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太極七道:太極圖蘊含的七個思想

     循天園 2023-11-28 發布于廣西

    圖1 太極圖。

    太極圖(見圖1)所表達的思想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它也是中醫理論的核心。關于今天樣式的太極圖有些學者認為其出現最早也不過宋朝,有些學者則考證類似的圖形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有了。無論考證結論如何,太極圖所蘊含的思想卻源遠流長,歷經幾千年一代代被完整地傳承了下來,成為中國文明的核心思想。同樣,太極圖的思想也是中醫的思想源泉、核心。太極圖是中國古人所認為的宇宙萬物運行的氣化模型圖,也是人體的氣化模型圖。太極圖的思想是中醫理論的頂層設計,是一個頂層設計圖。因此想明白中醫理論是如何建立起來的?中醫究竟是什么?首先必須要了解太極圖和它蘊含的思想。

    一般人只看到了太極圖是陰陽魚的旋轉變化,代表了陰陽之間的消長以及互根互用,但太極圖所蘊含的思想遠遠不止于此。中國先賢表達了至少七個思想,即“太極七道”:太極圜道、天地之心、太極陰陽、太極正圓、太極中和、太極之眼、太極渾圓。這七個思想就是太極圖所蘊含的核心思想。

    太極七道蘊含于萬物之中,太極圜道周而復始,太極中和混元歸一,天地之心生生不息,太極圖表達了古人的終極追求,也是中醫的終極追求。

    1 太極圜道

    太極圖首先是個圓。不要小看這個圓,這個圓是太極圖思想的根基,它象征了萬物氣化運行的自然之道,古人稱之為圜道。何為圜道?《呂氏春秋·卷三季春紀·圜道》云:“日夜一周,圜道也。月躔二十八宿,軫與角屬,圜道也。精行四時,一上一下,各與遇,圜道也。物動則萌,萌而生,生而長,長而大,大而成,成乃衰,衰乃殺,殺乃藏,圜道也。云氣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輟;水泉東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滿,小為大,重為輕,圜道也。(見圖2)”萬物“動則萌,萌而生,生而長,長而大,大而成,成乃衰,衰乃殺,殺乃藏”如此循環往復、周而復始的變化即是圜道。

    圖2 太極圜道圖。

    圜(yuán),通“圓”,圓形之意。又名圜(huán),通“環”,環繞之意,我們可以稱之為圓運動。這個圓運動周而復始、循環往復,古稱“圜道”。萬物皆秉此道,萬物都有動、萌、生、長、大、成、衰、殺、藏之圜道。只要有生有滅就有圜道,萬物皆有生滅,故萬物皆有圜道。從生命到宇宙、從星球到原子,無不有生有滅。生即“動則萌,萌而生,生而長,長而大,大而成”;滅即“成乃衰,衰乃殺,殺乃藏”。從生到滅即是圜道。如果從生到滅是圜道的一次循環,那么萬物,或如四季輪轉、晝夜循環,這是循環往復之圜道;或如生命,通過種子和遺傳基因完成生命的不斷繁衍,這是循環往復之圜道;或如生命的新陳代謝循環往復,細胞的不斷凋零不斷再生,這是循環往復之圜道;或從一種物質轉化為另一種物質但能量依然守恒,能量在不斷轉化中依然如圜道般循環往復,這是循環往復之圜道。生滅的過程即是圜道,萬物皆有生滅,并以不同的形式進行著圜道的循環往復、周而復始,太極圖以此為基礎,故曰太極圜道。

    2 天地之心

    云之行冬夏不輟,水之流日夜不休,象征了圜道循環的生生不息,而生生不息才是中國古人的終極追求。“生生謂之易”,第一個生是動詞,第二個生是名詞,如何生此“生”,讓生生相續?《周易》的回答是“天地之心”。

