并行,對發行人的內部控制和合規運營無疑將是更高的要求和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財政部辦公廳于2023年10月7日發布了《關于征求<關于強化上市公司及擬上市企業內部控制建設推進內部控制評價和審計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財辦會〔2023〕23號),隨著全面內控評價和全面內控審計時代的到來,發行人如何完善治理、健全內控、提升規范運作水平,已成為申報發行最為重要的必修課程。 ![]() ![]() |
|
來自: gzcpalgvwf5dya > 《會計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