    “天地之心”一詞源于《周易》的復卦(見PDF):“復,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彖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何以說“復,其見天地之心乎?”復卦是陰極而盡,一陽始生之卦。陽氣為剛,陽氣歸來故曰“剛返”。“反”通“返”,返回之意,陽氣返回亨通無礙,故曰“亨”,亨則順。復卦上卦是坤,坤象征柔順;下卦是震卦,震為動,故曰“動而以順行”。動而順,故“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即亨通無礙。陽氣再一次返回,故曰“反(返)復其道”。陽氣多長時間返回來?卦云“七日來復”。為何是七日?“七日來復,天行也。”為何是天行?天地循環一周要經歷六合,即天地東南西北,又稱六虛,《易傳》云“周流六虛”此之謂也,在卦象中是以六爻代之,在卦爻辭中則以六日為象征,六日代表循環一周,第七天陽氣返回,開始第二周,如此循環往復,故曰“七日來復”。七日是循環的重新開始,故曰“復”,恢復、歸復、反復之意。如果一次循環象征了一次生命的從生到死,那么圜道的循環往復就象征了生生不息,七日來復象征了讓圜道循環往復、讓生命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故曰“天地之心”。

    為何稱為天地之心,因為天地之大德曰生,此為生之機,故名之,古人于此多有描述。如宋代張載《橫渠易說》記載:“地雷(復卦)見天地之心者,天地之心惟是生物,天地之大德曰生也。雷復于地中卻是生物。彖曰:終則有始,天行也。天何嘗有息?”

    復卦又稱冬至之卦,漢代荀爽說:“復者,冬至之卦。陽起初九,為天地心,萬物所始,吉兇之先,故曰見天地之心矣。”冬至一陽生,正是下一年陽氣始動之象,于萬物凋零之時陽氣回復象征了下一輪生命的開始,象征了圜道循環往復的生機,故曰“天地之心”。

    3 太極陰陽

    太極圖的第三個思想——太極陰陽,即大家熟悉的陰陽魚,代表了陰陽之間的消長變化以及互根互用。

    4 太極正圓

    我們看到太極圖不但是個圓,還是一個正圓。為何是正圓?太極圖的陰陽魚將圓分成了兩部分,一半為陽,一半為陰,如左升為陽,右降為陰。由于正圓的半徑處處相等,也就是左為陽的半徑和與之相對的右為陰的半徑相等,所以正圓就代表了以圓心為中心的陰陽處處相等,也就是陰陽平衡,表達了陰與陽無處不平衡。因此,正圓除了表達圜道,還完美表達了陰陽平衡,故太極圖為正圓。

    5 太極中和

    太極圖是正圓,有陰陽魚,那太極圖的太極在哪?“太極”一詞初見于《莊子·大宗師》,后《易傳》云:“易有太極,是生兩儀。”何為太極?極,本義是屋梁,而且是最高的、最中間的屋梁。《說文解字》云:“極,棟也。從木,亟聲。”《漢書·天文志》記載:“極,屋梁也。”林義光《詩經通解》云:“極,毛《思文》《傳》云,中也。按,屋之中央最高曰極,故極有中義。”由此可見,“極”是至中之象。極,本表示屋脊正中最高的那根棟梁,象征最高、極點、至中。太,《莊子集釋》曰:“太,大也。”太極又稱皇極。《尚書正義》:“皇,大也。極,中也。”故焦循曰:“太極,猶言大中也。”《春秋繁露·循天之道》曰:“中者,天地之太極也。”故太極,至中之謂也。因此,太極圖的太極就是太極圖的至中之處,而太極圖的至中之處無疑就是圓心,因此圓心即太極。

    如果太極圖的正圓表達了陰陽平衡,那么陰陽平衡于何處?顯然陰陽平衡在圓心,即陰陽平衡于太極。“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陰陽和于何處?《文子》曰:“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和于中央。”中央,圓心也,太極也。因此太極是最中和之處。《說文解字》(汲古閣本、和刻本)云:“中,和也。”中即和,太極中和,在太極圖里的表達即是圓心。

    我們知道太極圖中陰陽是不斷變化運動著的,因此這個“中與和”不是靜止的,而是動態變化中的“中和”,即“沖氣以為和”。沖,《說文解字》云:“沖,涌搖也。從水,從中。”甲骨文“沖”字為(見PDF):(見PDF)像兩岸之水;(見PDF),是“中”字。沖,像河的兩岸之水(以之象陰陽)相和于中。而水是動態的,兩岸之水匯于中,是相互沖撞后和于中,故《說文解字》云:“沖,涌搖也。”涌動搖擺,動態之謂也。兩岸之水動態的沖和于中,象征“萬物負陰而抱陽”的陰陽沖和于中的狀態。“沖”一字形象地表達了陰陽之氣在涌動、搖擺中相互沖撞、交流,最后協調、調和達到“和”的狀態。《廣韻》云:“沖,和也,深也。”一個“深”字更是生動地表達了陰陽相和時是陰陽碰撞,且要深入相和,這才是“沖”要表達的和之意。“沖”字表達了動之和。有人說陰陽平衡就靜止了,顯然沒有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本義。

    這個太極中和有什么用?我們回過頭來看太極圖,看看圓心象征了什么。首先,圓上所有的點的變化都是圍繞圓心而轉的,沒有了圓心,圓就不復存在了,圜道也就不存在了。其次,圓心可以掌控圓上所有的點,如《黃帝內經》所言“執中央以運四旁”,也就是說圜道運行的每一步,都是圍繞圓心進行、受圓心控制。最后,陰陽平衡,必平衡于圓心,圓心是陰陽沖和之處。圓心之象——太極中和,其意深矣。

    清·惠棟曰:“《易》道深矣,一言以蔽之曰時、中。”《周易》之“中”,《道德經》之“沖和”,《莊子》之“太極”,《中庸》之“中和”,《大學》之“誠”,《鹖冠子》之“元氣”,《靈樞》之“樞”,中華傳統文化一脈相承,太極中和成為中華文明之源,也是中醫之源。

    中醫的健康觀

    中醫認為的健康是什么?中醫是怎么定義健康的?中醫是如何定義疾病和死亡的?《素問·生氣通天論》云:“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合之,是謂圣度。”“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之要,其實是要在兩者相和。陰平,陰要與陽相平衡;陽秘,陽要與陰和,陽秘則陽不過亢,則陰陽相和。因此陰陽相和,精神乃治,即健康,故曰圣度。《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氣血正平,長有天命。”

    和平,即陰陽相和、陰陽平衡,以陰陽平衡為期,這個“期”即最終目標即是健康,中醫認為的健康標準就是陰陽平衡。陰陽平衡于何處?平衡于中,陰陽和于中,故曰“和平”。“氣血正平,長有天命”,“天命”即是健康。人體陰陽中和、陰陽平衡正是《黃帝內經》對健康的定義。

    《黃帝內經》進一步描述健康人:“陰陽和平之人,其陰陽之氣和,血脈調。”(《靈樞·通天》)“陰陽勻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素問·調經論》)因此,中和之道也是中醫之道,是中醫的治病之道。《傷寒論》曰:“陰陽自和者,必自愈。”和,是病愈之道,自和者則自愈,治療使之和者,則治愈。因此,中和之道即健康之道,這是中醫的健康觀,反之陰陽失和則為病,陰陽分離則為死,而中醫的脈診正是這一思想的體現,此即胃氣與真藏脈。

    胃氣中和

    我們都知道“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這句話,一般的解釋是說,人若能進食病雖重但仍然能活;若不能進食了,可能就接近死亡了。后來有責難中醫者云:中醫已經落后了,現在有靜脈營養可以維持病人的生命,根本不需要通過胃,而且有些病還要禁食。還有人說肺氣更重要,肺主呼吸,人不呼吸可是比人不吃飯死得快多了。其實如果真將中醫的“五藏”對應于解剖的“五臟”的話,恐怕哪一臟衰竭了都接近死亡。為什么古人要說“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難道真的是說人不能吃飯了就會死亡嗎?我們來看看胃氣究竟指的是什么?

    《素問·平人氣象論》云:“胃者,平人之常氣也。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如果單看這句話我們很容易將胃氣理解為脾胃之氣的胃氣,就像腎氣、心氣一樣,但我們看看這句話所在的全文是什么樣的:“黃帝問曰:平人何如?岐伯對曰: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之常氣稟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氣也,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無胃曰死……”“春胃微弦曰平”,胃氣多而只有微微的弦象,這是春天的平人脈。顯然這里的胃氣是脈象,是脈之胃氣。“胃者,平人之常氣也”“平人者,不病也”,平人是不病的健康人,如何判斷是不是健康人呢?可以通過脈象來判定,如“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命曰平人”。因此,此處的胃氣是脈的表現,是人體正常之氣在脈的表現。脈之胃氣多,即正常之氣多則健康,反之正常之氣少則是病脈,正常之氣沒有則是死亡。

    平人是正常之人、健康之人,也就是陰陽平衡之人。胃氣是平人脈中的正常之氣,也就是陰陽平衡之氣。我們知道陰陽平衡即中和,所以胃氣即是脈的中和之氣,因此這樣的脈就應該具有中和之象。《靈樞·始終》說:“邪氣來也緊而疾,谷氣來也徐而和。”《素問·玉機真藏論》說:“脈弱以滑是有胃氣。”張介賓《類經》云:“大都脈來時,宜無太過,無不及,自有一種從容和緩之態,便是有胃氣之脈。”故胃氣即是中和之氣,在脈象上表現為“徐而和”“從容和緩”,在脈速上則是“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命曰平人”。因此,所謂“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是說脈象有中和之氣則生,無中和之氣則死。“但弦無胃曰死”,是說若脈只有弦象而無中和之氣則死,因此從上下文的所指而言,這里的胃氣指的不是能吃飯就生,不能吃飯就是死,不可斷章取義。但問題是《黃帝內經》為什么將脈的正常之氣說成胃氣而不是其他?這就不得不回到太極圜道上來。

    胃氣與圓心

    我們知道脾胃屬土,而土居五行之中。如果將五藏六府放在太極圜道轉動上,則左為升,肝氣主生發,故肝在圓之左。心屬火,其氣最盛,故在圓的頂點,象征氣的生發到達頂峰。肺主降、主收,圓運動到達圓的頂點繼而從右而降,故肺在圓之右。腎主封藏,為氣之藏,故在圓的終點,象征完結或閉藏。脾胃則居中,也就是圓心,故《素問·太陰陽明論》云:“脾者土也,治中央。”“夫子言脾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旁。”

    在太極圓道中,其他藏府位于太極圓道之邊緣,而脾胃位居圓心,執中央以運四旁。中央是圓心,圓心是核心,圓上所有的點都圍繞著圓心轉,沒有圓心的向心力,外周之線則不能彎曲以成圓,故圓心為本。而脾胃居圓心,因此《素問·玉機真藏論》云:“五藏者,皆稟氣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沒有了圓心就失去了整個圓,氣的升降出入就此消失,“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即死亡。因此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如果用圜道來象征,有圓心說明圜道在,圜道在則生,無圓心則說明圜道消失,圜道消失則死。胃氣代表了圓心,圓心是中和之氣的代表,而中和是健康的標志,也就是平人,所以胃氣才被稱為平人之常氣,反應在脈上才是從容和緩之氣,即胃氣。

    為什么五藏唯獨脾胃屬土而居中、居圓心?我們知道圓心的作用是以其向心力將邊緣之線彎曲成圓,將肝木之氣轉化為心火,將心火之氣轉化為肺金,將肺金之氣轉化為腎水,而這個作用就是圓心化的力量。化,即變化、轉化,圓心主化。我們知道五藏對應生長化收藏,而脾胃主化。脾胃為什么主化?化是運化、轉化、變化。脾胃運化水谷成水谷精微,水谷精微變化、轉化而營養五藏六府,營養物質再轉化為氨基酸、脂肪、蛋白質、糖、各種神經和化學遞質、激素等,這些無不源于水谷精微的轉化、變化而成就人體,所以《素問·平人氣象論》才說:“人以水谷為本,故人絕水谷則死,脈無胃氣亦死。”

    脾胃化水谷而營五藏,正是化的力量,故脾胃居中、居圓心,圓心代表中和之氣。人以水谷為本,強調了對水谷精微的重視,但其背后更深的含義是人以中和之氣為本。否則,心為君主之官,心跳、呼吸停止了人也會死亡,且死亡更快。《黃帝內經》為何不說有心氣則生,無心氣則死,有肺氣則生,無肺氣則死。因此水谷精微之氣固然非常重要,但它也是象征,象征人體位居圜道圓心的中和之氣。人體氣機的升降出入即是圜道,而圜道以圓心為本,即“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胃氣、水谷都是中和之象,中和才是其背后的意。

    胃氣代表了化的力量,化居中而為圓心。沒有了胃氣,人體的氣化圜道就失去了圓心,沒有了圓心,圓就消失了,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即死亡。因此胃氣是圓心、是中和之氣,也是正常之氣,脈的正常之氣即中和之氣稱為胃氣,故“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的真實含義是有中和之氣則生,無中和之氣則死。

    綜上所述,圓心居中,居中則化,化則萬物生,古人以土生萬物來象征之,故脾胃五行為土。以太極圓道論之,如果圓上無數的點代表萬物的話,那么圓心就是主導,是主導和化生萬物的核心,而圓心就是中,是陰陽之相和,陰陽相和才能三生萬物。胃氣者,中和之道也。

    真藏脈

    知道了何為胃氣,也就知道了何為真藏脈。真藏脈,必死之脈。《素問·玉機真藏論》云:“岐伯曰:五藏者,皆稟氣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藏氣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陰,必因于胃氣,乃至于手太陰也,故五藏各以其時,自為而至于手太陰也。故邪氣勝者,精氣衰也,故病甚者,胃氣不能與之俱至于手太陰,故真藏之氣獨見,獨見者病勝藏也,故曰死。”人以水谷為本,故人絕水谷則死,脈無胃氣亦死,所謂無胃氣者,但得真藏脈不得胃氣也。

    真藏脈,但見真藏而不見胃氣也。真藏脈即是無胃氣之脈,無胃氣則死,故真藏脈現則死?為何脈無胃氣則死?前文已述,圓道失去圓心,則升降息出入廢而氣化絕,故無胃氣則死。為什么稱為真藏脈?因為脈失去了從容和緩之氣,沒有了胃氣的中和之氣,但見其本藏之脈,故稱為真藏脈。真藏,指的是只見其本藏而無中和之氣,故名真藏。

    真藏脈什么樣?《素問·玉機真藏論》曰:“真肝脈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責責然……毛折,乃死……”從此可見,真藏脈是失去了從容和緩之氣的脈象,即失去了中和之氣的脈象,即失去胃氣的脈象。失去了胃氣代表失去了圓心,失去了圓心,圜道就消失了,而真藏脈實際上就是人體氣化圓運動將要失去圓心時,圜道在某處斷裂之病理在脈象上的表現。出現某藏的真藏脈,圜道就從某藏之處斷裂。例如在人體圜道中,圜道左升之處為肝,如果出現肝的真藏脈,代表了圜道從此處斷裂,脈象但弦無胃,失去圓心,圜道斷裂,神機化滅則死亡,此即肝之真藏脈。其他心、肺、脾、腎皆是如此。真藏脈就是失去中和之道的脈,是圜道失去圓心而斷裂消失的脈,人體失去了中和之道,非病即死。

    從此我們看到,太極圜道、太極中和之道作為中華文明中的世界觀也被應用于中醫,成為中醫的人體觀和疾病觀,成為中醫理論建構的核心思想,無論在《內經》還是《傷寒論》以及歷代各家,我們都會找到這一思想根基。

    6 太極之眼

    太極圖的第六個思想——太極之眼,即太極圖中陰陽魚的眼睛。除了表達陰陽的互根互用以外,更深一層的含義是,這是后人所說的天根、月窟。關于人體的天根月窟以及如何把握人體的天根月窟詳見《元氣神機——先秦中醫之道》一書。

    7 太極渾圓

    太極圖表達的第七個思想即是太極渾圓。渾圓代表渾圓一體,陰陽萬物融為一體,包容所有。渾圓代表了萬物歸一,回歸混沌。混沌即陰陽相和,以至和為一體。陰陽圓融,渾然一體,即是元氣。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和到終極即是一、混沌、元氣。(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張東)

    (注: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理论在线A中文字幕| 老王亚洲AV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被遭强高潮免费一视频| 成人国产精品日本在线观看| 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欧美熟妇乱子伦XX视频|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伊人久久大 | 好深好湿好硬顶到了好爽| 男人狂桶女人高潮嗷嗷|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无码| 国产小受被做到哭咬床单GV|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日本一道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 免费无码黄十八禁网站| 超碰成人人人做人人爽| 亚洲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爱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在线制服|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丝瓜影院|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蜜臀av | 国产在线亚州精品内射| 成人无码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欧美巨大极度另类| 免费观看的AV毛片的网站| 高大丰满熟妇丰满的大白屁股| 色噜噜亚洲男人的天堂| 五月丁香综合缴情六月小说| 亚洲人成网网址在线看| 国产亚洲色视频在线| 97无码人妻福利免费公开在线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偷拍|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电影不卡|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久动漫| 国产精品普通话国语对白露脸|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av|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老司机| 久久国产福利播放|